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中国道路丛书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中国道路丛书
作者: 易昌良|责编:谭惠芳//余凤阁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6.30
折扣购买: 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中国道路丛书
ISBN: 9787521723946

作者简介

法学博士、管理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政治经济学讲席教授。先后在地方(市级)党委、政府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现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管理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现代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 菲律宾莱西姆大学终身教授,兼任西安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延安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导师,清华大学社会实践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硕导和北京市博士爱心基金会理事长、国是智库秘书长。2015年10月—2017年6兼任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承担及参与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SCCI四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环球时报》、人民网、新华网等报刊、网站发表文章200多篇。多篇研究报告通过《新华社动态清样》、《中央党校理论动态》、《决策参考》等内参上报、主要领导并作重要批示。发表专著6部,其代表作有《中国服务型政府职能重构研究》、《中国创新型经济研究》。主编《《中国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中国创新发展研究报告》、《中国新发展理念指数报告》、《世界看中国》等。

内容简介

序一 历史,大踏步迈进21世纪第二十个年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不断创造奇迹、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0年。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往者可鉴,来者可追。回望新中国70年不平凡的历程,我们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历史启示,引导我们开启更为光辉的历程、创造更为伟大的奇迹。 2012年,党的十八大擘画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2017年,党的十 九 大又明确规划了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战略步骤、战略任务,这是高瞻远瞩、统筹规划国家未来发展大计的重大部署。自此,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上一个百年是风云变幻的百年,人类经历沧桑巨变,形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格局。如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这个大变局,我们需要认清变局的广度深度和总体趋势,明察世界在“变什么”“怎么变”,还需要把中国放在大变局中来思考,认清自己的定位。在近两个世纪的历史跨度中,中国经历了世所罕见的苦难,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画卷已然着笔弄墨。正如总 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我们既要有宏大深邃的视野,也要有落实落细的视角,从而认清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找准历史坐标,把握战略定力,做出正确抉择。 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部施加影响的各种资源、力量和条件的总和,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综合国力,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因素;既包括物质因素,又包括精神因素,是各种因素、各个领域的总和,也是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统一。 综合国力的大小强弱,反映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它满足国民需求、解决国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根本上决定着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每个国家都在用各种方式、尽最大努力发展自己的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变化的。随着历史条件、内外环境的变化,综合国力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合国力由潜在形式向现实形式转化的情况不同,因而在一定时期其表现也不同;综合国力的作用范围也经常变动,因而其构成和状态也有所不同。由于这种动态性,综合国力也是相对的:纵向,相对于国家自身不同的历史时期;横向,相对于特定时期国际体系中的其他国家。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强弱的基础和条件往往突出地表现在国际竞争力上。所以,国际上比较重视对国际竞争力的测定,相应地,愈加重视国际竞争力的增强问题。 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综合国力竞争的方式、规模、程度有不同的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通信手段的不断改进,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个国家的利益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国境线之内,而是越来越多地表现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之中,包括经济的联系、政治的联系、科技的联系、文化的联系、军事的联系等。不同国家常常在这种相互联系中体现和实现着自己的利益。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尽管世界仍然存有旧势力和旧思维,但人类文明必将继续前进而绝不能倒退。所以,不断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必须以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总体目标,妥善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国际交往两者的关系。 中国的综合国力及其在世界上的排位,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变迁过程。在以往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综合国力一直是比较强的,但遇到国内动荡和外敌入侵,也会受到很大影响。近代以后一段时期,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迅速集中全国的资源,着力加快工业化发展,经济实力快速上升,军事力量不断增强。尤其是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政策迅速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综合国力得到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 67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9.09万亿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30 733元。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易昌良博士在中央国 家 机 关工作,行政事务繁忙,他挤出业余时间,积极开展学术研究,笔耕不辍,著述颇丰。《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是他的新著,他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诠释综合国力,揭示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优势和独特魅力,并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构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国力测算模型,对2049年中国综合国力做了预测分析和总体展望,对未来30年中国综合国力目标实现的制约因素做了详细分析,并就如何提升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等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我们搭建了丰富立体的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框架。全书逻辑严谨、文字平实,彰显了大变局时代推进变革的张力和伟力,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综合国力、总结经验教训、明晰未来目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正在改革中解难题、求发展;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正在书写画卷、唱响强音。闲来读读此书,让我们了解中国国情,认真思考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 中国进入新时代,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凝聚成共筑中国 梦的磅礡力量,终将到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21世纪中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之日,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时。 祝愿昌良在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都取得更大成就。 是为序。 魏礼群 研究室原党组书记、主任 序二 中国是人类历史上唯一古老文明没有中断的多民族国家。从公元1世纪至19世纪初近2000年间,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和超级强国。[ 熊玠.大国复兴——中国道路为什么如此成功[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6.]公元1世纪,亚洲占据了全球GDP的76.3%,而欧洲仅为10.8%。这一占比直到工业革命后才发生改变。中国古代的学者,曾为世界科学、技术、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政治文化影响力覆盖东亚,政治制度更是影响了整个东亚圈,造就了辉煌的东方文明。郑和的七次下西洋还将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扩展到东非,为世界的进步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近代以来,历史翻转。东方古国走向衰落,尤其是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曾长时间处在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之中。以英国、法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开始崛起。在外力的影响下,中国开始了一个多世纪的凤凰涅槃,历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艰辛探索,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再到1949 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 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宣传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 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2018年12月,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18-12-18. ]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崛起最不寻常的地方是,对外没有发动任何战争,没有侵略和掠夺别人,而是靠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勇气,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一个超大规模国家的和平崛起,这不得不说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奇迹。 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尚未完结,前进的道路上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障碍。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越是到收官阶段,越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应当看到,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在上升,再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更大。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我们要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 中国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中国的宏伟目标是: 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将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人民正在继续奋斗,这不仅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也是为了对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49年已经被历史赋予了特殊的意义,这是新中国成立100 年的特殊之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 小 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实现之年,还是生动表述的“中国 梦”梦想成真之年。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坚信,只要全党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为核心的党 中 央周围,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坚定信心、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够夺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胜利。 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能不提到综合国力,尤其是从横向的比较来看,综合国力是衡量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综合国力包括物质层面的硬实力和精神文化层面的软实力,二者缺一不可,缺少哪一个都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强国。然而,综合国力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无法直观得出结论,只能通过复杂的模型计算,多维度的全面考量以及同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发展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来综合评定。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也在不断衍生发展,可以说综合国力的量值计算,是一项复杂且艰难的工作。 易昌良博士是我的学生,平日行政事务繁忙,然而他依然不忘初心,苦心钻研,独有创见,著作颇丰。他的新作《预见未来——2049中国综合国力研究》是一部多维度解读中国综合国力的学术著作,此书以2049年作为切入点,从中国的综合国力现状、前景以及对策研究入手,参考大量文献及研究成果,辅以复杂且严谨的测算模型,为我们搭建了“2049中国综合国力”的立体架构,给人以浑然一体、逻辑清晰的畅快感。这是一部立足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著作,我欣喜地向广大读者推荐。 是为序。 刘尚希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 围绕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构建综合国力预测模型,结合国情分析对策,展望百年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