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精益管理:重塑地产新模式

房地产精益管理:重塑地产新模式
作者: 周济//周冬//周孝武//连依夏//宋晓光|责编:王宏静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3.70
折扣购买: 房地产精益管理:重塑地产新模式
ISBN: 9787521750911

作者简介

周济 教授级高级经济师。先后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金融MBA;先后供职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北京市宣武区建委、中国电建地产集团、中交房地产集团、中交海洋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多年参与房地产企业的社区商业、集中商业及酒店等商业地产业务;著有《社区型商业地产操盘实务》《房地产企业并购实务手册》。 周冬 高级工程师。先后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先后供职于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上海远通置业有限公司、华通置业有限公司、中交房地产集团。 周孝武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供应链分院院长,近20年来持续专注不动产工程与运营、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领域的研究。工程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研究牵头人,多次参与明源不动产研究院“房地产管理系列丛书”的编写工作,负责主编的书籍、期刊报告包括《项目管理》《品质力》《采购与供应链》《中国房地产供应商行业竞争力报告》等。每年主讲超过50场公开课和企业管理内训等。持续服务保利、万科等多家国内百强房企,对房地产企业的全价值链管理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 连依夏 高级工程师。先后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先后供职于华润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华通置业有限公司,中交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多年从事商业地产开发及经营管理工作。 宋晓光 本科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先后就职于北京银信光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济南阳光100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成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中交地产有限公司、中交房地产集团、中交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我国房地产业的盛世,可以追溯到1998年实行的住房分配货币化。强劲的住房改善需求、不断攀升的居民收入、迅猛上升的城镇化率,成为房地产业迅猛发展的动力引擎。自此之后,房地产业迎来超常规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房地产业大干快干的年代,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被众多房企奉为圭臬。房企在浮躁喧哗中高歌猛进,误把市场红利馈赠当做自身能力,这也裹挟着房地产业步入歧路。在规模至上和短期收益面前,产品品质、客户价值、合作共赢、社会责任等被弃如敝屣。因此伴随房地产业盛世的,却是恶评如潮的社会负面反馈,诸如“开发商流淌着不道德的血液”“房地产是金融体系的肿瘤”“交付项目货不对板”等评论不绝于耳,这也给房地产危机埋下了伏笔。 进入2022年,受内外因素影响,房地产业的黄金盛宴戛然而止。那些过度使用杠杆、追求规模至上的房企接连发生爆雷、债务违约、项目停工等问题,并因此直接影响众多购房者的利益。因楼盘交付烂尾带来的“断供潮”冲击着我国我金融秩序,也对民众的购房信心带来巨大冲击,让市场进一步萎靡。然而面对这一场空前的危机,房地产业却普遍缺乏深刻反思,把危机的根源归为外部不可控因素,比如政策调控、疫情反复、美元加息、俄乌冲突、全球弱经济周期等。正因为没有刀刃向内,向自身找根因,所以不少房企在迷茫焦虑中选择躺平、摆烂,这使房地产业进一步滑入深渊,形成恶性循环。 穿越迷雾、正本清源,是我们写这本书的初心。 丘吉尔说过:“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但只有正视问题,才能化危为机。我认为房地产业当前所面临的危机,有其必然性,根因就是它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太远——过度寻求自身利益,忽视社会责任;追求发展速度与规模体量,忽视发展质量与产品品质;过于看重短期回报,忽视长期主义;过度以自身为中心,忽视客户与合作伙伴。房企的价值体系必须重塑,其发展模式也亟待转型。 房地产业原有模式已成桎梏,新道路何在?向制造业学习精益管理已是行业共识,全球百年制造业在面临行业困境时,经历了从传统的批量生产向精益生产,再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房地产业恰恰可以从中学习转型升级的路径。此外,从二十大报告中,我寻觅到一些关键词,这可以作为房地产业的顶层设计:行业长期宗旨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中短期目标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是“高质量发展”,制度是“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产品是“绿色低碳”,转型方向是“新型工业化、数字化”。我也惊喜地发现,本书的核心观点与二十大精神高度契合。 对标制造业,中国房地产业还处在2.0大批量生产阶段,首先要做的就是弥补精益管理短板。这本书阐述了如何运用精益思想推动房地产业变革,用一棵树来形象说明了房地产业发展体系的相关构成:土壤是企业文化,树根是战略体系,树干是品牌体系,树枝是供应链体系,果实是产品体系,五位一体形成价值树。新周期下,每家房企都应基于精益思想,重新构建支撑企业发展的价值树。或许每家房企的具体情况各异,但亦有一些共性脉络可寻。在此,我简要展开说明。 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土壤,决定了企业全员的思维方式和底层行为准绳。为何某些房企由盛而衰?根因是企业文化导向出了问题。我认为房企的企业文化应从“利己”转为“悦人”,比如构建以客户导向、合作共赢、聚焦品质的企业文化。我们从中海、龙湖等多家标杆房企身上,都能够找到这些倡导“悦人”的文化印记。并且我认为,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并不是优美辞藻的堆砌,而是自上而下、长期不懈的贯彻,根植到每个员工的日常行为中。 战略是企业发展的根基,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优秀的企业战略一般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长期企业定位战略(5年以上),重点定义什么是不变的,这需要企业从使命和愿景出发,聚焦核心竞争力,同时深刻理解和承接国家战略导向;另一部分是短期业务战略(1~3年),定义什么是变化的,这就需要企业洞察市场环境变化,前瞻性调整业务布局。而失败的企业往往只有短期业务战略,追逐热点与风口,多次折腾,这反而让自身的基本盘优势消弭殆尽。 品牌是助力企业穿越周期最坚实的力量。当下房地产业已进入买方市场,购房者面对众多可挑选的项目,更青睐品牌开发商。具有品牌号召力的企业,不仅拥有客户获取优势,还有供应链合作优势、合作操盘优势、政府资源优势等。所以我们看到在行业显著下行的2022年,绿城、仁恒、越秀、滨江等强品牌企业仍大幅跑赢市场。如何塑造品牌呢?一是IP(Intellectual Properby,知识产权)化,即形成高辨识度、独具魅力的IP。这里面不仅要有企业整体IP,还要有产品IP、服务IP等,比如朗诗,其绿色健康的企业IP已深入人心。二是凸显客户体验,即让客户对品牌有实打实的体验,让品牌更具象化,更有传播性。 房企的发展高度依赖供应链,但与制造业的精益供应链体系相比,房企的供应链体系十分薄弱,在降本、增效、提质、合规方面均有巨大改善空间。首先,房企应构建针对供方的选用育留体系,通过全过程大数据形成供方画像,识别优质供方和绩效较差的供方。其次,与供方建立命运共同体,赋能供方。房企不仅要关注自身采购成本,还要思考在与供方合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营销成本、生产成本、履约成本等,通过优化合作模式来降低供方的相关成本,实现共赢式降本,而非压迫式降价。最后,做好供应链链长,一方面实现跨企业、跨部门高效协同,避免业务出现堵点断点,另一方面进行资源集约化管理,比如与供方共同研发新产品或升级技术。 产品是房企价值树的果实,也是房企的安身立命之本。大众对有些房企交付的产品抱怨诸多,高房价与低品质之间的剪刀差日趋明显,交付即维权时有发生。房企要想提升产品力,关键是要消除两大鸿沟:一是客户需求与产品设计的鸿沟;二是产品设计与工程建造之间的鸿沟。绿城是业内公认的产品力卓越的房企,这要归功于绿城持续聚焦“最懂产品、最懂客户”的核心竞争力,不断进行创新变革。2022年绿城进一步成立了客研委员会,企业一把手亲自参与,整合了产品、设计、营销等多个专业条线,持续进行客户需求洞察和产品创新迭代。 以精益思想为指引,构建价值树,弥补精益管理短板,是房地产精益变革之路的第一步。面向未来,房企还须适应智能化、数字化时代浪潮,以科技为驱动力,通过建筑工业化、绿色低碳化、管理数字化,推动建造方式、产品打造、管理方式的进一步精益升级。 (1)提出全新的行业变革方向:本书全新提出了“现代精益思想”,提出构建“房企精益价值树”体系,包括重塑企业战略、文化、品牌、供应链以及产品体系,为房企转型指明了方向。 (2)结合鲜活的行业实践案例:书中穿插多个中交地产、龙湖、万科等国内领先房企的精益管理实践,结合行业最佳实践案例对建筑工业化、绿色低碳、数字化转型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使读者更易理解。 (3)呈现全方位实战指南:本书的“现代精益思想”体系不是传统的“单纯打造好产品,仅关注产品质量、成本和制造水平”,而是聚焦“推动全行业、全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关注企业战略、文化、品牌以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