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系列051:拜占庭帝国

萤火虫系列051:拜占庭帝国
作者: 编者:(英)爱丽丝·巴尔内斯·布朗|责编:李媛|译者:任九菊
出版社: 中国画报
原售价: 76.00
折扣价: 43.40
折扣购买: 萤火虫系列051:拜占庭帝国
ISBN: 9787514622980

作者简介

本书主编是英国未来出版社(Future)的爱丽丝·巴尔内斯·布朗。英国未来出版社成立于1985年,是英国知名出版公司,旗下拥有102个品牌,包含上百种图书、音像、手机应用(APP)等产品,内容涉及游戏、电影、摄影、音乐、艺术设计、科普、前沿科技、户外运动等,并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设有分部。 译者简介: 任九菊,毕业于东北大学,现就职于大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参编汉英辞典四部,共计二十余万字。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三部,共计十余万字;主持省级教改项目一项;获省级教学比赛一、二、三等奖多项;《美国总统》第二译者,《欧洲殖民史》第一译者。

内容简介

查士丁尼的探求 西罗马帝国在476 年覆灭,罗马帝国的辉煌能否再现? 查士丁尼皇帝从不缺少敬仰者,一些仰慕者甚至极尽阿谀奉承。教皇阿加佩图斯写道:“您拥有至高无上的荣耀,统治天国的上帝赋予您统治俗世的权力,您应该教导人们维护正义,驱赶反对正义的呼声。”查士丁尼常常作为拜占庭早期的杰出人物之一被人们铭记:他是法律制定者、改革者,以及发起无畏行动夺回西方领土的统治者。然而,有些人认为他的军事行动毫无意义、代价高昂,并对帝国造成了严重危害。与查士丁尼同时代的人无法判断这两种观点孰是孰非,历史学家也就查士丁尼的功过争论不休。 查士丁尼大约在482年出生于陶雷修姆,出身卑微。然而,在此时的拜占庭,想要跻身高位,功绩比出身这样的偶然因素更重要。查士丁尼被他的叔叔查士丁送到君士坦丁堡接受全方位的教育。更幸运的是,在这之后查士丁的政治地位迅速上升,并于518年登上皇位。查士丁尼从中获益匪浅,他在521年被任命为执政官统领东部军队。527 年,他开始与叔叔共同执政。同年,查士丁去世后,查士丁尼开始独自执掌帝国。 全面开战 执政初期,查士丁尼就不得不面对可怕的军事挑战。然而,这位皇帝不是军人,他通常躲在君士坦丁堡的宫殿里——用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话说,他的特点是“冷酷好战,但拒绝战场上的任何危险”。事实上,这并不足为奇,皇帝们通常都喜欢旁观,但查士丁尼仍是做出关键决定和军事任命的决策者。这位皇帝在很多方面都很幸运。他有大量资源可供支配,他的臣民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接受将帝国收入的一半用于军事预算。毕竟,在与波斯和巴尔干的边界上建造堡垒以击退潜在入侵者是非常明智的。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公众认为从每三十个成年男性中选出一人服兵役是必要的。但这一体系并不完美。在一些远距离征战中,供给链很难维持。且当帝国处于财政困境时,士兵的工资经常延迟发放,这导致不少士兵擅离职守,令帝国如坐针毡。不过,总的来说,这台军事机器运转得还算不错。 据说,查士丁尼继位时,一颗彗星出现在君士坦丁堡上空。人们“惊讶地注视着彗星,预言它的出现会带来战争和灾难”,根据吉本的说法,“这些预言,大部分都应验了。”但事实上,战场上也有胜利。查士丁尼被描述为痴迷于夺回西罗马帝国心脏地带的皇帝,他确实为此耗费了大量时间,但在他统治的早期,他似乎并没有特别关注西罗马,他有更紧迫的任务:处理巴尔干半岛的麻烦制造者,以及应对罗马的宿敌——精明强干的霍斯劳一世统治下的波斯萨珊帝国。双方实力旗鼓相当,战斗互有输赢。截至532年,双方都认为进一步冲突是徒劳的,继而达成了“永久和平”协议;然而,和平只持续约8年。 停战让查士丁尼得以放眼西方。查士丁尼极尽全力追逐荣耀,不是因为他对旧罗马有着某种压倒一切的责任感,而是因为他想要提升其统治的政治合法性。 北非是冲突的第一个主要战场,这里的战斗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独幕剧:查士丁尼很快就取得了惊人的胜利。汪达尔人自439 年占领迦太基以来一直统治着该地区,并将势力范围扩大到了科西嘉岛、撒丁岛和巴利阿里群岛。查士丁尼想要进犯,需要一点儿运气,而这一好运在6世纪30年代早期降临了。530年,盖利默推翻了希尔德里克的统治后,该地区政局变得尤为紧张。之后,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撒丁岛的叛乱有效分散了汪达尔军队的注意力,如果查士丁尼想要发动进攻,此时正是绝佳时机。不出所料,令敌军闻风丧胆的军事领袖贝利萨留斯率领由10000 名步兵、5000名骑兵和1000名弓箭手组成的军队抵达北非海岸线。汪达尔人的防御不堪一击,533年9月,拜占庭军队轻松攻占迦太基。12月,特里卡马洛战役进一步巩固了拜占庭迅速和几乎全面的胜利。 当地柏柏尔人的抵抗持续了几十年,但查士丁尼首战告捷,预示着好的开始。编年史学家普罗科皮乌斯是贝利萨留斯的顾问,他目睹了这场战争,认为运气在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他写道:“无论这是出于偶然,还是因为勇气,人们都应该为此感到惊叹。”查士丁尼急于把胜利归功于上帝的认可,他恳求他的臣民们“为天意赐予我们的胜利作证”。 此后,查士丁尼的目光转向了更为复杂的军事目标——重新征服意大利,这将成为拜占庭在535年至554年的主要军事任务。正如此前汪达尔人在北非取代了罗马人,奥多亚克则夺取了意大利半岛的控制权。然而,5 世纪90 年代,奥多亚克被东哥特人西奥多里克击败,形势开始逆转。理论上,西奥多里克是拜占庭的傀儡统治者,但他表现出强烈的独立倾向,令拜占庭忧心忡忡。526年,当他去世时,另一个扩大拜占庭帝国在西方影响力的机会出现了。西奥多里克死后,婴儿阿塔拉里克继位,但真正掌权的是他的母亲阿马拉斯文塔。534年,阿塔拉里克死后,阿马拉斯文塔提议狄奥达哈德和她共同执政,但狄奥达哈德忘恩负义,一有机会就杀死了他的恩人。这种暴行给了拜占庭出手干预的完美借口。 贝利萨留斯初战告捷,在535年轻松攻占了西西里岛。几经挫败后,达尔马提亚也落入拜占庭之手。在接下来的5年里,拜占庭军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胜利:536年攻占那不勒斯和罗马,紧接着又击退了围攻罗马的反击力量。此外,一些不太光彩的行径也被载入史册,例如,拜占庭军队在米兰的屠杀。截至540 年,也就是拉韦纳被收复的那一年,拜占庭的地位似乎已经稳固。哥特国王维提吉斯被俘虏并被押解到君士坦丁堡,只有包括维罗纳在内的少数哥特要塞保留了下来。 一帆风顺的征途很快迎来了疾风骤雨。老对手波斯人分散了拜占庭重新征服西方的注意力。萨珊王朝对拜占庭东部领土发动了一系列大胆而又成功的袭击。540年安条克被攻陷,544年埃德萨被围困。与此同时,一场降临拜占庭的毁灭性瘟疫令人力匮乏成了棘手问题,瘟疫导致的死亡人数无疑是非常高的。 形势对意大利的哥特人极为有利。在托提拉的指挥下,意大利人夺回了拜占庭占领的大部分土地,并相继攻占了罗马和那不勒斯。而拜占庭军队则经历了多次屈辱的失败。在542年的法恩扎战役中,他们弃械而逃。然而,至此战势还未成定局,6世纪50年代早期,拜占庭再次占据上风。554年,在新任军事领袖纳尔吉斯的努力下,拜占庭实现了对意大利的控制。这是一段兵戈扰攘的历史,罗马城的命运是历史的最佳缩影:罗马城于546 年落入哥特人之手,547年被拜占庭人夺回,549年再次沦为哥特人的据点,552年最终回归拜占庭帝国。对那些不幸生活在意大利台伯河边的人来说,这些年是一段非同寻常的岁月。 拜占庭帝国在西班牙南部也同样旗开得胜——但这些胜利真的代表了旧时西罗马帝国的复兴吗?这些战争耗费了巨资,使帝国的资源耗损达到了极限。更糟糕的是,拜占庭西部征服所取得的硕果转瞬即逝。查士丁尼死后没多久,意大利就落入了入侵的伦巴第人之手。 关键人物 传奇的王朝缔造者和令人生畏的斗士 语言学、法律、医学、建筑、宗教领域的关键人物 艺术与生活 从圣维塔莱大教堂的马赛克到圣索菲亚大教堂 从眼线笔到战车赛车 战争与衰落 拜占庭帝国如何在混乱中保存实力? 是什么导致了千年帝国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