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岳麓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6.60
折扣购买: 湖南人的精神
ISBN: 9787553809700
圣王之师善卷 善卷何许人也?善卷,亦写作“善绻”,是远古著名 隐士,圣王尧舜之师,中华道德文明之祖。善卷与许由并 称为远古两大隐士,孑L子只称颂许由,未知有善卷,是其 文化视野的缺感。 善卷,是上古圣人,隐居于湖南武陵枉人山(即常德德 山),主张教化,为人以“善”,为政以“德”,提倡“上 善若水”与“厚德载物”。他是中华道德文明的奠基者, 影响过尧、舜、禹三代圣君,为历代仁人志士所尊崇。常 德德山,因此而得名。 “上善若水”,是指崇高的善德和善政,如同清澈的 流水一样,滋润着世间万物。 “上善若水”,是对上古圣人善卷倡导的中华道德文 明最恰当的概括。相传唐尧闻其道,自拜善卷为师,恭敬 地面向北面而请教之。尧帝崩驾,禅让于舜帝,而舜帝却 要让位于善卷,善卷不予接受,躲进湘西沅陵二酉山读书 ,至今二酉山尚存善卷读书处。后秦始皇焚书坑儒,咸阳 儒生伏胜等将五车竹简偷运至二酉山藏书洞保存,故有“ 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成语传世。 善卷的崇高地位,远远超过许由,曾为舜帝所尊崇。 根据《庄子-让王》记载:舜帝有虞氏想让位于善卷,善卷 答道:“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 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息;日出而作,日 人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悲夫!子之不知余也!” 舜帝再三恳求,善卷坚决不予答应,就躲进深山老林 ,来到沅陵县的二酉山,在那里筑室读书修心养性。 《萄子·成相篇》《吕氏春秋》《淮南子》《高士传 》和《舆地纪胜》等,都记载了善卷其人其事。 据《吕氏春秋·慎大览·下贤》记载:“尧不以帝见 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 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 。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 非至公其孰能礼贤?”意思是:尧不以帝王身份接见善绻 ,而是面向北恭敬地请教善绻。唐尧是天子,善绻是平民 。是什么缘故让唐尧这样礼遇善绻?因为善绻是得道贤士 。对待得道贤士,是不可以骄慢的。唐尧分析自己的德行 、胸襟与才智,确实不如善绻,所以拜善绻为师,面向北 恭敬地请教善绻。唐尧是思想境界高尚的人,如果不是思 想境界高尚的人,又有谁能够这样礼贤下士? 善卷与许由齐名,而孔子只知道许由,却不知善卷, 说明孔圣人也存在文化视野的缺憾。西汉刘安《淮南子· 齐俗训》即将善卷与许由并称,说:“许由、善卷,非不 能抚天下、宁海内以德民也,然而羞以物滑和,故弗受也 。”意思是说,许由与善卷,不是不能安抚天下、使海内 安宁,而施德于百姓,但是他们两位高人都以掺和名利地 位为耻,所以不愿意接受尧舜的禅让。滑和:就是圆滑地 掺和在一起。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行吟沅湘一带,而作《离骚》 《天问》《九歌》《招魂》等诗篇,受古代圣人善卷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