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再等待

生命不再等待
作者: 佩玛·丘卓|译者:雷叔云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10
折扣购买: 生命不再等待
ISBN: 9787561349861

作者简介

佩玛·丘卓(Pema Chodron),创巴仁波切最杰出的大弟子之一,西藏金刚乘比丘尼,北美第一座藏密修道院甘波修道院院长,是现代人身心修持的精神导师。她的畅销著作《当生命陷落时》抚平无数人的烦恼心境,牵引众生体察当下,勇敢面对生命的悲苦与困窘。她出家前曾结婚生子,后因先生有外遇而离异。由于经历过痛苦的洗礼,她对佛法的体悟和诠释非常生活化,贴近现代人的内心需求和渴望。自一九七四年持戒以来,常常在世界各地主持工作坊和讲座。著有《当生命陷落时》、《转逆境为喜悦》、《与无常共处》、《不逃避的智慧》等颇有影响力的著作。

内容简介

卷首偈颂为皈依“三宝”——佛、法、僧。依传统的说法,历史上的 佛陀是楷模或典范,法是他的圣教,僧是声闻比丘和地上菩萨。然而在此 ,寂天菩萨将我们所理解的三宝赋予更深的意涵。 佛自然包括一切佛,但亦指我们的潜力(译注:指佛性),我们也有潜 力从自我中心所产生的希冀和恐惧中解脱出来。我们与生俱来就有权利拥 有一无所限、体见实相的喜悦,因此寂天菩萨并未礼敬身外之物,而是礼 敬他证悟的能力。他崇敬已证悟的圣人,我们所有人都可能证悟圣人所证 悟的实相。 法不但指书写和口头的教授,亦指现证的真理。更直接地说,就是如 实未经改编的生命。无论什么发生在我们身上——好或坏、快乐或忧伤— —都可使我们不再一味只顾自己。如果我们善用一直都环绕身边的各种机 缘,那么,一切都是佛法。 佛子指善根成熟的僧团,具足伟大的智慧与慈悲,但也包括初发心的 凡夫菩萨。所有不再只看重自我,并且努力关心彼此的人,都是佛子。 最后,他对所有令人尊敬的时贤表示感谢,礼敬在修行道路上助他一 臂之力的师友。 在传统的礼敬颂之后,寂天菩萨铺陈主题并决心排除万难完成开示, 接着,他将依据经教呈现他由佛、法、僧及其他上师处所学到及所了解的 佛法。 下定决心后所产生的力量,往往大得出人意料。但在我们下决心承担 任务、将其贯彻始终的过程中,总不免有所犹豫和踌躇。须记得寂天菩萨 是受僧人之请而开示,其实僧人是要羞辱他的。一想到听众,他不免战栗 ,因此他召唤无我的勇气,不受威胁,勇往直前。 这部入行论均为前贤已说,并无创见 我也才疏学浅不擅词藻; 因此我丝毫不敢奢望著述利他, 遣论主要是为了抒发我的理解。 谦恭也是经教的传统,寂天菩萨表示他清楚骄慢的过患,也知道如果 心中充满傲慢,即使佛陀坐在面前,也不会得到任何利益。 然而,谦恭不能与自尊低落混为一谈。当寂天菩萨说我才疏学浅不擅 词藻,他并非藐视自己。在西方,自尊低落之所以如此普遍,实肇因于对 个人不足之处过于执著。寂天菩萨决心不划地自限,他只是足够谦卑,知 道自己哪一关过不了;也足够智慧,了解有法门可以超越。 在第二颂的最后一行中,寂天菩萨解释,他原为激励自心而造此论, 从未梦想与人分享。 我的信心,将因而增强, 并习以菩萨行。 他人若有缘接触本论, 愿他们如我一样得到法益。 在第三颂中,寂天菩萨以信心来完成传统的礼敬颂,造此论并奉行其 文义,带给他莫大喜悦。一想到他的省思现在就可能有利于人,使他更为 快乐。在欢喜和感谢的心境下,寂天菩萨开始讲授本文。 暇满人身甚难得, 不应虚度此生! 若未运用成自利, 何时再遇此良机? 以佛教徒的观点来看,人身是非常难得的,寂天菩萨假设我们了解人 身的珍贵,以及人身甚难得。他鼓励我们思惟自身的优势,把握机会用这 个生命做有意义的事。 然而,这一生忽忽如白驹之过隙,未来无人可知。我已与僧团师兄师 姊一同老去,我看到许多朋友死去,或在身体、心智上遭逢剧变。虽然眼 前我们的生命看起来离完美甚远,然而我们有绝佳的机会,我们有智慧, 有老师和法教,至少有意研读经论并从事禅修。但我们之中有些人可能会 在今年结束之前死去,有些人可能会在五年之内由于病重或过于痛苦而无 法专心研读佛教经论,更别提依教奉行了。此外,许多人会更加沉迷于追 逐俗务——花上两年、十年、二十年或余生——再也无暇从只顾自己的桎 梏中超脱出来了。 未来的外在情况如战争或暴力,也许会当道,使我们没有时间诚实地 自省,这极有可能发生。再不然,我们可能堕入过多享受的陷阱。当生活 安逸、奢侈而舒适,不会有太多的痛苦让我们从世俗引诱中掉头,我们就 会顾盼自得,对众生的痛苦冷眼相看。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