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帝国(古老的风光建筑和社会插图版)(精)

中华帝国(古老的风光建筑和社会插图版)(精)
作者: (英)乔治·赖特|译者:杨颖//李楠|绘画:(英)托马斯·阿罗姆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原售价: 165.00
折扣价: 102.30
折扣购买: 中华帝国(古老的风光建筑和社会插图版)(精)
ISBN: 978755814722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古代中国的男人一般都是蓄长发的,只是在清政 府强迫之下才中断了这一习俗。尽管满族征服者允许 他们保留自己的宗教和法律,但他们必须剃光脑袋, 只留下头顶的一束,看上去像光头一样。 时间总能抹掉一切。慢慢地大家还是忘记了这一 羞辱性的命令所带来的悲痛情绪,整个帝国所有阶层 都采纳了这一习俗,最终抹去了对其根源的痛苦记忆 。这一习惯创造出了对庞大剃头匠军团的需要,他们 全都是流动的,被置于严格的监管之下,未经官府许 可便从事这门手艺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剃刀经过的不仅有脑袋,而且包括脸部,这使得 任何中国人都不可能自己动手来执行这一必不可少的 仪式,因此需要大量的专业剃头匠。 仅广州一地,就有超过7000名剃头匠穿梭于大街 小巷,拨动一个长长的铁镊子,发出嘣嘣的声音,标 志着他们的到来,以及他们此刻有空。剃头匠的肩膀 上挑着一根长长的竹扁担,一头挑着一个带抽屉的小 箱子,里面放着剃刀、刷子以及白铜做成的洗头器具 ,这个小箱子还充当了顾客的座椅。扁担的另一头挑 着水桶、脸盆和炭炉,装在一个箱子里。40岁之前不 允许留胡须,脸上的任何部位都不能有一根毛发。剃 头匠的存在时刻不能少,相当程度的熟练也是必不可 少的。中国人的剃头刀外表看上去很笨拙,但用起来 很方便,任何时候,只要刀刃钝了,便在一块铁板上 磨两下。 当时,对于剃头匠这个行当来说,更专业的部分 不是剃头,而是按摩;这种非同寻常的加速血液循环 的方法所用的器具,不仅为数众多,而且制作精巧。 顾客端坐在一把大椅子上,剃头匠用双手快速击 打其身体的各个部位。接下来便是拉伸双臂和双腿, 突如其来的猛拉让人担心造成脱臼。有时候,拉住顾 客的一只手臂,同时把他的头朝相反的方向推,指关 节发出噼啪声,快速的击打不断重复。 接下来便开始动用工具了,先是一把刷子,类似 于球形的金合欢花,接着是掏耳勺,最后是镊子和注 射器。眼睛虽极度娇弱也没能让它逃过这些剃头匠之 手。几件很小的工具被用来对付这一娇弱的器官,让 它免受伤害,大概也很有效。按摩通常持续半小时, 最后以修剪手脚指甲而告终。 中国的统治者似乎忘记了规定正规的休息日和感 恩节,结果令老百姓更容易超越礼仪规范的限制,抓 住机会寻欢作乐。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很喜欢把 生活中很多平常的事件转变成欢乐聚会的借口;不过 ,任何一次欢庆活动都伴随着一次有条不紊的游行, 队列中的每个人都扮演了一个积极的角色。 在中国,开玩笑是无伤大雅的,除非那些玩笑话 是实际存在的。定海是一座人口稠密、历史悠久的商 业城市,这里的居民喜欢参与欢庆活动、公开表演或 假借宗教之名举办活动。这里到处是小山和溪流、树 木和沼泽、荒地和耕地、早期居住的痕迹、名人的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