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民国趣读)

西南联大(民国趣读)
作者: 编者:西南联大编辑组|总主编:韩淑芳
出版社: 中国文史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20.10
折扣购买: 西南联大(民国趣读)
ISBN: 978750347833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一辑 从长沙临时大学到西南联合大学第一章 校史杂说 谭文耀:短暂的长沙临时大学1937年秋,北平和天津相继沦陷,接着整个华北亦为日军侵占,大批高等院校纷纷南迁。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在大后方的湖南长沙和陕西的城固,分别设立两所临时大学,以便北平、天津两地的大学生仍然能够在一大批学有专长、蜚声中外的教授和专家的指导下,继续进修,为胜利后建设国冢作贡献。为此目的,广大师生不辞艰辛,千里步行,结集到了预先选定的地方。 长沙临时大学,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所学校组成。北京大学学生学号之前冠以P字,清华大学学生学号之前冠以T字,南开大学学生学号之前冠以N字,以示区别。但在上课时,老师共教,学生互学,亲密无间。临大分设两处:理工学院在长沙韭菜园圣经学校,文学院在南岳白龙潭圣经学校。 1937年11月,日本飞机空袭长沙火车站。原在北方认为长沙南岳比较安全,如今却象征前线一样了,为此长沙临时大学决定再迁往云南的蒙自县相昆明。南岳的文学院,迁到蒙自县。长沙临时大学迁来长沙、南岳办学,为时不过半年之久,便分两路离别了湖南。 《长沙临时大学文学院在南岳》 姚秀彦:迁校经过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初期志在通商。50年后,日本崛起,因地理接壤,所以谋我最急,由商务而改为占地灭国。又20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西方各国自顾不暇,而给日本一可乘之机。民国4年(1915年)的二十一条,民国8年(1919年)巴黎和会,接收山东。1931年“九·一八”并吞东北,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卢沟桥蓄意挑衅,爆发了全面抗战,12日后,日军占领北平,这曾经辽、金、元、明、清五朝建立的千年古都,落入日寇之手。这月底,日军攻下天津,南开大学全毁,文化中心的平津都已沦陷。为了保存文化命脉及学术中心,为了配合长期抗战求胜的决心,各大学纷纷作内迁之计。10月初,教育部令清华、北大、南开合并为一校,迁至湖南长沙,称临时大学,借址于岳麓山畔的圣经书院。11月1日正式上课,后来就把这日定为联大校庆日。三校报到学生共约千人,另有他校转来的约200余人。 长期抗战,长沙也不安全,一学期后,又奉令迁至西南大后方的昆明。师生取道两路而行:一部分约800余人,乘粤汉车南下广州,转海路至越南海防,再改乘滇越铁路火车到昆明,全程10余日。另有200多人,徒步翻越湖南及云贵境内大山,直达昆明,全程3500公里,耗时两个多月,途中多是高山峻岭,蛮烟瘴雨,艰苦无比。

冯友兰、汪曾祺、李建武、闻一多、王景山、贺连奎、朱光亚等,这些民国大家讲述了西南联大八年期间的课堂趣闻、名师风采、社团活动……

本书是“民国趣读”系列丛书之一种。由民国之大家原汁原味、生动鲜活地再现了西南联大校园里那些逝去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