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工业大学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9.11
折扣购买: 穿行世纪的优雅--董竹君传
ISBN: 9787563953127
懵懂是故事的开篇 大时代的步履匆匆前行,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 百家争鸣的思想勃发,风云际会的故事……而在大时 代里,没有人在意小人物的悲欢。可就在那个寻常的 贫寒人家,一段传奇缓缓开场。 也许,每个故事的开头,都会有一个残缺,然后 人再去极力圆满它,最后,这个故事才更让人回味无 穷。 一九○○年,在上海洋泾浜边上的一户平房里, 有一位女婴来到了这个世界,父母给她取名叫董毛媛 ,他们平时都唤她“阿媛”。阿媛相貌美丽,乖巧可 爱,邻居们都叫她“小西施”,可在贫穷的父母眼里 ,美丽并没有太多用处,他们只盼望阿媛能够平平安 安、健康成长,等到长大了,可以嫁得一户好人家, 不再过他们这般的劳苦生活。 上海洋泾浜,一条不知源头的臭水浜,时常漂浮 着不知哪里来的垃圾和一些动物尸体,甚至,还会看 到被别人遗弃的婴儿,据说都是一些私生子,而洋泾 浜的边上,则是一排又一排的平房,居住在这些平房 里的人,有着一个共同的标签——贫穷。 贫穷的人们靠着苦力生存,温饱是他们对生活唯 一的追求,阿媛的父母也在这其中。洋泾浜的人们, 每天都在烦琐的世事中挣扎,对于明天和未来,他们 是陌生的,守住眼前的温饱,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 的。 居住在洋泾浜的人,几乎都是不识字的,读书对 于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来讲,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也 是没有必要的事情。阿媛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 ,看着身边的人为了生活而生活,年幼的她,无法理 解其中的酸楚与真相,只能跟随生活的脚步往下走, 如她的父母一般。 一九○○年,也是清光绪二十六年。那一年,发 生了许多不平凡的事情,义和团反帝起义。八国联军 也在那一年攻占了北京城,而慈禧太后则带着光绪帝 逃到西安去了。 阿媛的父亲,是一位黄包车师傅,靠着力气养活 家人,他原名叫董同庆,原本姓东,江苏南通人,他 是后来改姓董的。至于其中缘由,他没有提过,阿媛 也未曾过问,毕竟在那个年代,改名换姓这种事情是 很普遍的,也不会有人去重视。 阿媛的父亲相貌很端正,一双大眼睛,鼻梁也很 高挺,只是,生活沉重的担子,早已把他变得苍老。 常年一身破旧的衣服,英俊的相貌早已看不出来。她 的父亲也常常因为钱赚得太少,而坐在家里的木凳上 ,埋头叹息。 贫穷,对于一个男人来讲,是一种很大的压力, 因为妻子和儿女的温饱还有待解决。尽管他已经用尽 他的全力去为她们创造更好的条件,但一切都是徒劳 的,生活把他变得颓废,变得不知所措。 整个家里的开销,不可能只依靠阿媛父亲一个人 去挣,所以,阿媛的母亲也要出去挣钱养家。阿媛的 母亲,是别人家的“粗做”娘姨,因为脾气暴躁,所 以在别人家总是做不长,但她做起事来很麻利,所以 一般会去接一些散活来做。 阿媛的母亲姓李,在嫁给董同庆之前,有过一次 婚姻,后来她的丈夫先她而去。她便带着女儿来到上 海,才与阿媛父亲成婚,而女儿成年后,便很少和她 联系了。 阿媛原本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可贫苦的家庭 使得母亲没有营养,所以弟弟妹妹根本喝不到母亲的 奶水,导致身体虚弱。后来弟弟妹妹患病,而贫穷的 家庭又没有钱财为他们医治,所以,这两个孩子还没 好好感受这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便先后天折了。 阿媛清楚地记得,她的弟弟是在她的怀里离世的 。那一天,天气炎热,弟弟不停地哭闹,她便抱着弟 弟在屋里走动。当她走到屋檐下时,弟弟突然停止了 哭闹,然后,白眼一翻,便没再醒来。阿媛很希望有 弟弟和妹妹同她一起长大,可是,困窘的现实,却生 生把人和美好剥离了。就像一场华丽的美梦,睡醒之 后,才发现,那不过只是一场梦。 生活就是这样的,在年少的董毛媛面前,毫无掩 饰地揭露了它的真面目。生存的苦与难,也就这般地 在她的记忆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迹。她知道了,贫穷让 人如此无奈。 可是,即使生活艰辛,阿媛也有着她自己所热忱 的东西,那就是学习。 虽然家里贫穷,但父母还是把她送去了私塾,尽 管这些钱是他们一家人从牙齿缝里一分一厘挤出来的 。 善良单纯的父母的初衷很简单,阿媛长相出众, 若还能读书识字的话,今后才有可能嫁到好人家里去 ,如此阿媛就不必再吃苦了,还顺带可以帮着家里。 而且,阿媛的父母想着,那些有钱的人家里,都是要 学习的,这样一辈一辈的,才能更有出息。所以,尽 管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好,但董同庆夫妇还是把女儿 送进了私塾。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