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1944)

诺曼底(1944)
作者: (美国)斯蒂芬·E.阿姆布鲁斯|译者:云晓丽
出版社: 海南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21.60
折扣购买: 诺曼底(1944)
ISBN: 9787544359801

作者简介

斯蒂芬·E.阿姆鲁斯,当今美国最有名的历史畅销书作家兼学院派历史学家,威斯康星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教于新奥尔良大学等多所大学,曾任艾森豪威尔中心荣誉主任、《军事史学季刊》主笔,并是“国家D日博物馆”的创建者。 阿姆布鲁斯28岁时,即获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赏识,并被指定为其作传。1994年。《诺曼底登陆》(D—Dav June 6,1944)荣登全美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使他跻身历史畅销书作家行列。自此以后,阿姆布鲁斯成为全美家喻户晓的史学家。他还担任了斯皮尔伯格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的历史顾问,并参与了HB0史诗性连续剧《兄弟连》的制作。虽然阿姆布鲁斯从来没有在军队中服务过,但他一直对那些参加过战争的人怀有崇敬之情,并坚持以其特有的角度研究他们,他的著作以战争中的人性真实打动了无数读者。

内容简介

1944年初,纳粹德国的根本问题是,它所占领的 领土已经超过了它能保卫的范围,但希特勒以征服者 的心态,坚持要捍卫每一寸占领的土地。为了实现元 首的意志,纳粹德国的国防军依赖于临时拼凑起来的 部队(主要组成部分是征募的外籍兵员、德国的学龄 青年和上了年纪的人)以及固定的防御阵地,它还修 改了自己的战术学说和武器设计。1940~1941年,闪 电部队高度机动,以轻型快速的坦克和艰苦行军的步 兵为特色;而在1944年,这支军队则行动缓慢,几乎 丧失机动性,其特点表现为重型慢速的坦克和挖壕固 守的步兵。 纳粹德国发生的所有事情,都是希特勒所为。他 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避开消耗战,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的前两年,一直推行闪电战。但1941年秋 末,闪天电战在俄罗斯大栽跟头,接着,他又犯了许 多错误中最令人难以理解的错误:对美国宣战。而且 恰好是在苏联红军于莫斯科外围发起反攻的同一周内 1 1942年夏天,纳粹德国试图再次用闪电战攻击红 军,不过规模减小了许多,是一个战场一个集团军群 ,而不是三个战场三个集团军群。一场大雪袭来,闪 电战又一次以惨败告终。1943年1月底,近25万德军 在斯大林格勒投降。1943年6月,纳粹德国国防军在 库尔斯克的东线战场发起最后一次进攻,红军彻底粉 碎了这次行动,德军伤亡惨重。 库尔斯克战役之后,希特勒军事打败苏联的幻想 破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事业已经无望,他还有很 大余地争取东线战场上的时间。不久,英国、苏联和 美国结成了一种奇特的联盟。唯有希特勒才有可能将 这几国聚合在一起,没有他,这个联盟就会四分五裂 。 他的死亡和纳粹德国的彻底失败,无疑会导致这 个联盟的解体,但希特勒企盼着在他倒霉之前,解体 就发生。他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一切有可能发生,假 如他有办法让斯大林确信美国和英国是不可信的。斯 大林很可能得出结论:红军独自作战,胜利的代价太 大。一旦红军返回1941年6月的起点,即占领波兰东 部,斯大林或许愿意在纳粹与苏维埃分割东欧的基础 上进行和平谈判。 1939年8月到1941年6月,纳粹和苏维埃帝国一直 是伙伴关系,它们在双方瓜分东欧的基础上,共同缔 结了一个联盟。为回到那种形势之下,希特勒不得不 说服斯大林,声称纳粹德国国防军仍然能让红军遭受 无法接受的伤亡。为做到这一点,希特勒需要更多的 人员和军械为获得这些东西,他必须抢占西线战场; 为完成这一步,他必须把即将到来的登陆赶回海里。 这就是为什么D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1943年 11月3日元首第5l号指令中,希特勒对此作了极为清 楚的解释:“在过去的两年半中,反对布尔什维克主 义的斗争相当激烈,代价惨重,造成了我们对大量军 事资源与力量的极大需求……现在这种状况已得到改 变。来自东方的威胁依然存在,而更大一个危险又逼 近西方:英国和美国的登陆!在东方,广阔的空间将 会作为最后的手段,我们可以丧失哪怕是大面积的领 土,避免遭受致命的打击,使德国失去生存的机会。 “在西方却不是这样!假如这里的敌人成功地渗 透到我们广阔的防线,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将会遭 受失去巨大面积领土的后果。” 他的意思是,如果英美1944年进攻成功,将会对 德国的工业中心莱茵~鲁尔地区造成直接的威胁。从 英格兰东南部到科隆、杜塞尔多夫和埃森,比柏林更 近,换句话说,1943年秋天,东方的前线离柏林有 2000多公里,而在西方,从前线到莱茵一鲁尔区域的 距离是500公里,到柏林是1000公里。假如1944年红 军进攻成功,将会占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地区。这些 地区虽然重要,但对德国的战争能力来说,并不是决 定性的。而如果英美在1944年进攻成功,将会占领莱 茵一鲁尔区域,这些区域对于决定德国的战争能力, 必不可少。 因此希特勒断言,决定性的战役将在法国海岸打 响:“由于这一原因,我再也不用证明支持其他战区 而进一步削弱西线是正确的。为此我决定,加强在西 线的防御……” 这彻底改变了1940年秋天制定的政策,放弃了入 侵英格兰的“海狮计划”。从那时起,纳粹德国国防 军就把自己的精锐部队部署在了法国,同时以日益增 长的规模,向西线战场输送兵员与装备。 希特勒在1944年把重心转移到西方的理由,与其 说是从军事上考虑,不如说是更实际一些。5月20日 ,他告诉西线的主要指挥官:“粉碎敌人登陆的企图 ,比在西线战场做出一个纯粹区域性的决定更重要, 它是整个战争的过程以及随之而来的最终结果中唯一 的决定性因素。” 他接着解释说:“一旦敌人失败,就再也不会有 入侵的企图。除了损失惨重以外,他们将需要数月才 能组织新的进攻。入侵失败,也会给英美军队的士气 一个毁灭性的打击。一方面,它会阻止罗斯福重新当 选,如果他最终被关在某个监狱里,就算他幸运!另 一方面,厌战情绪会更加牢固地笼罩住英国,而丘吉 尔已年老体衰,他的影响日渐减弱,没有能力实施一 项新的入侵计划。”那时,纳粹德国国防军就能够从 西方调遣45个师开往东方,“使那里的局势发生根本 的变化……所以,战争的全部后果,取决于在西线战 斗的每一个人,这也意味着,第三帝国的命运取决于 此!” 这是德国唯一的希望。更正确地说,也是希特勒 及纳粹的唯一希望。 对德国人民和德意志民族来说,顽抗会带来灾难 。假如希特勒的设想实现,1945年夏天,在英格兰稳 固驻防的美军空军就会在柏林和其他德国城市投下原 子弹。当然在1944年初,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美国 的“曼哈顿计划”能够研制出这样一颗原子弹。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