
出版社: 群言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11.00
折扣购买: 母亲在人间(全译本)/世界名著百部
ISBN: 9787519301675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以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享誉世界。 高尔基出身贫穷,11岁开始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高尔基早年的经历在他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演绎了19世纪俄国的社会生态。
每天,在郊外工人区的天空中,在满是煤烟和油 臭的空气中,当工厂的汽笛战栗着吼叫起来时,那些 脸色阴郁、没有在睡梦中恢复劳累的筋骨的人们,就 好像*到惊吓的蟑螂一样,立刻从那些破旧的灰色的 小房子里跑到街上。每天披着晨曦,他们沿着坑坑洼 洼的道路,朝着工厂中那一座座矗立的鸽子窝般的石 屋走去。在那里,工厂正睁着几十只油腻的四方眼睛 ,照着泥泞的道路,摆出冷淡自信的模样等着他们。 脚走在泥泞的路上,发出扑哧扑哧的响声,不时 地有像嘶哑地说梦话一样的喊叫声发出,粗野的叫骂 凶狠地将清晨的天空撕裂了,然而,对于他们来说, 迎面而至的则是机器笨重的轰鸣声与蒸气的怒吼声。 高高的黑色烟囱,宛若一根很粗大的手杖矗立在郊区 的上空,那颤抖的模样阴沉而肃穆。 傍晚,夕阳西下,落*的余晖**没有了白天的 威力,闪耀在家家户户的玻璃窗上。工厂从它石头般 的胸膛内,把这些人像抛掷废渣一样丢了出来。他们 被煤烟熏得满脸漆黑,露着饥饿的牙齿,顺着街道走 着。此刻,他们的说话声显得有点兴奋,甚至有点高 兴。因为做完了一整天的苦役,接下来在家里等待他 们的就是晚饭和休息了。 工厂吞噬了一整天的时间,机器从人们的筋骨中 榨尽了它所需的力量。**的时光又毫无踪迹地消失 在生活中了,而他们又向自己的坟墓迈近了一步。可 他们看见眼前的享*——烟雾弥漫的小酒铺里的休息 与欢乐——还是感觉很满足。 每当节假*,他们睡到十点左右,随后那些老成 持重、有家室的人们,就会换上自己较为干净的衣服 去做弥撒。他们边走边唠叨,觉得如今世风*下,宗 教再也无法让年轻人感兴趣。自教堂回到家,吃过馅 饼,便又睡觉了,一直睡到傍晚。 常年的积劳让他们失去了食欲,为了能正常吃饭 ,他们就拼命地喝酒,让伏特加的烈性刺激着胃口。 夜幕来临,他们懒洋洋地在街上闲逛着。有穿套鞋的 ,就算天没有下雨也穿上了;有带雨伞的,就算天气 晴朗也带上了。 他们互相遇见时,所思所想所谈论的都是有关工 厂的:总是谈论工厂,谈论机器,骂工头。在这千篇 一律的枯燥的*子里,笨拙的头脑偶尔也会闪出几点 星光来。而在家中和老婆争吵时,他们也会挥舞着拳 脚呢。 年轻的就下酒馆,或是轮流到各家办聚会,他们 拉着手风琴,唱着**放肆的曲子,说着下流话,跳 舞,喝酒。通常,劳累的人很容易醉,喝醉后,满腹 莫名的激愤马上就沸腾起来了,寻找着发泄的机会。 一有能够发泄这种激愤的机会,他们就会抓着不放, 尽管只是一点儿小事情,也会以恶兽般的凶残互相撕 咬起来。*后常常打得头破血流,有人因此残废,有 人甚至为此失去了生命。 蛰伏在内心的愤怒成了人们*常交往中*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