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4.80
折扣购买: 总裁魅力学(袖珍版)
ISBN: 9787559648723
曾仕强教授,被称为是“中国式管理之父”,是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国学大师。研究中国管理哲学三十年,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曾仕强教授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管理理论,学问渊深,世情洞达。他曾是央视《百家讲坛》最受欢迎的主讲专家之一,以其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和中西贯通的渊博学识在中国管理界独领风骚,被著名国学专家钱文忠教授尊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天人之师”。
\\\\\\\" 第一章 总裁必备的观念 人是观念的动物,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和态度。总裁的经营态度和管理行为,对企业兴衰的影响力巨大。所以, 总裁的经营理念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的企业重视集团性 西方的企业总裁权力很大,表示他是公司的领袖。由总裁来领导一个集团,创造一家公司的业绩。总裁位高权重,有时可以把一个员工的家庭弄得妻离子散,甚至把员工逼到穷途末路。因为权力使人腐化,通常人掌权三年,就很容易变得愚蠢。就算总裁原先很有智慧,也可能愈来愈糊涂。因此,西方企业的总裁通常任期不会太久。很多企业更是由于重大决策失误,以致公司经营遭遇巨大挫折,甚至面临倒闭,不得不更换总裁。任期不长,使得西方总裁更容易急功近利,缺乏长期设想。反正他离职以后,公司情况如何演变,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 钱穆指出,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英雄不适宜担任领导人。英雄性人物不容易成就大事业,项羽失 败的教训应引以为戒。 我们相信,任何性质的集团必有一位领导人作为领导中心。比较起来,西方人英雄性大于集团 性,我们是集团性大于英雄性。所以每一集团中的 领导人,不容易显现其英雄性。我们的领导人常常 心胸广阔,包容一切,把舞台让出来,使得核心干 部能够充分发挥其英雄性。譬如汉高祖和韩信,高 祖是集团的领导人,韩信只是高祖的得力干部,但 是韩信的英雄性表现反而多于汉高祖。因为在中国 历史上,领袖如果有太多个人英雄表现,就不容易礼贤下士,构建庞大而坚强的集团,不容易把事业 做大。 不知道您喜欢做一位英雄性大于集团性的总裁,还是宁愿干部的英雄性表现多于自己,成为一 位集团性大于英雄性的总裁?我只能够建议,为求 企业持久经营发展,总裁在自身英雄性和集团性比 例上,最好做出合理的调整。自己当然是领导中心,但是缺乏集团的力量,这个中心很不稳固。若 是不幸遇到强大的挑战,还不能反败为胜,那就是 很大的遗憾! 总裁不能专制 总裁不动如山,企业才能够稳如泰山,不容易出问题。首要条件便是总裁不能专制。集团中有各 种人才,各有专长,而且能够放心表现。总裁能够 充分尊重这些人才,放手让大家好好表现,一如当 年的汉高祖、唐太宗。 说起汉高祖,我们一定会想起萧何、张良、韩信,因为这是一个集团。在这个集团中,萧何是后 勤,张良是参谋,而韩信则是大统帅,可见我们早 就有了分工合作的概念。大家都因共同的理想聚集 在一起,以汉高祖为领导中心,各自发挥专长。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建立了大唐帝国的基业。 他重用魏征和王硅担任谏议大夫,房玄龄和杜如晦策划典章制度,逐渐将创业体制转化为守成体制。可谓知人善任、适才适所,造就了一个强而有力的集团。 总裁要以无为师 《道德经》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就是具有,也就是存在。无,表示没有,不存在。天下万物当然都是存在的,所以生于 有。然而天下万物还没有生出来的时候,宇宙便已 经存在了,那时一切都无。这种准备生出万物的状 态,即称为无。由于万物都从这里产生,所以说有生于无。 就我们的行为来看,“有” 就一定要有表现,有作为。但是我们的努力是有限的,而天下事务是无穷的。我们怎么用有限的人力来掌握无穷的事务呢?总裁如果坚持要有所表现,有所作用,以总裁 一己之力,能够把整个公司所有事务都做得很妥当 吗?如果一定要这样,岂不是自讨苦吃? 反过来看,我们若从无的原则,不表现、不作为,情况便完全改观。不表现、不作为并不是停止不动,而是明智地面对自己的“有限”,不要妄生枝节地画蛇添足,一切顺应自然,表现出真正的聪明。 总裁最好明白,既然担任这个职务,就容易时时刻刻都想有所作为,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与别人斗争,控制不了自己。这样一来,表面上可能有所得,实际上却失去得更多。看懂了这个道理,便应该端正自己的方向,把原本朝向“有”变成朝向“无”。换句话说,要先忘了自己,特别是忘了自己的利益,才能够立公心,凡事为公司的利益着想。总裁抱持着“有” 的原则, 员工就会觉得总裁所想的都是出于自己的立场,因而兴起抗争的念 头。凡是总裁主张的,员工马上会想到,一定和员 工的利益相违背,以致不假思索,马上产生抗拒反应。这种逢总裁必反的情况,对总裁十分不利。 反过来说,总裁抱持“无”的原则,把自己和员工融合在一起,不再是员工抗拒、攻击的目标。这时候总裁所说的,员工会认为对自己有利,因而欣然接受。这对于命令的下达、执行当然有很大助益。 “有”是冲突、对立、抗争的诱因,“无”则是和谐、互助协力的根源。总裁以无为师,才能够有 效无中生有,做到“无为而无不为”。 无不为并不是无所不为。总裁若是无所不为, 员工便会无所为。大家都坐在那里等待命令,以便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地应付应付。组织内充满了 被动、消极的气氛,实际上大多是总裁无所不为造成的。 无为并不能无所不为,因为无所不为会把无为的动力消耗殆尽。无为具有任何发展演变的可能性,却不能突破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来因应庞大、复杂的无所不为。 总裁无为,主要用意在尊重员工的为所应为。各人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上,做好各人应做的事,所以能够无不为。唯有总裁无为,大家才能够不受干扰地无不为。这是无中生有的奥妙,要好好加以体会。 总裁身居高位,面对的因素既多且广,产生的变化远比员工多。如果把话说得十分精确,对于当前的目标固然有利,但是只要有变化就势必非改变原先的话不可。这样一来,便朝令夕改,大家都很不服气。为了避免朝令夕改,总裁常常把话说得含糊一些,替自己留有余地。何况有些事根本不能讲求精确。总裁最好心里有数,有些事务可以求精准,要求员工追求精确,同时也要明白,很多事务不需要,也不可能求精确,就不要要求员工在这些方面采取精确的态度。有为与精确基本是好的。只是不能过分,以免产生若干流弊,反而带来不良后果。\\\\\\\" \\\\\\\"中国式管理是中国思维方式、伦理传统与西方管理科学融合的结晶,是基于传统和现实实践的理论创新。于国人而言,它是获得事业成就与圆满人生的一种利器;于国家而言,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种可资有效运用的理论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