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琉璃瓦

昔有琉璃瓦
作者: 北风三百里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32.80
折扣价: 19.70
折扣购买: 昔有琉璃瓦
ISBN: 9787559408013

作者简介

北风三百里,生于北方,四处游荡。 澳洲working holiday半旅半工中,下一个目标是去看非洲动物大迁徙与赫尔辛基的极光。 我周游世界,把听到的故事讲与世人听。

内容简介

**章 今宵多珍重 01. “扶稳了没有?” “扶稳了。” “那我跳了啊。” “跳吧。” 胡同不宽,门外坐了几个下棋的老头儿。正是下班的点,自行车的铃声回荡在狭长的空间里,惊得树上栖息的鸟雀“呼啦啦”飞起来一大片。 张祁和邵雪扶着桌子,桌子上放了把椅子,椅子上站了个人。郑素年弯着腰看了看高度,长腿一迈,稳稳地落到地面上。 居委会的阿姨仰着头在底下看:“行,还是咱们素年画得好。” 这黑板也不知道是谁给钉得那么高,每次画个宣传画都得爬上爬下。这次的主题是喜迎奥运,邵雪掰着手指头算,怎么算也觉得有点遥远。 “一迎迎六年。”她看着郑素年画的那几个系着红领巾的小人,“我都上大学了。” “你当六年短啊,”阿姨使唤完他们就开始轰人了,“一转眼的事。” 郑素年刚画完板报,满手满脸都是粉笔灰。吃晚饭的点,邵雪边往家里走,边感叹:“这东西还真是遗传啊!你看晋阿姨的本行是古画临摹,素年哥就是随便画个画都比别人好看。” “那也未必,”张祁存心找碴,“你爸还做钟表修复呢,可是你简直一电器杀手。你说说这些年,我们俩给你修了多少弄坏的遥控器和闹钟?” 郑素年叫住了他:“你说话悠着点,小心人家下次不帮你在卷子上签名了。” 邵雪写的字成熟,多次给考了低分的张祁在卷子上签名蒙混过关。郑素年一语惊醒梦中人,吓得张祁急忙凑过去给邵雪捏肩捶背:“哎哟,小雪,我刚是胡说的,我那儿还有一刚发的成绩单……” “呸!”邵雪还捏着他这把柄等着敲诈呢,肩膀一甩,一溜烟进了自己家门。 一条胡同两面墙,内里的屋子延伸出千家万户。邵雪、郑素年和张祁,生于斯,长于斯。 其实胡同里这个年龄的小孩也不光他们仨,只不过正赶上他们的父母都在故宫文物保护的那个院子里做修复师。上一辈都是几十年同事兼邻居的交情,他们三个想不熟也难。 这个故事发生那年,邵雪初二,张祁初三,郑素年则已是重点中学高一在读。其实郑素年和张祁是一年生的,只不过他妈妈晋宁懒得带孩子,硬是早一年把他送进了幼儿园。 晋宁这个女人,不是凡人。 郑素年家离胡同口*近。他走进去的时候,一抬眼便看见自己爸爸郑津满头大汗地从厨房走出来。 “爸,”郑素年不用想都知道他妈在干吗呢,“您这又忙着呢?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啊。” “你闭嘴吧,”郑津瞪他,“叫你妈出来吃饭。” 郑素年在门口拽了块毛巾,一边拍打自己身上的粉笔灰,一边往卧室走。打开门,晋宁抱着卷卫生纸,眼睛通红地转过脸看他。 他妈长得漂亮,这是同事们**的。郑津有时候和自己儿子吹牛皮,回忆起当初他妈刚进修复室的样子,真是叫“一树桃花黯然失色,单位里所有适龄男青年全部蠢蠢欲动”。郑素年也不给自己亲爹面子,指着家里一书架的光碟问:“那她现在怎么成天看这些言情肥皂剧啊?” 那年郑素年十五岁,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要夸:“看你妈,长得那么漂亮,又留过学,行为举止那叫一个落落大方,怪不得把你教得这么**。” 郑素年脸上在笑,心里想的却是:我这么**还真全靠自己上进…… 电视里在放《蓝色生死恋》,郑素年特别见不得一群男女哭哭啼啼的惨状,一指就把屏幕戳黑了。 “妈,吃饭了。” 晋宁“哦”了一声,平复了一会儿情绪,跟着一表人才却着实不是自己教育出来的儿子去客厅吃饭。她眼泪还没擦干净呢,就拽着郑津说:“那电视老有重影。” 郑津和邵雪她爸都是在修复室做钟表复原的,触类旁通地会修一切家用电器。自家媳妇有指示,郑津义不容辞:“先吃,吃完了我给你修。” …… 那一边,邵雪正对着一桌子菜难以下咽。 “妈,真不是我挑您毛病,”她放下筷子,“咱们手艺不好就做点家常的,我跟我爸都能忍,您干吗非要挑战自我玩创新呢?” 郁东歌扫了旁边的邵华一眼,对方立刻表明立场:“我觉着做得还行啊,就你难伺候。” “一丘之貉。” “会几个成语就瞎用。”郁东歌抄起筷子敲她的头,“不吃就滚,家里不差你这张嘴。” 邵雪立刻跳起来:“素年哥说他们家**有排骨,那我去了啊……” “坐下!”郁东歌柳眉倒竖,“都多大了,还天天黏着人家素年,我有几个同事直问我这闺女是不是已经嫁过去了。” “素年那孩子挺好的。”邵华的神经一松懈下来,说话就有点不留神了,“我觉得可以。” “当着孩子的面胡说八道,饭都堵不上你的嘴。” 眼看着郁东歌要发火,椅子对面的父女俩立刻老实下来,坐在椅子上安安稳稳地吃起郁东歌独创的黑暗料理来。 郁东歌也做文物修复,是纺织品修复组的组长,每天上班光跟针线过不去。她的耐心全留给了织品文物,回了家就变得脾气火爆。邵雪没胃口,吃了点米饭便出去和张祁、素年玩了,留下当妈的在家里长吁短叹。 “还是小时候好。”郁东歌抱怨道,“抱怀里安安静静的,也不成天惦记着往外跑。” “总得长大嘛。三岁看老,她打小就不让人省心,你还指望她现在老老实实的?” 郁东歌不说话了,把筷子往桌子上一放,好像陷入了回忆之中。 邵雪出生那天,北京下了一场大雪。得到消息的时候,邵华正坐在钟表修复室里给一座康熙年间的古钟除锈。鎏金的钟饰被岁月斑驳出片片铜绿,他做得太投入,甚至没听见门外传来的脚步声。 晋宁一身风雪闯进门,惊得邵华险些丢了锉刀。她气都没喘匀,断断续续地对邵华说:“邵、邵老师,东歌生了。” 小家伙在郁东歌肚子里待不住,比预产期早出来整整一周。人人都以为这孩子将来必定体弱,却没想到后来比哪个初生儿都要生龙活虎。满月的时候,晋宁和郑津抱着郑素年去邵华家里看她,只见这*头眼睛围着郑素年滴溜溜地转,伸出手抓住他的手指怎么也不肯松。 “你们家闺女喜欢我儿子嘿。”晋宁那年也才二十五六岁,美滋滋地向郁东歌显摆,结果被瓷器室的孙祁瑞老师傅白了一眼。 “是个人就喜欢你们家素年,娃娃亲都定了五个了。” 郑津赶忙过来把自家老婆拉走,嘴上转移话题:“哎,邵老师,取名了吗?” “还没,”邵华初为人父,任何时候都是一副喜悦而茫然的模样,“我家里没老人,想让孙师傅给她取个名。” 老头儿对这种重任显然兴趣盎然:“这不巧了吗?我来之前还真给你想了一个——你家*头生在雪天,就叫邵雪呗。” “您这可真够随便的。”晋宁忍不住出声,“我师父可是取的郑素年,您这回合输了啊。” “邵雪好。”一直没说话的郁东歌忽地开了口。她摸摸自己女儿的脸蛋,满脸都是初为人母的温柔,“雪是好东西,瑞雪兆丰年。就叫邵雪吧。” 名字都是有好寓意的。父母心里的雪干净又清冷,以为自己能养出个阳春白雪款的大家闺秀来,却没想到邵雪的雪不是晚来天欲雪的雪,而是打雪仗拿雪球往张祁领子里塞的雪。以至于全修复室的职工都知道郁东歌的那句口头禅:这怀胎十月,生了个冤家出来。 “这就是为人父母啊。”从回忆里抽身出来,郁东歌长叹一声,“劳心费力,把冤家养大。” 院子外面一阵喧哗,邵雪又跟着张祁和郑素年开始胡闹了。几个家长涮着碗筷,偶尔伸头出去看一眼自己孩子有没有折腾得过了界。 他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02. 寒蝉一声哀鸣,天高云淡,北雁南飞。 张祁盘着腿坐在椅子上:“我觉得这是个矿泉水瓶子。” “不像,”郑素年摇摇头,“是个手电筒。” 邵雪深吸一口气,把地上摊开的*稿纸捏成团:“这——是——比萨——斜塔!” 她脚下还扔了不少废纸,上面画的不仅有无法辨别的人文景观,还有毫无美感可言的比萨。除此之外,还有张祁绞尽脑汁猜出来的西红柿打卤面。 “那是意大利面!”邵雪**崩溃。 是了,意大利。 秋天来临之际,邵雪她们学校组织了一场**特色的运动会。奥运的风吹遍了千家万户,学生会体育部也没闲着。几个管事的把这次校级运动会的主题设置成“小型奥运**文化展”,一个班负责一个**,需要在开场的时候举全班之力展示所负责**的文化特色。 邵雪他们班抽中了意大利。 班长从班费里拨款上百元购买了一条白色长幅和水彩颜料,让身为宣传委员的邵雪在上面挥毫泼墨,尽情展示热情洋溢的意式风情。他说运动会的时候,班里同学把长幅举在头顶招摇过市,一定能吸引**台上评审团的目光。 可谁又能想到,身为宣传委员的邵雪是个手残呢? “你们班没人了吗!选你当宣传委员。”张祁皱着眉,“唱歌、跳舞、美术、书法,你有一样行的吗?” 邵雪颓废地瘫在椅子上:“我们班做板报就是剪素材往墙上贴,谁想到真要动笔画呀?而且干这个太累,班里没人去,他们硬拱着我上的。” “那你这水平也上不了台啊。就说这西红柿打卤面——哦,不是,意大利面——唉,可惜了这长幅了。” 邵雪的眼睛转悠了一圈,*后定在了郑素年身上。 “你看我干吗?我快期中考了,没这闲工夫。” 和她一起看过十四年漫天飞雪 他不在意分别 只要她*后仍会回到他身边 文物修复师X流浪翻译家 原地等候的爱 是把一生都给你 “你以后要是嫁不出去,我娶你,行吧?” 郑素年,你要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