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0.20
折扣购买: 万劫归来(艾格尼斯·凯斯作品集)
ISBN: 9787108057891
艾格尼斯·凯斯(Agnes Keith)(1901—1982),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橡树园,出生后不久随家人迁居加州好莱坞。青年时期就读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一度任职当时很具影响力的《旧金山观察家报》。1934年与大英帝国北婆罗洲林业长官哈里·凯斯(书中的哈里)结婚,隧随夫远行,旅居当时的北婆罗洲首府山打根,生活写作。其主要作品为其自传体三部曲:《风下之乡》(Land Below the Wind),《万劫归来》(Three Came Home)(好莱坞1950年改编拍摄了同名电影),以及《白人归来》(White Man Returns),叙述了她所经历的“二战”前、“二战”期间以及其后在南洋的生活及感悟。
在这里工作8个月以后,发生了两件事:一是我 差点被一个人杀死,二是我的心被另一个人击碎。这 次心碎的经历其实也并非全无价值,因为至少我从中 明白了,我想要嫁的丈夫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可 我被人敲坏的脑袋却没有那么容易修复。 一个我从没见过的瘾君子加酒鬼,在旧金山大街 上游荡,他认定《旧金山观察家报》登载的系列漫画 “疯猫”,意在讥讽他,他说,他就是那只“疯猫” 。于是,他决定杀掉第一个从这楼里走出来的人。那 个人恰巧正好是我。他挥舞着一根2英尺长的钢管向 我跑来,在旁人还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去阻止他之 前,他已经对着我的头连砸两次,分别将前后颅骨敲 裂。这几乎让我丧命。命保住之后,又险些丧失了记 忆和视力。从此,我再也不认为这个世界是上帝优先 为我建造的了。 攻击者被判入狱,我回家养病。如果真要让我承 认的话,从身体到精神到情感,当时确实被彻底击垮 了。但我绝不肯就这么认了。我在自己描绘的一幅勇 敢而坚毅的蓝图中,活了下来。没人知道,我其实多 么想就此沉沦,躲在屋角抽泣,大声哭喊:“没用的 ,我知道我已经完了,我没有什么明天了。”我没有 这么做。相反,我去参加派对,去骑马、游泳、骑摩 托,假装玩得很开心,并相信可以因此而忘却痛苦。 抱病在家2年之后,父亲认为换个环境兴许对我 有好处,便将我和哥哥埃里克斯一起送去了欧洲。埃 里克斯在那里有工程项目要调查。离开家的那天晚上 ,埃里克斯说:“可别死在我手里,我没法向老爸交 代。” 我没有死。相反,我开始恢复活力。埃里克斯是 世界上最好的旅伴,因为他绝不会让任何事的优先级 高于旅行的乐趣。如果列车出发时间到了,而我们正 玩得高兴,那就让列车走吧。在这样的原则下,我们 靠着双脚、马背、福特汽车、火车,游遍了英国、法 国、德国、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 尼亚以及黑山。我根本不用刻意地去忘记病痛。等我 们回到家里时,所有人都说:“你是真的好起来了! ” 刚回到美国时,我的确对自己又开始信心百倍, 租了一个车库和一个打字机,准备当一个作家。可忽 然间,我失去了视力。这是前颅骨受伤留下的后遗症 。一共2年时间,我不能阅读。治疗眼睛的同时,我 开始在好莱坞的一个舞蹈班学习跳舞,这又伤了脚; 然后因为我长着一副好骨架,便又开始学做模特;再 因为脸孔上相,还参加了一点电影拍摄。与此同时, 所有人都看着我同情地说:“可怜的艾格尼斯,原本 有这么多的天赋!” 通过这一系列学习,我弄明白了一件事:这些都 不是我想要的。 就在这时,一个年轻的英国人来了。他从北婆罗 洲任上休假,特意来看望我们。他是哥哥的朋友,从 我还是个孩子时就认识,叫哈里‘凯斯,曾经在加州 的圣地亚哥上学。第一次见到他时,他还是个长着生 姜颜色头发的男生,在科罗拉多一家酒店的游泳池里 。他站在那儿,穿一条蓝色游泳裤,浑身湿淋淋地滴 着水,赌我敢不敢被他抱着从滑梯里滑进泳池。当然 敢,那以后便再没有逃开他的怀抱。 这一次他来,是1934年,距离上次见面已经有10 年。乍一见,我们便都认定了嫁娶的念头。3天的结 婚登记生效期一到,立刻完婚,双方都感到十分地满 足。在分开的那10年里,我们各自经历并见识了不同 的生活,带着新的渴望重逢。两人都相信:是命运, 安排我们在一起。 婚后,我做了颅腔手术,治好了眼睛,跟他 IilNT婆罗洲。出发时,我斩断了我与过去那个世界 的一切联系,同时对他的世界还一无所知。那时我对 他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别的事情比现在这件 事更让我乐意去做的了,那就是,与我最希望相伴的 人在一起。” 他说:“但愿4年后你还能这样想。” 现在5年过去了,一点也没有变。 这便是我在1939年写给出版商的一些“事实”。 回家休假这一年,我们从太平洋海岸飞到波士顿 ,哈里去给哈佛博物馆送一些婆罗洲的骨头标本。回 到洛杉矶后,我们买了一辆二手车。带着我身上来路 不明的肝机能综合征和哈里的疟疾,开着这辆二手车 ,我们南下墨西哥,北上加拿大。到1939年8月,我 们来到卑诗省的维多利亚,哈里在那儿有一幢小房子 。 我们打算在这里等船去英国。他获准延长了一段 假期,利用这段假期去牛津大学进修一份林业课程。 我们十分期盼将要在英国度过的这3个月的一边学习 一边游玩的生活。 然而出发前,9月3日来临,战争爆发了。欧洲各 国瞬间被击溃,德国军队滚滚向前,大英帝国亦被撼 动。从那一天起,哈里便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我们 的英国假期被取消,他必须立即赶回婆罗洲。他的工 作在那里,他的战场也在那里。 每一场战争,总有一首与之匹配的曲调,会让所 有听过的人永远心碎的歌。《滚酒桶》是当时维多利 亚征兵用的歌曲,加拿大的苏格兰后裔们在每个街角 演唱它…… P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