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原售价: 119.00
折扣价: 76.20
折扣购买: 加速器质谱14C测年研究 ——夏商周时期考古遗址与殷墟甲骨测年
ISBN: 9787301353752
郭之虞 ---------------------------- 曾任北京大学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所长、重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核科学与核技术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加速器物理与技术及现代核分析技术的研究,多年来致力于加速器质谱学及其交叉学科应用的研究,近年来又开展了低能强流质子加速器的研究。1996年后参加“夏商周断代工程”,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人,把我国加速器质谱14C测年的精度提高到好于0.5%的水平,近年来发表文章50余篇,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 学术兼职: 中国核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粒子加速器分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第四纪年代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成员;国家973项目“加速器驱动洁净核能系统”专家组成员。 获奖情况: 1995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6 全国普通高校部级优秀教材奖一等奖;1998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奖一等奖;2001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重大科技成果;2001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原思训 ---------------------------- 1973年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考古文博学院)。1975年与陈铁梅、原思训合作建立国内第一个液体闪烁法14C年代实验室,主要负责测量仪器的研制工作,该方法在全国考古、环保、地质学界得到广泛应用。合作开设现代科技在考古上的应用课程。参与不平衡铀系年代实验室的建设,并于1980年建成。1982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后任技术室主任。1984年后,设计建立先进的电化教室等。1986年,“液体闪烁法14C年代测定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北京大学科技成果三等奖。主要合著有《液体闪烁法碳 年代测定工作初步报告》《碳十四年代测定报告(四)—河姆渡遗址年代的测定与讨论》《桂林地区几个溶洞化学沉积物的 C年代测定及讨论》《许家窑遗址哺乳动物化石的铀子系法年代测定》等。 吴小红 ----------------------------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实验室主任,国家教育部考古与第四纪年代学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分析和科技考古。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 刘克新 ---------------------------- 1985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1992.8 —1994.7为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讲师,1994.8 —2001.4为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副教授,1996.1—1998.2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系访问学者,2001.8至今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本书由郭之虞、原思训、吴小红、刘克新四位教授合写。郭之虞和原思训都是“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成员和专题负责人,吴小红曾担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多个阶段考古学文化谱系和14C测年的课题负责人,郭之虞和刘克新曾先后担任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第四纪年代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他们在AMS 14C测年方面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目前我国已建成20多台AMS装置,本书对于AMS 14C测年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适合相关领域的科学工作者、高等院校的本科生与研究生、以及对相关内容有兴趣的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