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铁道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大地的绿衣
ISBN: 9787113288921
楷树至今枯不朽, 应同植者意坚云 ——楷树 沿诸城南外环往东直行 到瓦店村西,会看到一棵庞 大的古树,苍劲粗壮的树干 和遮天蔽日的树冠,犹如一 把巨大的遮阳伞从天空中垂 下,这就是号称“楷模之树” 的楷树。 宋人孙奕在《履斋示儿 编》中说:“孔子冢上生楷 ,周公冢上生模,故后世人 以为楷模。”孔子墓前的楷 树,树干高大挺直,因此有 “中正端庄”之意;周公墓前 的模树,则春季青翠碧绿, 夏日赤红如血,秋白冬黑, 四季颜色纯正,有“不染世 俗”之称。因两人堪称世上 圣人,后人便把这两棵树合 称为“楷模”,代指二圣。 楷树是北方稀有的树种 。在民间,有天下只有两棵 楷树的传说,其中一棵在孔 子墓前,另一棵在浚县南街 子贡祠的旁边。 追溯孔子墓前的楷树, 要从他去世时说起。孔子去 世后,他的弟子都来奔丧。 出殡那天,子贡披麻戴孝悲 痛欲绝,难以站立,靠两根 哀杖支撑,才坚持到殡丧仪 式结束。结束后,这两根哀 杖被深深地插到墓前的土里 ,怎么也拔不出来了。 子贡为了报答老师的教 导之恩,为孔子庐墓六年( 为了报答父母或老师的恩情 ,后人在墓旁搭建小屋居住 守护坟墓,称为“庐墓”)。 庐墓期间,子贡发现当时支 撑他的两根哀杖竟然生了根 发了芽,于是精心呵护。在 子贡的呵护下,小树越长越 挺拔,样子既不像柳树也不 像槐树,竟是他从来没见过 的样子。子贡认为老师一生 高风亮节、博学善教,堪为 流芳千古的楷模,此树定是 受孔子感化而生,因此将它 命名为楷树。 子贡庐墓期满回家乡时 ,特意将孔子墓前的楷树带 回一棵,栽在浚县家中,每 天看到这棵树,就会想起老 师,就像仍陪在老师身边一 样。从此,这两棵楷树一棵 在孔子墓前,一棵在子贡的 家乡生根发芽了。 两千多年过去了,两棵 楷树都长得需四五个人才能 合抱过来,只是它们没有繁 衍生息,仍然孑然独株。 遗憾的是,子贡家乡的 楷树结局并不尽如人意。当 人们听说楷树的花能治妇女 病后,每到花开季节,很多 人都去采摘,采不到花朵就 折枝摘叶,更过分的是竟然 有人剥它的树皮,结果在20 世纪40年代,这棵树就枯死 了,现在树干还横倒在子贡 祠旧址旁边。 这个结果,子贡无论如 何也想不到。唯有栽在孔子 墓前的楷树,虽然树干中间 有些枯朽,却依然挺拔。乾 隆皇帝微服私访经过孔子墓 时,听过子贡的故事,被他 的孝道所感动,题诗赞美: “性天不可得闻闻,庐墓心 丧六载勤。楷树至今枯不朽 ,应同植者意坚云。” 子贡将楷树喻孔子,称 其为师者的楷模。乾隆在诗 中以楷树类比子贡,喻他孝 道、忠贞的品格。这正应了 卞之琳在《断章》诗所言: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 景人在楼上看你。”话虽然 浅了些,道理却是相通的。 我却把这棵高大的楷树 作为路标,一棵去往竹山风 景区的路标,并将它称为竹 山的北大门。 竹山风景区是诸城近年 旅游业升起的新秀,因其山 顶巅峰陡立,石棱如削酷似 竹笋而得名,山中草木丰茂 ,林木葱郁,除去自然景色 ,山中人文古迹众多,有神 仙台、博士帽、天书石等, 再加上各种纷纭迷离的神话 传说,更使竹山增添了神秘 的色彩,让崇尚自然、热衷 山水休闲的现代人趋之若鹜 。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