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读《水浒传》

毛泽东读《水浒传》
作者: 董志新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2.26
折扣购买: 毛泽东读《水浒传》
ISBN: 9787547013007

作者简介

董志新,吉林永吉人氏。白山出版社原总编辑,编审。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水浒学会副会长(2010—2020)。 几十年来醉心于毛泽东与传统文化、《红楼梦》与红学、孔子与孙子兵学的思考与探索。著作有《何其芳论红楼梦》(整理校订),以及《将才论》《毛泽东读三国演义》《毛泽东读红楼梦》《毛泽东读水浒传》《毛泽东读西游记》《毛泽东品论语》《毛泽东品孟子》《毛泽东品老子》《毛泽东品庄子》《毛泽东品孙子兵法》《毛泽东品韩非子及其他》等。

内容简介

李锐在其著作《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中曾这样说过:“毛泽东自少年时代起就爱读《水浒》,到老而兴趣依然。不管他对《水浒》的各种评论,是否尽都公允、正确,但他确实是一位爱读《水浒》者,善读《水浒》者。” 诚哉斯言。爱读善读《水浒传》,贯穿了毛泽东的一生。当人们回顾他那充满传奇色彩、轰轰烈烈的一生时,常常忆到他那极富个性的阅读《水浒》的故事。 把“经书”放在“杂书”上面 像许多读书的少年那样,私塾时代的毛泽东不爱正课爱业余,不喜“经书”喜“杂书”。所谓经书,即四书五经;所谓杂书,即传奇小说。1936年毛泽东在陕北保安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在私塾读书情况时说: 我读过经书,可是并不喜欢经书。我爱看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特别是其中关于造反的故事。我读过《岳传》《水浒传》《隋唐演义》《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等。那是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瞒着老师读的。老师憎恨这些禁书,并把它们说成是邪书。我经常在学校里读这些书,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用一本经书把它们盖住。大多数同学也都是这样做的。(《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版,第9页) 这里说的“关于造反的故事”,当然首推《水浒传》。 1906年秋天,13岁的毛泽东从韶山冲桥头湾私塾结业后,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了井湾里私塾毛宇居门下。毛泽东讨厌经书喜读杂书,这就与塾师毛宇居在思想上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在以后的教与学中,他们的关系有时很难协调。毛宇居并没有因他与毛泽东是五服之内的堂兄弟,两家过往甚密,关系融洽,就放弃自己的“原则”。毛泽东如违反教规,他同样处罚。一天,同学们在课室里温习功课,毛泽东端端正正地坐在席位上,先把老师点的经书读熟了。接着,悄悄地从怀里摸出一本绣像足本《水浒全传》来。他又把《论语》摊开,压在上面,做出认真读经书的样子。正当他看得入神的时候,毛宇居已经悄悄地站在他背后。毛泽东一点也没有发觉,他正被“林冲雪夜上梁山”那段故事深深地吸引着。突然间,一只大手从后面伸过来,猛地一下把那本《水浒全传》抢走了。 毛泽东吃了一惊,回头一看,情知大事不好,只见毛宇居鼓起眼睛,怒斥道:“你……你大胆妄为,违反塾规,偷看杂书,欺骗先生,这还了得!”这一次,毛泽东手心上添了几道鲜红的竹条血印,虽然钻心般痛,他却强忍着,没有哭喊,也没有眼泪。 冒着被体罚的危险“偷读”《水浒传》,这是一种痴迷,这是一种执著,这是一种热爱。当然,少年毛泽东用“经书”掩盖“杂书”,只是一种下意识的恶作剧,还不是一种有意识的反叛;但他醉心于阅读“造反的故事”,长期的耳濡目染,在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时期,则十分有利于反叛意识的滋生养成。 ★这是一套介绍和研究毛泽东解读《四大名著》的情况和经验的学术专著。 ★本套书从“毛泽东读四大名著”这个具有诱惑力的课题切入,广泛搜求相关专题资料,全面详细地介绍了毛泽东阅读、欣赏、评论、运用四大名著的众多十分精彩、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片断,条理清晰地总结了毛泽东解读、运用四大名著于人生道路和革命生涯,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的宝贵经验,展示了毛泽东对于读书,对于做人,对于干好事业的具有现实意义的人生观念,从中可以看到毛泽东思想的博大精深;看到毛泽东的政治智慧、军事韬略、组织才干、外交风度、人才理念、人生感悟…… ★全套书风格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文字简练,事例丰富,史料翔实、全面,语言极具感染力。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