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讲国学(精)/大师讲堂

李叔同讲国学(精)/大师讲堂
作者: 李叔同
出版社: 团结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7.40
折扣购买: 李叔同讲国学(精)/大师讲堂
ISBN: 9787512643505

作者简介

李叔同即弘一大师,是学术界**的“通才”和“奇才”,他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驰名于世。本书是大师品味国学经典的重要论著。

内容简介

净宗问辨 乙亥二月于万寿岩讲 古德撰述,每设问答,遣除惑疑,翼赞净土,厥功伟 矣。宋代而后,迄于清初,禅宗*盛,其所致疑多原于此 。今则禅宗渐衰,未劳*破。而复别有疑义,盛传当时。 若不商榷,或致诖乱。故于万寿讲次,别述所见,冀息时 疑。匪*好辩,亦以就正有道耳。 问:当代弘扬净土宗者,恒谓专持一句弥陀,不须复 学经律论等,如是排斥教理,偏赞持名,岂非主张太过耶 ? 答:上根之人,虽有终身专持一句圣号者,而决不应 排斥教理。若在常人,持名之外,须于经律论等随力兼学 ,岂可废弃。且如灵芝疏主,虽撰义疏盛赞持名,然其自 行亦复深研律藏,旁通天台法相等,其明证矣。 问:有谓净土宗人,率多抛弃世缘,其信然欤? 答:若修禅定或止观或密咒等,须谢*世缘,入山静 习。净土法门则异于是。无人不可学,无处不可学,士农 工商各安其业,皆可随分修其净土。又于人事善利群众公 益一切功德,悉应尽力集积,以为生西资粮,何可云抛弃 耶! 问:前云修净业者不应排斥教理抛弃世缘,未审出何 经论? 答:经论广明,未能具陈,今略举之。《观无量寿佛 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 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持三归,具足众 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 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乃是过去、未来、现 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无量寿经》云:“发菩提心,修 诸功德,殖诸德本,至心回向,欢喜信乐,修菩萨行。” 《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云:“佛告弥勒菩萨言:‘菩萨 发十种心。一者、于诸众生,起于大慈,无损害心。二者 、于诸众生,起于大悲,无逼恼心。三者、于佛正法,不 惜身命,乐守护心。四者、于一切法,发生胜忍,无执着 心。五者、不贪利养,恭敬尊重,净意乐心。六者、求佛 种智,于一切时,无忘失心。七者、于诸众生,尊重恭敬 ,无下劣心。八者、不著世论,于菩提分,生决定心。九 者、种诸善根,无有杂染,清净之心。十者、于诸如来, 舍离诸相,起随念心。’若人于此十种心中,随成一心, 乐欲往生极乐世界,若不得生,无有是处。” 问:菩萨应常处娑婆,代诸众生*苦。何故求生西方 ? 答:灵芝疏主初出家时,亦尝坚持此见,轻谤净业。 后遭重病,色力瘘赢,神识迷茫,莫知趣向。既而病瘥, 顿觉前非,悲泣感伤,深自克责,以初心菩萨未得无生法 忍。志虽洪大,力不堪任也。《大智度论》云:“具缚凡 夫有大悲心,愿生恶世救苦众生无有是处。譬如婴儿不得 离母。又如弱羽只可传枝。”未证无生法忍者,要须常不 离佛也。 问:法相宗学者欲见弥勒菩萨,必须求生兜率耶? 答:不尽然也。弥勒菩萨乃法身大士,尘尘刹刹同时 ★民国时期风云变幻,学人辈出,学术名作纷纷涌现。 ★此次结集百册经典出版,欲为复兴中华文化、助力全民阅读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