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大象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2.50
折扣购买: 不能拒绝的神圣使命(冯骥才演讲集2001-2016)
ISBN: 9787534794742
民间文化工作者的当代使命是抢救 ——在“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专题 研讨会上的发言 很荣幸参加这个会,特别是很荣幸地跟我所尊敬 的文化大家—季老(季羡林)、启功老、于光远先生 坐在一起。**北师大召开这个会,很有眼光。从* 深远的意义来讲,从于光远先生所说的“重要性”这 一点来讲,我觉得这个会似乎关乎—如果我们这个会 开得好—它应该关乎中国民间文化的命运。我为什么 要把它提到这么一个层面上来看?因为我认为中国民 间文化情况不妙,也就是大家从事民俗学研究的大环 境不妙,这个不妙的原因有几个方面: **,我们**正在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 。在这个转化的过程中,原来的文化要大量地失散和 瓦解,整体地瓦解,乃至毁灭。前一年我跟香港凤凰 电视台策划用电视采访方式对中国民居进行考察。现 在已完成了,正在播出。栏目叫作《寻找远去的家园 》,每天一集。这个摄制组由南方向北方,穿过南北 诸省的古村落(中间还有一位驾驶航拍飞机的赵群力 遇难了)。我没有时间跟摄制组跑,但是他们的信息 不断地传给我,其中有一位拍摄“老房子”的摄影家 李玉祥,这些地方他全跑过。曾经二十多岁的小伙子 ,现在已经四十岁了,也没结婚,背个相机,整天在 中国这些古老的村落里穿行。他比较早地用文化的眼 光、文化的视角来看中国的民居。他是一个先行的人 。这次他重新再走这些古村落时,不断地跟我通电话 ,唏嘘不已,感慨万端,很多地方的民居都已经变成 了水泥的、简易的、玻璃幕墙的小洋楼,一个个** 有韵味、有特色、历史深厚的村落和大片的民居正在 成片地瓦解,或者已经消失。 第二,在中西文化冲突的时候,我们处于一种弱 势文化状态,因为我们是一种弱势经济,我们自然有 一种弱势的文化心理,就是我们缺少了一种文化的自 尊心、文化的自信心。所以我刚开始时说,我们这个 研讨会跟中国民间文化的命运在一起,如果从*深远 意义上说,它跟中国文化的命运都有关系,因为中国 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民族精神的 一个载体。但是在这种弱势文化的状态下,我们对自 己的文化,尤其对民间文化会*加轻视,这是一个大 问题。 第三,我们没有“文化保护法”。我们**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但是我们没有文化保 护法。比如拿建筑来讲,经典性的、皇家的、宗教的 建筑是属于文物保护的,而历史街区的民居则属于民 间文化板块的东西,统统是在保护之外的,我们没有 任何力量来保护这个正在消失的文化。尽管你看到了 ,也保护不了。我们在这样的一个状态下来研究自己 的文化,能坐得住吗?能心安理得地静下心来吗?所 以我*近到中国民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去工作 时,跟我们的**团和秘书长座谈了好多次,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