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56.00
折扣价: 33.10
折扣购买: 扼住命运的咽喉--我是如何战胜全身瘫痪和癌症的
ISBN: 9787218144122
[加拿大]柯兆龙 著 柯兆龙,加拿大籍华裔,大学前后从事过炼钢、技术、管理、教育和司法等工作,后经商,现已退休,居住在加拿大。著有长篇小说《局里局外》《情归何处》《生死对决:温哥华的中国富豪》。
17.我能自己吃饭了 全身瘫痪两个月来,我的一日三餐依旧需要别人喂我。尽管此时我所有手指还是僵硬无力,但右手臂能抬起来了。 “康复的首要目的,就是学会自理。你可以试着自己吃饭。”我的西人职业治疗师娜奥米?史坦纳(Naomi Steiner)站在我病床边,将一只助餐器套在我右手上对我说道。接着,她将一把不锈钢调羹插入助餐器,教我如何使用。 我赶紧高兴地说OK,这正是我向往的呀! 这天傍晚,“咚咚咚咚”,长长的走廊里,又响起了一种与众不同和令人开心的脚步声,我立刻断定太太来了。 说来很神奇,哪怕我在讲话,哪怕在走廊里同时响起多个脚步声,我也立刻能分辨出太太的脚步声,铿锵有力,快速高频,使我立刻精神大振,心情愉悦。这也是我每天最期盼的脚步声。 每次,她都会左右两手各拎着一大包东西,里面有可口的晚餐、第二天晚餐之前的点心、水果、泡脚用的浓汁,以及我的换洗衣服。我每日的午餐,她已安排我表姐一早煮好后,由我表姐夫上午送过来。 尽管康复中心每天免费提供一日三餐,但太太知道我特别喜欢吃她煮的菜,就天天亲自下厨,而且一个礼拜的菜色从不重复。我已经吃了二十多年她煮的菜,不仅色香味和营养俱佳,更主要是习惯了。习惯是一样很神奇的东西,它会使人上瘾。 如同平日一样,太太待我从床上被吊起,移动到轮椅并坐定后,动手安置好病房里的升降小桌子,摆上盛着饭菜的碗盆,准备喂我吃饭。每一天晚餐,她都是先将我喂饱,然后再自己吃饭。 此时,我忽然对她说道:“今天的晚餐我决定自己吃。” “你说什么?”她坐在小桌子对面,惊讶地看着我。 “我是说,今天你不用喂我了,让我自己吃饭。” “你自己?你手指都没法动,根本无法拿起调羹,自己怎么吃饭?”她以为我在开玩笑,或者异想天开。 “今天治疗师教了我如何吃饭。你把那只放在窗前桌子上的助餐器给我。” 待太太好奇地按我要求为我安放好卡夫、调羹后,我开始瘫痪后的第一次自己吃饭。太太睁大眼睛,惊奇地注视着我。 我很费力地抬起右手臂,抬高右手肘,将调羹插入盛着米饭的盘里,再往前推进,然后竭尽全力,将微微发抖的右手臂往上举,再往嘴边送。还未到嘴边,发抖的右手一歪,调羹里的饭全部掉了下来,撒落在了垫在我前胸的毛巾和裤子上。 “不行不行,你现在还不可能自己吃饭,还是我来喂你吧。”太太一边清理我身上的米饭,一边半命令似地说道。接着,她用筷子夹起一块红烧肉,就要往我嘴里送。 “不!”我赶紧一侧脸,“你让我继续试。” 我又开始重复刚才的动作。这次,就在右手举到离我嘴边还有10公分时,我一低头张开嘴赶紧迎了上去,迅速将调羹里的饭吞入嘴里。这一次,竟然成功了! 这是我瘫痪两个半月后,自己吃的第一口饭,对我而言,绝对意义非凡。接着,我又重复吃了几口。但总不可能为了将饭吃进嘴里,每次都是头与手快速相向运动吧?我决定头不动,只是手移动,像正常人一样吃饭。 这次,我请太太稳住碗,将调羹伸进装有红烧肉的不锈钢碗里,艰难地舀起了一块红烧肉,完全依靠手臂移动,将调羹送到嘴边。但是,由于没有距离感和方向感,调羹被我送到了嘴巴左边,碰到左侧脸颊,调羹里的红烧肉掉到毛巾上,又滚落到了裤子上和地上。 我不甘心,继续试。太太一边不断用餐巾纸,为我擦去嘴巴周边的饭菜痕迹,一边心疼地劝我说,这次已经很不错了,下次再练吧,一口吃不成胖子。我没有听她的,还是坚持自己练习吃饭,但吃了几口后,手臂很酸很累,抬不起来了。 此刻,我打算就听太太的话放弃吧,反正每天都得吃饭,有的是训练机会。正当我准备请太太喂我吃饭时,忽然感觉自己怎么这么没用,竟连一顿饭都无法自己吃下。之前是无法自己吃,现在有了办法,为何还要半途而废呢?于是,我将右手臂搁在小桌子上,休息了一两分钟后,一边对太太说,你不用管我,你可以自己吃,否则,饭菜都会冷掉,一边继续自己吃饭。太太没有听我的,还是看着我吃饭,并不时擦去我嘴边的菜痕。 经过一个多小时不懈努力,期间每隔五六分钟休息一下,我终于完全吃饱喝足了。不过,我脚旁、身上和桌上,都被我弄得一塌糊涂,到处散落着饭粒、菜和汤汁,脸也变成大花脸了。 太太很心疼我,赶紧为我擦脸,打扫干净被我弄脏的地方。她认为我太心急,说康复不能太着急,我们有的是时间。不过,她还是在我吃饭时,用手机将我这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记录了下来,最后情不自禁地说道:“没想到,你居然能自己吃饭了。我太高兴了。” 太太将我完全清理干净后,将早已凉透了的饭菜经过微波炉加热后,这才坐下来开始吃饭。我想,此时,她一定早已饥肠辘辘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一个人吃饭,所花时间最长的一顿饭,还吃得很累,手臂和脖子都很酸,像是做完一次艰难的重体力活。不过我很兴奋,很自豪,也很得意,因为这是我自全身瘫痪后,只能依靠他人来帮助我做任何事的状况改变了,这是我走向自理的第一步,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更是给我一个信号:只要方法正确,不懈努力,我在身体康复、生活自理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而且,康复进步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大。 自此以后,无论吃什么,喝什么,我都不用任何人帮助。随着手掌握力和手指力量的慢慢增强,我不再借助任何辅助物,像正常人一样,逐渐学会了使用调羹、叉、刀和筷子,吃饭时间也渐渐正常了。 18.我为妻子写贺卡 在和太太相识的二十多年里,我始终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年在她生日这天,送上一张由我亲自书写祝福语和发自肺腑之言的贺卡给她。 尤其是今年,自我瘫痪后,她已为我付出太多艰辛和努力,所以,我更得将我内心的感激之情表达给她。可是,自4月1日全身瘫痪后,虽然已过去两个多月,但我双手除了极其麻木以外,还是没有任何感觉,十指依旧弯曲并僵硬,没有任何握力,虽然能勉强拿起笔,但不可能握笔写字。 那么,今年我又将如何做到在贺卡上写字呢? 我坐在轮椅上,望着委托大女儿买来的一张生日贺卡,思考着。 我决定进行尝试。我请人拿来纸和笔,先尝试一下看看能否写字。可无论我怎么试,右手虎口就是无法合拢,根本无法握住笔,更无从写字了。我只得很无奈地放弃。 按我现状,不可能自己在贺卡上写字了,但我又不肯请别人代劳,也不愿让他人握住我的手来写,因为送给太太的贺卡只让她一个人看。同时,只有我自己亲自书写的贺卡,才最有诚意,最有意义,最可完整地表达我对太太的祝福、敬意、谢意和感激。我想不出有什么办法来完成我的这个心愿,但又不甘心,延续几十年的习惯,不能因我全身瘫痪而中止。 我陷入了有心无力又无奈的痛苦中。 第二天,我将不能写字的困惑和无奈,告诉了职业治疗师。她说有办法可以让我写字。我眼睛一亮,但又心存疑惑,问她有何办法。治疗师拿来一个很轻的,中间有孔的,直径约3公分的红色长圆柱形橡皮柱,然后将一支圆珠笔的后半截插入了橡皮柱里,让我试试。 我费劲全力,将这支粗大的笔放在了右手的虎口上,试着写字。尽管右手很难控制,也落笔无力,但居然可以在纸上划出歪歪扭扭、断断续续的线条来。我大喜过望。 治疗师一走,我立刻开始用这支特殊的笔练习写字。 首先碰到的问题是,我无法将一个字完整地写出来。明明是一横的笔画,我会写成圆弧,一竖的笔画,会写成一撇或一捺,而且粗细不一,弯弯曲曲,比甲骨文还难懂。接着,是每个字的大小相差甚远,还会重叠。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右手掌无法抬起,整张纸会随着右手掌的移动而动,而左手根本无法移动,也就无法将纸张固定住,所以,每个字会在变形中再变形。最后,我只得让人将一只放满水的大口杯,放在纸的左上角空白处压住,才勉强不让纸张移动太多。 练了几分钟,写了几十个字,几乎没有一个字是像样可辨的。手不听指挥,也感觉很酸,不得不停下来。 此时,我深深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无能为力,真正的无可奈何,真正的苦不堪言。 我想,我努力了,我的心意已到了,今年的贺卡就送现成的吧。于是,我决定放弃。 躺在床上休息时,我心里无法平静。随着时间“滴答滴答”在流逝,我越发感到心情烦躁。如果再不努力和抓紧时间,太太生日就到了,就会留下一大遗憾。 一定要亲自祝福太太生日的动力,强烈地激励着我。于是,我赶紧请护士将我再次吊起,转移到轮椅上,然后咬咬牙继续练。我必须抓紧时间勤学苦练,因为2天后就是太太的生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连续2天,每天半小时的练习,慢慢地,写出的字能辨识了。 于是,我开始在贺卡上书写起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大功告成。但说实在的,这张贺卡上的字,除了开头太太的名字以外,比任何一位不识字,也从未写过字的人,第一次所写的字都难看难辨。 太太生日这天下午,她一走进病房,刚放下东西,我便立刻对她说生日快乐,接着请她拉开床边柜子的抽屉。她拿起一只信封。 我又请她打开。一看是张生日贺卡,她很意外,也很高兴,对我说,难得我在瘫痪的情况下,还记得她的生日,并送了贺卡,谢谢我了。见她准备将贺卡放进包里,我赶紧让她打开看一下。 “哇,这是你写的?”她原本以为只是一张现成买来的贺卡,现在看见贺卡上居然有水笔写上去的字,疑道。 “对,是我写的。”我不无得意地说道。 “你可以写字了?!你怎么可以写字呢?!”她睁大眼睛看着我,无法想象我是如何写的。 “你再看一下抽屉里的一支笔,我就是用它写的。” 太太再次拉开抽屉,拿起那支特殊的笔左右看了几下,然后再次打开贺卡,认真读起了贺卡上的内容。 她看了好久。慢慢地,我看见她的眼睛有些湿润。 我想,她读懂了。我又想,在这个世界上,恐怕也只有她一个人,能读懂这张贺卡上的内容。我还在想,她的激动,其中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看见我在康复之路上,又跨出了一大步,由衷地为我高兴。 这是我全身瘫痪后,第一次拿起笔写字,而且成功了。望着太太开心的神态,我很欣慰。 这次成功,还有一个更重要和非凡的意义:我有能力余生在太太每年生日之时,依旧给她送上由我亲自书写祝福语和肺腑之言的贺卡了。 19.我迈开了里程碑的第一步 “今天我们开始练习走路。” 我瘫痪后的第三个月,西人物理治疗师(Physiotherapist,简称PT,在加拿大必须具有硕士研究生或以上学历,并通过国家认证考试,其工作内容是评估患者并计划和执行个性化设计的治疗计划,以维持、改善或恢复身体机能,减轻疼痛并预防患者的身体机能障碍)玛丽安?凯尔(Marian Cayer)推着一辆与众不同、专给手掌和手指无力的人使用的助步车,走到了我轮椅旁。 “我可以练习走路了?!”我坐在轮椅上,仰头看着她,以为我听错了。 “是的,你不是一直希望有这一天吗?”她微笑着对我说道。 啊,梦寐以求的这一天,终于真的到来了! 我除了兴奋之外,竟然突然觉得这一天来得有些快了,我似乎还没有准备好。 入住康复中心后,我渐渐摆脱了需要靠吊机起床、上床过程。 在他人帮助下,我可以从床上坐到床边。不过,我整个人还是软弱无力,每次从床上转移到轮椅上,或从轮椅上回到床上,都需要有人抱住我的腰,帮助我转移。这时,我就向治疗师提出,能否让我练习走路。 能再次走路,是我全身瘫痪后朝思暮想的最大追求之一,也是最渴望的头等大事之一。之后,我又提过好几次。玛丽安总是微笑着婉拒我,说还没到时候。我怀疑她认定我此生不能再走路了,又不愿毁灭我的愿望,就找理由搪塞我。 玛丽安每天让我练习腰力、腿力和臂力,还让我多练站立。每当我站立时,踩在地上的双脚始终没有任何触感。如果不是有视觉为证,我是无法感觉到我的双脚是着地的。训练从开始的只能站立5分钟,逐渐增加到20分钟。 我回到病房后,双手握住特地为我安装在床边的铁杆,继续练习站立,以增加腿力和腰力。一段时间后,我可以连续站立30分钟以上了。我想,治疗师玛丽安此时安排我开始练习走路,一定是认为我的腿力可以支撑我身体,不会在跨步时因无法控制而一屁股坐地上。 玛丽安在我腰间系上一根保险带。我将双肘搁在助步车上面,双手无力,所以只是象征性地握着助步车的垂直握把。玛丽安喊着“一、二、三”,在我从轮椅上站起来同时,她用力将保险带往上提,这样,就可帮我稳稳地站起来。 我感觉自己在左摇右晃,很紧张,怕随时摔倒。玛丽安让我完全放松,不必担心会倒下,她在保护我,并让我迈腿。 我先是看了一下健身房正在走路的人,他们是如何走路的,然后闭眼用意念在脑中想象着如何迈腿,怎样走路。最后,我睁开眼睛开始迈步。我看着双脚,使劲抬起犹如绑上30斤负重的腿。虽然无法将腿抬高,脚底几乎是蹭着地面拖行的,但居然真的迈开了第一步。 啊,我能迈步了!我能用腿带着身体前进了! 第一步,对我而言,有着里程碑般的重要意义,直接打破了医学界对我终身不可能走路、最好结果只能坐轮椅的论断。接着,我奋力迈开第二步,第三步……每一步都极其艰难,移动距离大概只有10公分左右,尤其是特别孱弱的左腿,左脚掌根本抬不起来,仅是脚尖触地而已,伸出去的脚不是朝向前方,而是借助大腿力量,往左拖出一个小圆弧,就像中风病人走路一样。我双臂搁在特殊助步车上,人往前严重倾斜,整个重心一半以上压在了助步车上。 尽管很艰难,但我还是顽强地咬紧牙关,屏足全身气力,一步一步极慢地奋力前行。 走了大约10米距离,花了足有七八分钟,还左晃右摇,有几次差点摔倒,幸亏玛丽安都及时拉住了保险带。 接着,玛丽安请他人将我的轮椅推到了我身后,让我坐下,结束了我全身瘫痪后的第一次走路训练。 10米,对一个正常人来讲,只需二十步左右,几秒钟,但对于在医学上被判定不可能再次走路的我而言,确是极其漫长和艰难的旅程,远比攀登珠穆朗玛峰困难得多。不过,这是创造奇迹的开端。 这充分证明,我的大脑是可以指挥腿的,也就是说,大脑连接腿的神经已经开始恢复了。有今天的第一次,就有以后的无数次。 对正常人来说,恐怕几乎没有人会特意去考虑如何走路。但对于我们这些瘫痪的病人来说,能重新走路,哪怕是借助助步车或拐杖等辅助器械,也还是非常艰难的,甚至是不太可能的,是梦寐以求的,是最大的奢望,是改变人生的转折点。 整整一天,我都沉浸在兴奋、愉悦和充满希望的激动之中。 柯兆龙创造了奇迹中的奇迹!——中国著名运动医学专家李国平 他三次面临死亡威胁,遭受了人世间最痛苦、最无奈、最悲惨的灾难;他三次战胜了死神,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他,变“不可能”为可能;他,创造了奇迹! 不仅是一段励志的传奇,也是一段与病魔斗争,从悲伤、彷徨到顽强抗争的心路历程,更是数年间科学有效的治疗与康复训练的忠实记录。 随文附有大量作者康复历程及日常锻炼的视频及图片,带你真实了解瘫痪者及癌症患者的康复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