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家圣人的10堂智慧课)

老子(道家圣人的10堂智慧课)
作者: 司徒司空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2.32
折扣购买: 老子(道家圣人的10堂智慧课)
ISBN: 9787516807118

作者简介

  司徒司空,中国著名的企业策划专家,周易文化的优秀传人。浙江大学校史馆专业研究员,以其学者的见识和学问,收集历史专题,并进行有研究性的归类,使著作更有工具性。以公孙龙“白马非马”般的雄辩口才及其阳刚之气讲解中国古代史,擅长将历史与现实结合,严谨而不失幽默,轻松且不乏深刻。

内容简介

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老子朴素辩证法 思想的集中体现。其基本的含义是:坏事可能包含了 变成好事的苗头,而在好事到来的时候,坏事也可能 随之来到。福和祸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我们只是 看到了呈现在当下和眼前的东西,而忽视了那个可能 变化的东西,我们就会在事情发生变化的时候措手不 及。 在这里,老子强调的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变化的 可能性和认识变化的重要性。按照这个思路,在我们 面临种种危难的时候,其实已经孕育了转机的苗头和 种子;而在各种繁华的背后,则隐藏着危机与毁灭。 这一思想和他关于道的认识一脉相承,对我们认识世 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有这么一个故事: 几年前。电视转播音乐大师梅达的音乐会。梅达 出场前挂了一个花环。当他上台起劲指挥乐队时,花 瓣纷纷落到脚下。一位女士议论说:“等他指挥完, 他会站在一堆可爱的花瓣中。”另一位男士则不无忧 伤地说:“到演出结束时,他的颈上只会挂着一道绳 索。”同一件事,由于视角不同,思维方式相异,便 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 有这么一个传说: 有一位盲人,性格十分开朗,生活也十分愉快。 有人问他:“作为盲人,你不感到痛苦吗?”盲人笑 着回答:“我痛苦什么呢?和聋子相比,我能听见声 音;和哑巴相比,我能说话;和下肢瘫痪的人相比, 我能行走。”眼睛瞎了,却不觉得痛苦,这是因为他 调整了比较的对象和方法,用自己的优势去比人家的 劣势,用自己的长处去比人家的短处,凡事从有利于 自己的方面思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问题 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东西就不同。同样一件事情, 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就会有迥然不同的 结果。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可以从正面理解 ,也可以从反面理解。从辩证法的观点看,世界上没 有绝对的好事,也没有绝对的坏事,好事中潜伏着坏 的因素,坏事中也包含着好的成分。 人的思维有利导思维和弊导思维之分。所谓利导 思维就是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把思考导向对自 己有利的方面,即从积极美好的方面去想;所谓弊导 思维,就是凡事往坏的方面想。 日本学者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一书中说:“ 想好事,好事降临;想坏事,坏事敲门。”他还说: “人在生气发怒的时候,大脑分泌大量肾上腺素。这 是一种有害的激素,它使人疾病丛生,加速衰老甚至 早逝。”因此,我们应该倡导用利导思维思考问题, 减少用弊导思维思考问题。 学会利导思维,不只是思考的技巧问题,还涉及 人的心态、性格和生活态度。一个人性格开朗,乐观 向上,心情舒畅,往往就能正确面对现实,正视事实 ,能够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从 积极和美好的方面考虑问题。 反之,一个人如果心胸狭窄,自惭形秽,缺乏自 信,甚至悲观绝望,往往容易陷入弊导思维的泥坑不 能自拔,甚至会导致自我伤害、自我折寿。 正如老子所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把一切思考导向 对自己有利的方面,从不利的事情中寻找美好,提取 美好,放大美好。这样不仅能使自己在不利的境遇下 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激励自己克服困难,战胜 挫折,而且也有益于身心健康。 2.因祸为福,转败成功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 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道德经》第二章 如果天下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好的,就显露 出什么是丑恶来;如果天下人都知道善的东西是善的 ,就显露出什么是不善来。 所以,有与无在对立中相互生成,难与易在对立 中互相转化,长与短在对立中互相对比,高与低在对 立中互相映衬,音节与旋律在对立中互相和谐,前与 后在对立中互相追随。这是永恒的道理。 在这里,老子用每个人都能明白的生活中的道理 ,阐述了一套深刻的辩证观:世上的一切事物,都存 在着矛盾,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他举出一组概念:有 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相互对立 的,然而这对立双方分别存在着相生、相成、相形、 相倾、相和、相随的关系,亦即相辅相成的关系。这 在哲学上有极高的价值,对于我们从事实际工作的人 来说,也有重要的启迪作用,教给我们一种观察事物 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怎样才能辩证地看待一切事物呢?我们不妨打个 比方,比如现实社会中的人都会追求美,可是什么是 美呢?很多人都说不出来,那是因为很多人都不知道 要用什么确切的词语来形容,只能说出“太漂亮了” “太精美了”之类笼统称赞的话。虽然人们不知道什 么是美,却能说出丑陋来,丑的反面就是美。俗语说 得好,“红花还得绿叶来衬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