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与辱:曾国藩的多面人生

荣与辱:曾国藩的多面人生
作者: 董蔡时
出版社: 辽宁人民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41.29
折扣购买: 荣与辱:曾国藩的多面人生
ISBN: 9787205103910

作者简介

董蔡时,1911年出生,武进人。1946年毕业于中央政治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江苏大学。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政治史、太平天国史、辛亥革命史等研究。先后出版《太平天国在苏州》、《左宗棠评传》、《胡林翼评传》《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等5部学术专著。

内容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小名子城,湖南湘乡人。他生于天理教爆发前二年,比罗泽南小三岁,比左宗棠、胡林翼大一岁,比洪秀全大二岁。他的父亲曾麟书是一个禄蠹,醉心功名,先后应秀才试十七次,才“补生员” ,一生以教书为业, “积力学授徒家塾者二十年” ,教督诸子甚严③。曾国藩从识字开始,直到二十岁,基本上未离亲侧。1832年考中秀才。翌年,参加乡试,榜上有名。不久,娶妻欧阳氏。鸦片战争爆发前二年即1838年,曾国藩二十八岁,考中进士,可算是仕途得意了。考中进士后,他长期在京师为官,与倭仁等以理学相标榜,为权臣穆彰阿所赏识。 众所周知,朱熹是程颐、程灏的四传弟子,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把理学推到了顶峰。无可否认,曾国藩对理学的研究,是下过一番功夫的。他一贯以理学相标榜,空谈性理之学,所写文章不外拾朱熹的唾余而已。不了解他的理学思想,是无法了解曾国藩其人其事的。探讨理学经世派曾国藩的思想,还得从朱熹说起。 在一片赞誉声中,董蔡时先生冷冷地说道—— 曾国藩一生主要精力用于绞杀太平天国;晚年办理天津教案恐洋媚外;率先办理洋务运动,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有益。 曾国藩的“诚”“信”“仁爱”,不是他对人的普遍道德,而是仅行于地主豪绅、特别是湘军将领之间的“派诚”“派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