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三十年(1988-2017)

华为三十年(1988-2017)
作者: 程东升//刘丽丽
出版社: 贵州人民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华为三十年(1988-2017)
ISBN: 9787221135476

作者简介

程东升 高端精准社群媒体“总裁读书会”(CE0world)媒体矩阵投资人(目前覆盖600万高端用户)、菠萝街儿童财商启蒙机构(www.boluojje61.com)投资人、南方新媒体创新基地创始人、阿拉善SEE会员。 策划、出版有《华为真相》《任正非管理日志》等畅销书,目前正在筹备华为研修院,华为研修院将专注于与华为有关的学习、交流活动。 刘丽丽,女,《亚太经济时报》编辑。

内容简介

当然,文化有主流文化和次文化之分。当华为成 为国际化的公司后,其主流文化还是艰苦奋斗、实事 求是,但由于华为的员工来自世界各地,地域、宗教 、生活习惯等的差异,决定了华为的主流文化必然伴 生着具有民族、宗教特色的次文化。 华为近年来正加速“本地化”战略,目前华为在 海外共30多个代表处,除了中国员工外,.还招纳了 大量当地员工,包括技术、销售、财务等人才。在海 外最大的研究所——印度研究所,80%以上的员工都 是印度人。目前华为在美国的硅谷、达拉斯,瑞典的 斯德哥尔摩,俄罗斯的莫斯科以及印度都设有研发中 心。这些研发中心可24小时在华为强大的数据平台上 进行同步研发。在这样一个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价 值观念有着较大差异的多元化的工作环境中,华为的 文化也必须国际化。目前,文化冲突已经在一些方面 表现出来。 对此,任正非指出,华为人必须破除狭隘的民族 自尊心、狭隘的华为自豪感和狭隘的品牌意识,稀释 华为文化,要以更开放的心态走向国际化。 文化融合是引入外部人才的关键,尤其是引入国 际化的人才。随着管理制度的逐渐西化,华为的企业 文化也在“向西偏移”。2000年之后,华为对企业特 色鲜明的“传统文化”的宣传日渐淡化,华为文化中 的核心部分,许多也已经被归结为符合职业化需要的 普遍性商业文化,如责任、敬业、创新等。 华为在海外市场淡化华为文化,提倡兼容并包各 种当地文化,这对于华为进行开放式合作发展有积极 的促进作用。华为的文化还表现在华为十分重视对于 员工的福利保障,同时培养员工为家、为国进行奋斗 的精神等。 文化是永不枯竭的资源 著名领导力专家约翰·私『牛寺说过,成功的企 业都有一种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的公司,只能是 那些长期以来不断失败而且预示着将继续失败的公司 。 华为无疑是一家成功且伟大的公司,在短短三十 年内快速成长为世界通信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华为 的企业文化就是刻印在骨子里的那股子狼性——华为 人始终以此作为生存之本。华为cFO孟晚舟在2015年 新年致辞中这样写道: “2014年6PlISlS了战争。旧乱未愈,新乱又至 ,在伊拉克那个枪炮就像鞭炮声一样惯常的国家,当 地人为躲避战火都纷纷撤离。伊拉克cFo江文生却提 前结束休假赶回巴格达。代表处同事见到他时,惊讶 地问:‘为什么这时还回来?’他笑着说: ‘我赶 回来陪你们一起害怕!’当人们尽力脱离危险环境时 ,华为员工却向相反的方向前进,华为财经人再次微 笑着迎接挑战。” 在整篇新年致辞中,孟晚舟深情地回忆了华为人 在过去一年中的种种艰辛和努力。正如她在致辞中总 结道: “奋斗者,快乐;远行者,成长;艰难与困苦, 我们共担;成功与收获,我们同庆;无论身在何处, 请让我们举杯,为自己喝彩,为我们的团队喝彩!” 这便是华为的企业文化。其实任何成功的伟大企 业无不如此,它们都有着自己的企业文化,并且生生 不息。 任正非、孙亚芳等华为高层不止一次访问以色列 。沙漠上的以色列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其贫乏的国家, 尤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严重匮乏,周边国家的 冲突很多都是为争夺水资源而战。就是在这样一个极 端贫瘠、面积仅仅是中国一个中小城市大小、多灾多 难的国土上,以色列人民建立起了一个经济富庶、科 技发达的国家,其遗传工程、农业技术、电子、军火 、钻石加工等方面的高科技成果闻名世界。 任正非惊讶以色列人民的创造精神,他告诉华为 人: “这个国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它说它什么都没 有,只有一个脑袋。一个离散了20个世纪的犹太民族 ,在重返家园后,他们在资源严重贫乏、严重缺水的 荒漠上创造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奇迹。他们的资源就是 有聪明的脑袋,他们是靠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创造了 世界奇迹。”P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