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45.96
折扣购买: 现代大学美育(第二版)(新编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精品教材·通识课系列)
ISBN: 9787300334080
张绍荣,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先后兼任重庆市高教学会美育专委会秘书长、中共党史学会理事、秘书学会理事,是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重庆市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专家库入选专家、高校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
朱传书,管理学教授,重庆市公共管理与服务类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职业教育人文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教委职业教育评估认证领域入库专家、重庆市高等教育评估认证(高职)领域入库专家。
杨敏,计算机教授,重庆市教委信息化专家,重庆市国家“三区”科技人才,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技术。
二、美的特点
(一)形象性
美不是抽象、虚空的,而是可以透过感官直接感受的。美的内容都要通过一定的
色彩、声音、形态等所构成的更加丰富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美”都有具
体可感的形态,即具有形象性。美的形象,一方面在于其内容的社会功利性,即有用、
有利、有益于社会生活实践,是对实践的肯定;另一方面在于其质料和形式的合规律
性,如对称、均衡、和谐等。这两者的统一构成了美完整的形象。
大自然中,一切美的事物都是具有形象的。喷薄而出的旭日、惊涛拍岸的江水、蓊
蓊郁郁的森林、繁花似锦的草地等,这一切都表现为形状、颜色、声音等感性形式,人
们总是通过这些感性形式看到、听到、触及它们,它们无一不是具体可感的。
人类社会中,最核心的美是人的美,人的美无论是身材相貌,还是心灵,都是具有
感性形式的。其中心灵美,外在表现为语言和行为两个方面,语言是我们可以听见的,
行为是我们可以看到的。因此,心灵美也并非是抽象的,而是有其具体可感形象的。
(二)感染性
美不是直接诉诸人的理智,而是诉诸人的情感,以情感人、以情励志、以情悦人,
这就是美的感染性。美的感染性能够给人的情绪甚至情感带来影响。当我们欣赏一件
艺术品时,无论是天然形成还是人工制造,我们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种情绪上的波动,
也许是愉快兴奋,也许是悲哀激昂,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我们肯定是被这件艺术
品所打动了。美的事物一般影响人的情感,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很大的愉悦与满足。比
如,每当看到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时,我们便油然而生一种蓬勃向上的情绪,以及强
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因为那一抹鲜艳夺目的中国红是成千上万的先烈用鲜血和
生命换来的,它象征着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具有震撼心魄的感染力。
(三)共通性
事物无处不在,美也随处可见可感。美是具有自然属性的,如事物内在的质地、性
能、功用和外在的形状、色泽、声音等美的素质,它们是自然生成的或经人改造的物质
材料所蕴含的固有属性,其本身并不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因此它有可能引起不同时
代、民族、阶级的情感激荡,使美具有十分宽广的共通性。尤其在同一文化背景下,美
的共通性表现为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等。例如,儒家思想的代表孔子非常注重美善的
和谐统一,认为美离不开善的审美意旨,善更离不开美的审美表现。这一思想在今天对
于艺术审美创作的评价中依然践行着,人们认为艺术审美创作必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