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3.00
折扣购买: 雅舍小品
ISBN: 9787550240230
梁实秋(1903—1987), 190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杭州)。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等等。 其散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的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种积极温暖的情味。
一个人在谈话中可以采取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 独白,一是静听,一是互话。 谈话不是演说,更不是训话,所以一个人不可以 霸占所有的时间,不可以长篇大论的絮聒不休,旁若 无人。有些人大概是口部筋肉特别发达,一开口便不 能自休,绝不容许别人插嘴,话如连珠,音容并茂。 他讲一件事能从盘古开天地讲起,慢慢地进入本题, 亦能枝节横生,终于忘记本题是什么。这样霸道的谈 话者,如果他言谈之中确有内容,所谓“吐佳言如锯 木屑,霏霏不绝”,亦不难觅取听众。在英国文人中 ,约翰逊博士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在咖啡店里,他一 开口,老鼠都不敢叫。那个结结巴巴的高尔斯密一插 嘴便触霉头。Sir Oracle在说话,谁敢出声?约翰逊 之所以被称为当时文艺界的独裁者,良有以也。学问 风趣不及约翰逊者,必定是比较的语言无味,如果喋 喋不已,如何令人耐得。 有人也许以为嘴只管吃饭而不作别用,对人乃钳 口结舌,一言不发。这样的人也是谈话中所不可或缺 的,因为谈话和演戏一样,是需要听众的,这样的人 正是理想的听众。欧洲中古时代的一个严肃的教派 Carthusianmonks以不说话为苦修精进的法门之一, 整年的不说一句话,实在不易。那究竟是方外人,另 当别论,我们平常人中却也有人真能寡言。他效法金 人之三缄其口,他的背上应有铭日:“今之慎言人也 。”你对他讲话,他洗耳恭听,你问他一句话,他能 用最经济的辞句把你打发掉。如果你恰好也是“毋多 言,多言多败”的信仰者,相对不交一言,那便只好 共听壁上挂钟之滴答滴答了。钟会之与嵇康,则由打 铁的叮当声来破除两人间之岑寂。这样的人现代也有 ,相对无言,莫逆于心,吧嗒吧嗒地抽完一包香烟, 兴尽而散。无论如何,老于世故的人总是劝人多听少 说,以耳代口,凡是不大开口的人总是令人莫测高深 :口边若无遮拦,则容易令人一眼望到底。 谈话和作文一样,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 头尾,不可语无伦次。写文章肯用心的人就不太多, 谈话而知道剪裁的就更少了。写文章讲究开门见山, 起笔最要紧,要来得挺拔而突兀,或是非常爽朗,总 之要引人入胜,不同凡响。谈话亦然。开口便谈天气 好坏,当然亦不失为一种寒暄之道,究竟缺乏风趣。 常见有客来访,宾主落座,客人徐徐开言:“您没有 出门啊?”主人除了重申“我没有出门”这一事实之 外,没有法子再作其他的答话。谈公事、讲生意,只 求其明白清楚,没有什么可说的。一般的谈话往往是 属于“无题”“偶成”之类,没有固定的题材,信手 拈来,自有情致。情人们喁喁私语,总是有说不完的 话题,谈到无可再谈,则“此时无声胜有声”了。老 朋友们剪烛西窗,班荆道故,上下古今无不可谈,其 间并无定则,只要对方不打哈欠。禅师们在谈吐间好 逞机锋,不落迹象,那又是一种境界,不是我们凡夫 俗子所能企望得到的。善谈和健谈不同,健谈者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