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里的经典(一生必读的文学名篇)

语文里的经典(一生必读的文学名篇)
作者: 徐昌才
出版社: 新华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4.72
折扣购买: 语文里的经典(一生必读的文学名篇)
ISBN: 9787516622476

作者简介

徐昌才,笔名偃月公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侗族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发表文章1000多篇,已出版《恋上大唐诗生活》《宋朝那些诗生活》《梦回唐诗千百度》《唐诗不妨这样读》《你的时光,我曾来过》《不是不念,只是不见》《唐诗文化解读》等专著。

内容简介

亦柳亦人亦** ——贺知章《咏柳》 多少年来,人们习惯于将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 柳》当作一首咏物诗来看待,全诗赞美柳树,赞美春 风,歌颂自然的美丽与活力。其实,我不敢认同这种 看法。我认为这不只是一首咏物诗,表面咏柳,其实 咏人。全诗四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首句写柳树的色泽、质地与高度。“碧玉”表面 说柳树色泽碧绿,光洁如玉,其实双关“小家碧玉” 典故。“小家碧玉”原本指小户人家年轻漂亮的女子 ,历代诗文多有出现。《乐府诗集·清商曲辞·碧玉 歌二》云:“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明代范文 若《鸳鸯棒·慕凤》:“小家碧玉镜慵施,赵娣停灯 臂支粟。”现代作品也有类似用法,鲁迅《且介亭杂 文末编·我的**个师父》:“后来,三师兄也有了 老婆,出身是小姐,是尼姑,还是‘小家碧玉’呢, 我不明白。”诗人贺知章将柳树比作碧玉,既见光色 姿态,又惹人联想,令人回味。 “一树高”自然是说柳树的高度。可是,不要忽 略这个“妆成”,装饰打扮,化妆而成。联系全句来 理解,碧玉姑娘经过梳妆打扮,高似一株柳树。或者 说,柳树是用碧绿的玉石妆饰而成,足有一棵树那么 高。笔者倾向于前一种理解,以树比人,貌美如柳, 不说柳树如人,美丽无比,对照诗歌标题“咏柳”而 言,多了一层曲折,多了一番韵味。你在想象一棵柳 树有多美丽的时候,还会想到一个女子的青春与靓丽 ,多了一层美妙的联想与回味。相对而言,后一种理 解就比较机械单一,直说柳如美玉,碧绿一色,少了 一层回味。再加上“妆成”一个词语,*容易引发人 们的联想,一个美丽女子梳妆打扮,以清丽示人,光 洁不俗。一株柳树有多美,如同一个女子精心打扮之 后所展示出来的青春容颜,你能想象有多美,它就有 多美。读者读诗,可以不在乎柳树的美丽与否,却不 能不在乎,不能不喜欢女子的美丽与清纯。 诗歌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显然是紧承第 一句而来,展开描写,将柳树逢春,抽条吐绿,丝丝 垂拂,婀娜飘逸,比作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身着绿萝 裙,丝带下垂,千条万条,迎风飘拂,情景轻柔,情 调曼妙,风情十足。读者还可以生发联想,丝丝柳条 ,参差披拂,又如女子如云秀发,披拂在肩,青绿发 亮,轻柔飘逸,别有一番意趣。“绿丝绦”这个词语 很妙,不仅实指丝带缕缕,而且喻指柳絮飘拂,还可 暗示秀发如云,一箭三雕,意味深长。笔者以为,丝 带也罢,秀发亦然,无不暗示或强调,诗人对于柳树 的热爱如同对于美女的赞美。这个词语有温度,有柔 情,有风韵。再一次以美女丝带比喻柳絮枝条,当然 是诗人情有独钟,别具创意的表现。至少表明,在诗 人心中,美丽女子占有重要位置,一旦写柳,或是描 述别的什么意象,诗人*多想到的就是美女,就是以 美女作比。好比现代作家朱自清,写《荷塘月色》, 处处设喻,无一不是以美女作比,触景生情。比如这 些句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 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 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 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 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将出水伸展的荷叶比作 舞女的裙,将荷花绽放比作美女柔美的姿态,或是娇 羞的神情,或是出浴的美人。短短一段文字,如此高 密度运用美女设喻,自然反映出作家对美丽女子的特 别欣赏与青睐。同样,贺知章写柳,一再拟柳为人, 一再以美女作比,自然是对美女赞赏有加,情有独钟 。 诗歌三、四两句,自问自答,既引发读者思考, 又强化读者印象;如此安排设问,自然也体现了诗人 对于诗意的重视与强调。面对一片大好**,桃红柳 绿,*长莺飞,生机勃勃,诗意盎然,特别又是那些 迎风婀娜的杨柳,枝枝叶叶,抽芽吐绿,整整齐齐, 一丝不乱,诗人发问,到底是谁聪明灵巧裁剪出来的 呢?突兀发问,设想出奇,天真有趣,也引人深思。 不看诗歌*后一句回答,沿着诗人的设问路径思考, 读者必然想到一类人,或是一种神奇的力量,魔法一 般,剪裁柳叶,剪裁万物,创造出一个美丽如画的春 天。这个人可能是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女子,这种 力量也许源自类似织女一类的天仙,只有她们常用剪 刀裁剪绸缎,缝制美丽衣裳。问而不答,问中存疑。 及至读到*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猛然顿悟, 疑惑消除。原来,二月春风就像一把剪刀,吹遍天南 地北,吹绿花*树木,吹来一个*木葱翠,万象蓬勃 的春天。夸赞春风,浩荡天地,染绿山川,催发生机 。别的没想到,偏偏想到要用剪刀作比,至少说明两 点,一是诗人对于剪刀心怀美好情意,爱恋有加;二 是说明诗人在剪刀上面寄予了某种特别的意义。显然 ,稍加联想,不难发现,古代社会,男婚女嫁,女子 必须做得一手漂亮女红,嫁到男方家才会被公婆喜欢 ,才会被夫君接纳,也才会在婆家拥有地位。而缝纫 裁剪,比划测量,少不了剪刀,少不了针线,女子纺 纱织布,裁剪衣裳,手艺精湛,勤劳能干,自然是非 常重要的。由“剪刀”联想到使用剪刀的女子,由“ 春风”创造美丽春天联想到女子创造美丽衣裳,酿制 甜蜜生活,这是近似联想。读诗的时候,读者固然会 赞赏春风,赞美春天,但是,*乐意联想美丽女子, 仿佛眼前出现一幅画面: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临窗 而坐,裁剪布帛,缝制衣裙,聚精会神,兴致勃勃。 她哪里是在缝制一两件衣裳,分明是在裁剪一段美好 的生活,缝制一个美丽的未来呢。贺知章咏柳,不仅 勾勒柳态,描绘柳形,点赞春风,展示春天的美丽; *重要的是,自始至终,引进一个美丽而智慧、聪颖 而活泼的女子,并倾注无限深情,给人感觉,诗人通 过一株柳树,赞美一位女子,歌颂一种精神,一种热 爱劳动,热爱生活,创造未来的精神。这也许才是这 首咏物诗的深刻意蕴所在。 不知道贺知章经历过怎样的爱恋离合,不知道贺 知章的心志追求是什么,只是想,就凭这一首诗,打 着咏柳的名号,句句关联女子,句句引发联想。我们 有理由相信:柳树后面站着一位秀发如云,肌肤似雪 的女子;贺知章的人生中永远站着一位青春飞扬,激 情四射的美丽女子。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