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塔

青木塔
作者: 彭学军|责编:张新领
出版社: 天天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7.90
折扣购买: 青木塔
ISBN: 9787501620609

作者简介

彭学军,生于湖南吉首。中国作家协会成员、江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多部,代表作有《你是我的妹》《腰门》《浮桥边的汤木》《建座瓷窑送给你》等。 曾获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大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好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奖项。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等多种文字输出国外。

内容简介

亚亭拍拍巴掌,教室里立马安静了下来,所有的眼睛都盯着着老师,等着她宣布一个好消息。 老师努力绷着脸,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半天不吭声。孩子们紧张地盯着她,大气不敢出。终于,他们听见老师咧嘴一笑说:“到院子里集合。” “噢——”大家欢呼着,冲到院子里。 出发前,亚亭宣布了几条纪律,让大家带上水壶,把四个学前班的小朋友分配给了四个大孩子照管,一路上要盯牢了,不能有闪失。 教室前面有一条土路,一直往前,走到一个拐弯处有一棵大樟树,亚亭有的时候散步会走到这里,没想到从樟树边的一条小路下去,沿着山脚走一段,会看见一条小河——呀,有一条小河,居然从没来过。 河水清浅,游在岸边的鱼儿历历可数,河岸开满了五彩六色的野花,如同镶上了两条织锦的花带一般。亚亭觉得,就在河边玩玩也挺不错的,如果事先有准备,还可以在这儿野炊。但在孩子们规划的路线中,这儿显然只是路过,他们顺着小河继续往前走。 “肖老师,你看!”突然,走到最前面的孩子大声嚷道。 前方,目力的尽头,有一座桥。再往前走一段,看清了,是吊桥!弯弯的,月牙儿一般,悬在小河上。 孩子们不断扭头,看他们的老师,欣赏她脸上又惊异又欢喜的表情,这表情让他们觉得特别自豪,好像那座吊桥是他们共同的“杰作”,一直藏着掖着,这会儿才展示出来。 过桥是一件特别带劲的事。几个调皮的男生冲到桥上,奋力跺着脚,桥大幅度地摇晃着,桥上的人喝醉了酒一样东倒西歪。 亚亭吓得脸都白了,大叫:“停,停!”然后,吩咐三人一组过桥,步子要小要轻,学前班的小朋友一定要让哥哥姐姐牵着过。 “老师,这样可以吧?” 邓鑫说着,轻手轻脚、缩头缩脑地上了桥,每走一步都要停下来,鬼鬼祟祟地四周看看,一幅“偷鸡摸狗”的样子。 亚亭大笑,说:“可以可以。” 不管怎么说,姿势虽难看,但绝对安全。于是,全校同学都依样学样姿势难看“鬼鬼祟祟”地过了桥。然后齐齐地站在桥头,看他们的老师过桥。 亚亭恐高,虽然这桥并不高,桥下的流水清浅平缓,桥的安全系数也是百分之百的,可她还是紧张,心砰砰乱跳。看看对岸的孩子们,脸上有些许担忧,但也有几分藏不住的等着看好戏的兴奋。 亚亭完全可以行使老师的权利,“命令”他们过来从小河的这一边继续往前走,但那样就太没劲了,连她自己都觉得没劲。除了咬牙过去,她别无选择。 她一步一步,感觉稳稳的踩踏实了再迈第二步,眼睛只盯着两只脚,不看桥下。开头还顺利,没想走到中间时来了一阵猛烈的风,桥左右摇摆起来,亚亭短促地“啊”了一声,赶紧蹲下。 “肖老师,加油!” 有孩子喊到,更多的孩子加入了进来,并迅速形成了整齐划一的气势:“肖老师,加油!肖老师,加油!” 还别说,这种气势真能给人力量,亚亭站了起来,这时风也住了,桥不再摇摆。走到桥头时,佘敏伸过手一把把她拽了过去。 过了河,他们往山里走,慢慢离开了小河。路边是一片一片的火棘,红果子结得一嘟噜一嘟噜的,在阳光下红玛瑙似的,格外诱人。再往里走就看见了两棵奇怪的树,单独看它们一点都不奇怪,一棵松树,一棵杉树,可这两个不同的物种树干拧着长,绞缠在了一起,企图合并成一棵树。亚亭站在树边看了很久,觉得它们可能都是松树,或者都是杉树,现在这个样子,有一棵肯定是假装的,假装是松树,或假装是杉树,也没有什么深意,只是植物世界的一种游戏吧? 看见老师欣赏树,大家也围绕在树边,一会儿顺时针一会儿逆时针地来回欣赏。 “好奇怪呀,两棵树,长在了一起。” “太神奇了!” “它们是好朋友。” “像双胞胎。” “不像,明明是两棵不一样的树。” …… 大家议论着,好像他们也和老师一样,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奇妙的景观。 再往前走,有一道石门。小路的被一块大石头挡住了,那石头足有一幢房子那么大,小路绕不过去,也爬不过去,只能穿过去,于是就一点一点把石头凿穿。石门很小,仅能过一个人,个高的大人还得当心碰了头。 亚亭钻过去,又钻过来,然后站在门边感叹:“这得凿多久呀!” “我爷爷说,以前通往山外只有这一条小路。这个门是我爷爷凿出来的,凿了好久好久,手都磨出了血。”一个孩子说。 “是我爷爷凿的。”另一个孩子不服。 “还有我爷爷。”更多的孩子不服。 亚亭明白了:“你们的爷爷都参与了凿这个门,对不对?你们的爷爷都很了不起!” 听老师这样说,大家才不争了。 过了这道门,小路又渐渐弯到了小河边,河边有一条狭长的河滩,上面有几块平展的大石头,这可是休息的好去处。可还没等老师宣布,大家就三三两两坐了下来,好像老师的决定人人都心知肚明。 男生坐不住,跑到河边抓螃蟹,个个都很在行。在岸边的背阴处,水流平缓,轻轻地搬开石头,里面多半都藏了螃蟹,如果太小就放过它,有半个鸡蛋那么大就抓了放在水壶里,他们告诉亚亭,带回去用油炸了吃,可香了! “哇,快来看呀!” 听到叫声,大家都跑了过去。原来,有人在河边发现了一个小洞,里面满是螃蟹。这是怎么回事?亚亭好奇怪。 孩子们告诉她,这洞是别人特意挖的,挖好后开个小漕,把河水引进小洞里,再放些鱼肠鱼肚,或者鸭肠也行,螃蟹闻到了气味就会顺着水漕爬过来,一旦掉进洞里,就再也出不去了。这种方法抓螃蟹,抓得又多又省事。 “这么多!” “可以美美地吃一顿。” “说不定人家忘记了呢。” 有几个男生盯着洞里的螃蟹,边说边偷偷地瞟他们的老师。 亚亭装着没看见,说:“大家都休息好了吧?时间不早了,我们继续。” 那几个男生只得一步三回头地告别了那些诱人的螃蟹。 再往前走不远,有一道拦河坝,坝的这一边,一池秋水,碧玉一样温润,两岸的杂树野花倒映在水中,幻景一般。水面上漂着一根浮木,一只白色的鸟儿立在上面,有孩子吆喝了一声,鸟儿一展翅,融入了岸边的山林中;坝的这一边,水飞流而下,溅起雾一般的白沫,一阵风裹着白沫吹来,拂在脸上凉嗖嗖的,舒服极了。 过了拦河坝,上山,一直走到乡村公路,顺着公路就回到了学校。这样,秋游的路线差不多就是以那条小河为直径,画了一个不太规整的圆——完美的路线。 回到学校,也接近放学的时间了,亚亭让大家在教室里坐好。 她一张脸一张脸地看过去,每一双眼睛都亮晶晶的,清澈单纯,因为刚刚在太阳下走了很长的路,个个脸上都红朴朴的,洋溢着心满意足的快乐。 “我现在明白了,”亚亭说着,突然觉得一股热流涌了上来,直冲到眼睛,她垂下眼帘,调整了一下情绪,继续说道,“其实是你们在带我玩,你们给了我一次完美的秋游,谢谢同学们!” 没料到老师会这样说,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低下头偷笑。 “不客气。”有谁轻轻回了一句,大家轰地笑开了。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好书”获奖作家全新原创作品,体验之作 ★一部治愈心灵的少儿成长小说,一个关于理解和误解、隔阂和沟通的故事,一部大责任、小感受的作品。 ★触摸山村小学的心跳,感受山村孩子的快乐、烦忧和坚守,体味不一样的童年和校园生活 ★作家有极强的布局谋篇和写景状物的能力,小读者在阅读中,去体悟和感受,提高架构作文的本领。 ★作家的叙事生动克制,情节张弛有度,描写出人性中的恶,也描写出良善和美好,对少年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有裨益。 ★巧妙与读者互动。每本书六幅图,每幅图是一个招式,六幅图是一套连环腿。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自学一套防身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