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成语遇上数学

当成语遇上数学
作者: 杨柳芳、蒋加林 何淼/绘
出版社: 四川辞书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5.00
折扣购买: 当成语遇上数学
ISBN: 9787557908263

作者简介

杨柳芳,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广西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一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培训班学员,荣获“《周庄365夜》新故事”全国征文大赛二等奖、2012年度中国小小说十大新秀之一、第十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三等奖、“皇马杯”第七届广西小小说大奖二等奖等奖项。 蒋加林,教师,广西小小说协会会员,发表文学作品若干,长期从事科普图书创作工作。出版有《成语中的科学》等书。

内容简介

搬弄是非 爱搬弄是非的乌鸦 一直以来,各种鸟类之 间都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 爱地生活着。 可是有一天,乌鸦看到 大家都如此团结互助,认为 鸟类之间不可能永远没有矛 盾。于是,它想出了一个坏 主意,开始在鸟儿之间挑拨 离间。 这一天,乌鸦假装来到 杜鹃的家里做客,它就对杜 鹃说:“杜鹃啊,我告诉你 一个秘密,那只整天只会报 喜的喜鹊在背后说你的坏话 呢,它说你只会生蛋,却不 会孵小鸟,是个没用的妈妈 。”杜鹃一听,气坏了,也 跟着乌鸦数落了喜鹊一顿, 并且从此再也不理睬喜鹊了 。 乌鸦从杜鹃家出来后, 又碰到了百灵鸟。它看到百 灵鸟正一边哼着歌一边高兴 地飞翔着,就对百灵鸟说: “我的好朋友哟,你的歌声 优美动听,可你不知道,夜 莺说你整天唱歌是为了出风 头呢。”百灵鸟听了后也气 得不行,从此不再理睬夜莺 。后来的几天里,乌鸦又在 鸬鹚面前说翠鸟怎样说鸬鹚 的坏话,然后又在斑鸠面前 说鹧鸪怎样说斑鸠的坏话… … 经过乌鸦一段时间的折 腾,鸟类之间有了隔阂,互 相都不理不睬,有困难也不 互相帮助了。 百鸟之王凤凰知道这个 情况后,就调查起原因来, 终于把乌鸦搬弄是非的事情 查了个水落石出。凤凰立即 召集百鸟开会。在会上,它 严厉批评了乌鸦的无中生有 。可是,乌鸦仍不肯承认错 误,灰溜溜地离开了鸟类, 从此孤孤单单地生活着。 判断是非 这个成语让我们想到一 种数学题型——判断题。 杜鹃、百灵鸟、鸬鹚、 斑鸠等在听到乌鸦搬弄是非 之辞后,没有去深入调查事 情的真相,也没有认真思考 鸟儿们的一贯品行,而是轻 信谗言,与其他鸟儿产生了 隔阂。幸好有凤凰明辨是非 ,才使真相大白,鸟类重新 恢复团结。 在数学中,经常会有需 要我们明辨是非的判断题。 但老师出判断题的目的并不 是为了“搬弄是非”,而是为 了让我们更准确、更深刻地 理解知识。 比如我们在学习了长方 体、正方体的知识后,做下 面一道判断题:某玩具厂要 做一个长、宽、高均为10厘 米的正方体塑料玩具,玩具 上面的盖子用红色塑料,其 他部分用蓝色塑料,蓝色塑 料的用量是红色塑料用量的 6倍,对不对? 做这道题时需要清楚红 色塑料做了上面1个面,而 蓝色塑料做了其余5个面, 由于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所以我们不需要计算出每个 面的面积就可以得出结论: 玩具中蓝色部分的面积是红 色部分面积的5倍,所以用 量也是5倍而不是6倍。 解答这道题的关键是我 们不能死套公式:正方体的 表面积等于底面积的6倍。 所以,只有深入理解了正方 体的特点后才能准确做对这 道判断题。 出处:元代李寿卿《伍 员吹箫》第一折:“他在平 公面前,搬弄我许多的是非 。” 释义:把别人的话搬来 弄去,有意从中挑拨出是非 来。搬弄:挑拨;是非:指 口舌纷争。 小锦囊:在生活和学习 中,需要我们判断是非的事 情很多,人生的道路也是不 断选择的过程,所以,从小 养成认真观察、深入理解的 好习惯,才能在各种判断选 择面前明辨是非,做出正确 的选择。 半价倍息 赵三钱的利息去哪了 古时候,有个典当铺的 老板叫赵三钱,靠吃利息发 了大财,也因此风光无限。 赵三钱有个傻儿子叫赵四钱 。 有一回,赵四钱在街上 溜达,有个人突然从背后拍 了他一下。他回头一看,是 阿六,阿六曾经来典当铺当 过首饰,所以赵四钱认得他 。阿六手里拿着一只玉镯在 赵四钱眼前晃了晃,说:“ 四钱,你猜我这只玉镯值多 少钱?”赵四钱摇摇头说:“ 不知道。” 阿六伸出一个手掌说:“ 五百两呢,想不想要?”赵 四钱就点点头说:“想要。” 阿六就说:“上次我当给你 爸的那个玉镯才值一百两, 你要是帮我把那个玉镯偷出 来,我愿意用这个给你换。 ”赵四钱由于平时经常被父 亲骂,为了争回一次面子, 他便点头答应了阿六的要求 。 赵四钱果真偷出了典当 铺里的玉镯,阿六也没有食 言,把那只所谓的值五百两 的玉镯换给了他。赵三钱知 道后,气得半死,那分明就 是个假玉镯啊!他赶紧拿着 这只假玉镯去找阿六算账, 阿六不承认,却说:“你认 为这玉镯是假的,我却认为 是真的,反正到时我会按双 倍利息赎回它,你就安心坐 等利息钱吧。”赵三钱没有 其他办法,只好回家了。 赵三钱一走,阿六就背 着包袱去了外乡。 P1-5 本套书的读者对象为中小学生、青少年,旨在打破文理科的界限,将成语和生物、物理、数学相结合,让孩子们在情境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对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