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55.90
折扣购买: 文字的魅力(从六朝开始散步)(精)
ISBN: 9787569922653
林文月 **彰化人,1933年生于上海*租界。1952年入读**大学中文系,师从台静农等名师,又留学*本京都大学研究比较文学,后回**大学任教至退休。历任美国华盛顿大学、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捷克查理斯大学客座教授。著述有学术论文《澄辉集》、散文《拟古》等约二十种,译有《源氏物语》、《枕*子》、《和泉式部*记》等古典名著。
细密起来的心思,令我观看眼前景物,联想过 去所读种种。“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的话”,退回到 六百多年前,在石桥畔等候琵亚特丽切的少年—— 但丁,就曾经徘徊在这一带的吧?《神曲》遗留下来 了,作者和他心仪的女子,还有那虔诚盛美的传说 ,还有他们所踏印过的无数零乱的足迹,是不是也 曾经在这里、在那里,就在我正踏印过的鞋下呢?这 种打破古今、传说与想象的迷蒙,就像蒙蒙的雨丝 洒下来,洒下来(或者是因为下着微雨而令人无法像 晴天时那样专注于观看风景,稍一不小心就会分神 联想的缘故吗?其实,我自己也不太明白)。 多年之前,我在京都独居一年,看过许多京都 和其附近的名庭与建筑物,古代的东方人所表现的 审美观念较偏向含蓄简约,取材以木料为主,而西 方人则以坚固的石材为重,展现出力感与宏伟之美 。在盛产大理石的这个地方,翡冷翠人的祖先当然 会用当地的素材营构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艺术文物的 。从不同的时间观察不同的空间,我掌握到东方和 西方两个不同地方的文化趣旨,在写作的方式上也 就不想重复过去的笔调:以前我写京都时采用的是 巨细靡遗的铺叙方法;而这次写翡冷翠则试图适度 予以割舍和简化。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或可能与 我一度沉醉绘画,曾经向往从事艺术研究的志愿有 些关系的吧。在绘画里我们所看到的内容,其实未 必就与画家当时所面对的实景实物一模一样的,为 了达成自己心目中的艺术效果,画家有时候会在画 面上强调某些部分或简省某些部分,甚至割舍某些 部分。面对着画布时,画家俨然就是一个主宰者, 观画的人只能接*他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品好不好, 而不能说它对不对。同样的道理,写作者用文字记 述景物时,也不可能悉数尽书,总有一些故意略去 的部分。这样的安排,常常是为了凸显主题的目的 ,若是样样都想仔细记下来,其结果可能因为** 迭起,反而显现不出**来了。 站在翡冷翠街头,在那个建构已历时久远的大 小巷道,周遭被高大雄伟而又无处不精雕细琢的大 理石的屋宇、殿堂、台塔围拢着,面对那种震撼人 的美,令人感觉措手不及,不知从何把握,怎样写 起。 苍老,但是精致,这是翡冷翠的建筑物给人的 印象。譬如说百花圣母玛利亚教堂四周围无数的大 理石像,以及不留一片空隙的精雕细琢的图纹,如 何来形容才恰当呢?也许只能说“叹为观止”。但“ 叹为观止”,四个字终嫌抽象,只有你亲自瞻仰过 ,这个抽象的形容词才始转化为具体的形象,牢牢 保留在记忆里。 文字所能传达的终究是有限,在此用实笔不如 用虚笔,我借助于“叹为观止”这个成语,让读者 自己去想象。假如仔细描写那些栉比鳞次的大小建 筑物,以及每一个建筑物的每一个细节,势必会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