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6.30
折扣购买: 当代乡土小说审美变迁研究(1949—2015)
ISBN: 9787108077929
贺仲明,1966年生于湖南衡东,198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199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曾任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教授。现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等。 已出版专著《中国心像——20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考察》(2002)、《一种文学与一个阶层——中国新文学与农民关系研究》(2008)、《本土经验与民族精神》(2018)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优秀成果(人文社科类)二等奖、“王瑶学术奖”等。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和《读书》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乡土的未来与审美的未来 本书的研究对象截止到2015 年。从2015 年到今天 已经过去近9 年了。几年间,乡村社会和乡土小说又都 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通过这几年时间的缓冲,我们对 乡村社会和乡土小说审美等相关问题也有了更多冷静思 考的时间,形成一些新的思考。 就乡村社会发展来说,一个无可置疑的大趋势是日 益凋敝。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 城市生活,与之相应,越来越多的村庄将被弃置,不复 存在。同时,乡村伦理生存的空间也会进一步缩小。伴 随着越来越现代的生活方式,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已经完 全统治了年轻一代—生活方式对价值观的影响毋庸置疑 。 特别是信息化时代的便利快捷,极大地改变了年轻 一代的思想观念。因为很简单的道理,在农业文明时期 ,勤劳、老实等品格很重要,它直接关联着人的基本生 存,关系到能不能做到维持生计、生活稳定,但在信息 化时代,一切都可以依靠金钱达到。只要有金钱,就可 以实现“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便利生活,可以获得所 有高质量的生存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金钱的作用得到 更大凸显,而传统伦理中的勤劳、老实、善良等因素似 乎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可以想象的是,如果社会 文化管理部门不做出恰当的引导和调整,再过一些时间 ,除了极少数西部地区乡村,已经没有人再信奉传统乡 村伦理,人们都将在金钱中心的价值观主导下生活。这 一趋势的影响是如此之激烈而深远。甚至即使在以后, 国家的乡村城市化政策有所调整,中国乡村社会也绝对 不可能再回复到往日的生活状态。因为作为乡村生活主 体的人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一改变是 根本性的,既渗透到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也涉及深层的 精神和文化世界,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 从这个角度上说,传统的中国乡村生活只能属于历 史,只能留存在人们记忆当中了。不管曾经经历过那种 生活的人们以什么样的心情看待它,是批判其落后,还 是怀念其单纯,它的命运都是如此。在高速发展的时代 面前,历史车轮只能向前,不能向后,也不以任何人的 意志为转移。 在这个背景下,乡土小说概念很自然会发生变化— 这一点,我在文章中曾经进行过思考—乡土小说的审美 形态、审美内涵等也是一样。因为乡土小说的美学基础 是其内容,也就是乡村生活世界。生活内容变化了,人 们的美学观念、审美形态会发生改变,乡土小说的审美 特征自然也会发生改变。 在目前情况下谈论未来乡土小说的审美,只能臆测 。结合海外乡土小说发展的信息,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最具有启示性的是中国台湾地区的乡土小说。因为两地 同根同源,文学发展也都是沿着五四现当代文学的基本 方向,其乡土小说发展也与中国大陆地区文学有很多相 似和关联之处。 相比于大陆地区从1970 年代末开始改革开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