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家长这样做2:必须重视的98个常见问题

智慧家长这样做2:必须重视的98个常见问题
作者: 戴东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18.50
折扣购买: 智慧家长这样做2:必须重视的98个常见问题
ISBN: 9787513938464

作者简介

"戴东 家庭教育专家,艺博教育创始人兼首席导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联盟副主席,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家庭教育行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甘肃传爱慈善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圆网慈善基金会“圆计划”发起人。入选《中华儿女》杂志“我与共和国共成长·70年70人”特刊,被评为 “2020年中国公益慈善十大影响力人物”。 15年来,戴东老师对我国家庭教育事业作出了较大贡献,获得社会各界高度认可和称赞。截至目前,已经开展公益巡讲上万场,举办各类线下大型培训课程近千期,培训学子和家长近30万名,惠及数百万家庭。 他多次受邀参与《华人会客厅》《超越》《信用中国》《人文中国》《仰望星空》《朗朗少年》等栏目专访,与知名主持人海霞、水均益、路一鸣等共话家庭教育的现在与未来;2021年两会期间,戴东老师还受邀参加《两会国是厅》家庭教育的专题访谈,得到《人民政协报》、《中国改革报》、“学习强国”App等官方媒体的同步报道。"

内容简介

"问题 1 孩子因不喜欢老师而不喜欢听课 孩子因为不喜欢老师就不喜欢听课,这是一个让家长头疼的问 题。通过孩子的各种描述,我们发现问题的出现通常源于以下两种原因。 第一种原因,某一件事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不好的感受。例如,孩子因为没拿课本被老师当众批评,孩子就对老师有了情绪,进而 对老师教授的课程产生抵触心理。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因为孩子对事情的认识具有主观、片面、单纯的特点,他们很容易把对某些人、某些事不好的感觉和相关的其他事情联系起来,这样就导致了“被老师批评—不喜欢老师—认为该学科也没有意思”这一问题。 第二种原因是最根本的原因,即孩子没有强大的学习动机。他在感受层面学习,感受好就好好学习,感受不好就不学习,因为他 不知道为什么而学。实际上,家长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注重孩子学习的目的和动机,才是根源。孩子知道为什么学比知道怎么学、学什么更重要。所以家长应该在教育的根上下功夫。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第一,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发表对老师的看法。 当孩子表示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时,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感受,不要无端地指责孩子,或者进行反驳。无端地指责或者反驳会让孩子没有和你交流的欲望,你们之间无法实现有效的沟通。 其实,只要孩子能说出 自己的感受,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孩子得到了家长的理解,情绪就会得到有效的疏导。 第二,家长要帮助孩子进行换位思考,理解老师。比如,孩子因为没带课本被老师惩罚进而不喜欢老师,家长可以这样帮孩子分 析:首先,肯定老师这样做的原因,即老师是为了孩子好;其次,要引导孩子换位思考,理解老师。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并不是每个人都会用他喜欢的方式让他成长,用其他方式让他成长的人,也是他需要感恩、感谢的人。家长可以抓住这次机会提升孩子的逆商。 除此之外,家长也可以和老师进行沟通,让老师适当地表扬、认可、鼓励一下孩子,建立老师和孩子的正向联结。 第三,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学习动机。当一个孩子有使命感的时候,他就会变成一个负责任者,就不会停在感官 的层面上,喜欢什么就干什么,不喜欢什么就不去做什么,而是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轻易放弃。 问题 2 孩子一边听歌一边写作业 一位家长留言说,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中等,不喜欢写作业,写着写着就变得很烦躁,并且经常一边听歌一边写作业。该家长认为,一边听歌一边写作业是应付的表现,效率很低,会影响学习 成绩。 我是这样理解这个问题的。一般情况下,孩子一边听歌一边写作业,有可能是习惯问题,但是从这位家长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 到这个孩子可能是在通过听歌缓解自己烦躁的情绪。 孩子一边听歌一边写作业不是导致孩子写作业效率低的最主要 原因。家长必须明白,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很烦躁,必须用听歌来缓 解这种烦躁,这是他能想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至于为什么孩子在写作业时感到烦躁,才是家长要关心和解决的问题。家长往往只看到了孩子的行为表现,却忽视了孩子做这件事的心理原因,而孩子 的心理活动和内在动机才是他做某件事情的驱动力。 这里我们给家长几个建议。 第一,家长可以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和共情。比如,“妈妈(爸爸)感觉你最近的状态不是很好,看见你写 作业的时候比较烦躁,是不是作业太多了?还是学校里有让你烦恼 的事情?你能不能告诉妈妈(爸爸),看看妈妈(爸爸)能不能帮到你?” 第二,家长用倾听的方式,让孩子诉说他的烦恼,听他发牢骚,充当孩子的情绪垃圾桶。家长在这个时候不着急给意见,先听听孩子的心声,然后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第三,如果孩子不愿意与家长做太多交流,说明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存在严重的不足和障碍,因此家长一定要先解决和孩子之间关系的问题,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焦虑、烦躁的情绪,学会倾听、共情,陪孩子做他喜欢的事,诉说你对他的爱和支持,比如可以有一些肢体接 触、睡前拥抱等,帮助孩子缓解情绪压力。 第四,孩子的焦虑往往源于父母的焦虑,和他害怕父母失望的 心理。父母不经意的一个语气、脸色,都可能被孩子解读为父母对他的失望,从而形成压力。" "1.作者为知名教育培训专家,积累了15年家庭教育实践智慧。 2.本书内容精心教育子女必须重视的98个常见问题,相关操作已接受过数万家庭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