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16.70
折扣购买: 萧红(黄金时代的婉约)
ISBN: 9787569905199
李婍,畅销书作家,国家一级作家。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理事,现供职廊坊广播电视台。已出版女性文化图书《莫问奴归处》《红楼女儿梦》《胭脂魅》《隔岸女人花》《对镜贴花黄》《五代十国的那些后妃》《爱的教育》等,出版长篇小说《舌尖上的战争》《紫月亮》,散文集《人生旅途》《紫陌红尘》《夜在窗外》《五个人的天堂》等。
第一章 呼兰河边长大的女孩 她是冰天雪地一只畸零小鸟,不管缺乏温度的童 年是否美好,总有一些故事深深烙刻在记忆深处,祖 父的后花园,呼兰小城的那年那月那人那事…… 呼兰河畔的乡绅之家 呼兰河、萧红、飘雪的东北。 这些主题词集结在一起,会产生一种独特神秘的 美感。 萧红的根在呼兰河畔,在飘雪的东北。 在那座遥远的名叫呼兰的东北小镇,留下过萧红 童年时代的欢笑和少女时代的泪水。 哈尔滨北部的呼兰小城城南的二道街204号,是 萧红出生的地方。 这里离上个世纪初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哈尔滨不过 三十公里之遥,这个距离在交通并不发达的民国初年 ,也算得上近在咫尺,如果坐马车半天就能到,即使 步行有五六个钟头也差不多。 民国初年的呼兰小城有着东北乡镇原生态的从容 ,也有着临近大都市的小城镇特有的喧嚣热闹和不安 分。 1911年6月1日,那天恰好是农历的端午节,在浓 烈的节日氛围中,乡绅张维祯的儿媳临产了。从那个 即将做父亲的年轻小官吏张廷举脸上,却看不出即将 成为父亲的欣喜和焦虑,反倒是做老公爹的张维祯更 显得激动和不安。张维祯高高瘦瘦的,久久站在离一 棵树不远的日头下,地上大部分浓阴是树的身影,他 的身影折在地上显得很单薄,他手里拄着文明棍,嘴 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 张维祯急切地盼望儿媳妇给自己生个传递香火的 男丁,他太需要一个孙子了。 祖上从山东莘县闯关东过来的张家人,所经历的 大约就是李幼斌主演的那部电视连续剧《闯关东》里 面朱开山的生存模式,萧红的祖爷爷张岱带领一家人 ,从遥远的山东故乡用大煎饼支撑着,历尽艰难来到 东北阿城县的一片荒原,跑马占荒地成为暴发户。他 开辟的那个地方起名叫做福昌号屯,张家人顺理成章 成了福昌号屯的大地主。张维祯也是在福昌号屯长大 的,他喜欢附庸风雅,喜欢城镇生活,不甘心在偏僻 的屯子里永远做土地主,所以成年后就变卖了一部分 属于自己的家产,从福昌号屯搬到了呼兰城。 张维祯的老婆范氏生过一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唯 一的儿子没等到长大就夭折了,也就是说他自己其实 没有儿子,这个儿子张廷举原本是哥哥张维岳的三儿 子,后来被他过继到自己名下。 张维祯骨子里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不孝有 三,无后为大,自家没有儿子,就必须从哥哥家过继 一个替自己传宗接代。张廷举很小的时候就从阿城县 福昌号屯过继到叔叔家,他是被作为传递香火的工具 来看待的。张维祯本来就是个随遇而安的人,读过一 些诗书,却没成为文人,家里有过殷实的家底,如今 他只剩下四十垧地了。对这些地,不善于经营的张维 祯采取了最粗放的经营模式,他把它们全部租给当地 的农民,他坐等收租做他的土地主。自己一辈子没什 么大出息,所以也不希望这个过继到身边的儿子有多 大出息,张维祯对过继儿子的最大期望,就是他将来 长大后只要能给他生个孙子就是了。 偏偏过继儿子张廷举不甘于把一生的命运拴在土 地上,他骨子里执拗好强,其实这一点萧红和他很像 ,萧红的身上就遗传了父亲这种倔强。张廷举少年时 代也是个叛逆的孩子,他自作主张,离开呼兰到齐齐 哈尔去读书。那时候齐齐哈尔是省城,黑龙江省立优 级师范学堂就设在那里,张廷举在那所学校毕业后, 先是分配到汤原县的农业学堂担任教员,后来大概为 了方便照顾家庭,调到呼兰教学,当过校长,当过县 教育局长,日伪时期当过呼兰县协会会长,日本投降 后是县维持会副会长,这些都是后话。 萧红出生的时候,张廷举还只是个教书育人的老 师,张老师为人师表,不苟言笑,习惯了天天板着一 张脸,给学生看,也给家里人看。 对于正在产床上生产的女人姜玉兰,张廷举说不 上爱,也说不上不爱,在他看来这个女人和所有男人 的老婆一样,是家里一个必不可少的物件。清朝末年 的婚姻爱情,基本上还是凭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张 廷举在省城读优级师范学堂,开了眼界,见了世面, 其实很希望自己未来的媳妇是那种读过诗书的美丽淑 女,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好生活是每一个书生所向往 的。 张廷举的婶娘范氏,过继后应该叫母亲了,很操 心这个儿子的婚事,某一日范氏到乡下串亲戚喝喜酒 ,在喝喜酒的亲朋中,看中一个女孩子,这个女孩子 也是来这家串亲戚的,是姜家窝堡的姜玉兰。范氏凭 着眼缘感觉这个女孩子不错,娶回家做儿媳妇再好不 过了,就自作主张找了媒人到姜家提亲,提亲的时候 ,按照当时风俗,给姜家送去了裹脚布和装烟钱。 姜家和张家算是门当户对,姜玉兰家也是当地的 土地主,和张廷举家一样,祖上都是跑马占荒的暴发 户,姜家窝堡就是这样形成的村落。姜玉兰姐妹四个 ,她是老大,对每个女儿,父亲姜文选都估价而嫁, 坚决不做赔本买卖。他最看好的是大女儿姜玉兰,这 个女儿容貌俊秀,性格温柔,他一定要给她选个如意 郎君,挑来挑去地就把女儿挑成了剩女,直到她二十 二岁了,直到二妹都出嫁了,她还没嫁出去,姜文选 心里就有些着急了。(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