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与吾民(精)/新课标必读丛书

吾国与吾民(精)/新课标必读丛书
作者: 林语堂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吾国与吾民(精)/新课标必读丛书
ISBN: 9787550234826

作者简介

林语堂,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当代**学者、文学家和语言学家。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起先后赴美国、德国研究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著有《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武则天传》、《苏东坡传》等作品。

内容简介

**章 中国人民 一 南方与北方 研究任何一时代的文学或任何一时代的历史,其 *终和*高之努力,往往用于觅取对该时代之“人物 ”的精详的了解。因为文学创作和历史事迹之幕后, 一定有“人物”,此等人物及其行事毕竟*使吾人感 到兴趣。当吾人想起马蔻斯·奥理略(Marcus Aurelius)或吕善(Lucian),便知适当罗马衰落时 期。又或想起佛朗古·维龙(Francois Villon)便 知适当中古世纪。想起一个时代的重要人物,马上感 觉到那个时代很熟悉,也很明了。像“十八世纪”那 样的名称,还不如称为“约翰逊(Johnson)时代” 来得有意义。因为只稍提醒约翰逊的一生行事:他所 常出入的伦敦四法学院怎样,他所常与交谈的友侪怎 样,整个时代便觉得生动而充实起来了。设使有与约 翰逊同时代而文名不足道之一人物,或一普通伦敦市 民,其一生行事中也许有同样足资吾人矜式者,然一 普通伦敦市民终不足引起吾人之兴趣,因为普通人总 归是普通人。不论普通人喝烧酒也好,呷李普登茶也 好,都只算是社会上无足轻重之偶发事件,毫无特色 可言,因为他们是普通人。 倘若为约翰逊,则他的抽烟和时常出入伦敦四法 学院,倒也是于历**具有重要价值的史料。伟人的 精神用一种特具方法反应于当时社会环境而垂其影响 于吾人。他们的优越之天才,能影响于他所接触之事 物,亦能接*此等事物之影响。他们*所读书本之影 响,亦*所与交际之妇人的影响。若令较为低能的人 物与之易地而处,则不会有什么特征可以发现。是以 在伟人的生命中,生活着整个时代的生命。他们吸收 一切所可吸收之事物,而反射以*优美*有力之敏感 。 可是论到研究一整个**,那普通人民便千万不 容忽略过去。古代希腊的人民,并非个个都是索福喀 丽(Sophocles),而伊丽莎白时代的英吉利,也不 能到处散播培根(Bacon)和莎士比亚(Shakespeare )的种子。谈论希腊而只想到索福喀丽、伯里克理斯 (Pericles)、阿斯佩细亚(Aspasia)寥寥数人, 势必把雅典民族之真相弄错。盖吾人尚须想及索福喀 丽的儿子尝以家务纠纷控诉乃父,*须想及亚理斯多 芬(Aristophanes)同时代的人物,他们不**是爱 美的,也不**是追求真理的,而却是终*狂饮饕餮 ,惟以醉饱为务。争辩纷纭,谲变狡猾,惟利是图, 这真是一般普通雅典人民底典型。惟利是图,诈谲多 变之雅典人性格,有助于吾人之了解雅典共和邦所以 颠覆之理,适如伯里克理斯与阿斯佩细亚之使吾人了 解雅典民族之所以成为伟大。倘个别的加以评价,则 他们的价值几等于零,但倘以集体来观察,则他们之 所影响于国运之力量至为宏大。是以过去的时代,已 无法将他们加以改造,至现代**中,所谓普通人民 ,固未尝一*与吾人须臾离也,安得以等闲视之? 但是谁为普通人民?而普通人民又是怎样一个形 象?所谓“中国人民”,在吾人心中,不过为一笼统 的抽象观念。撇开文化的统一性不讲,文化是把中国 人民结合为一个民族整体之基本要素。南方中国人民 在其脾气上、体格上、习惯上,大抵异于北方人民, 适如欧洲地中海沿岸居民之异于诺尔曼民族。幸而在 中国文化之轨迹内,只有省域观念之存在,而未有种 族观念之抬头,因而在专制帝政统治下,赓续数世纪 之久,得以相安无事。历**复遗传下来一种宝贵的 普遍法式——文字,它用至为简单的方法,解决了中 国语言统一上之困难。中国文化之融和性,因能经数 世纪之渐进的安静播植,而同化比较温顺之土著民族 。这替中国建立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友爱精神 ,虽欧洲**犹求之而不得者。就是口说的语言所显 现之困难,亦不如**欧洲分歧错杂之甚。一个欧洲 籍人倘旅经西南边境如云南者,虽略费麻烦,仍可使 其意思表达而为人所懂,语言的技巧在中国使其拓植 事业逐渐扩展,其大部盖获助于书写之文字,此乃中 国统一之显见的标识。 此种文化上之同化力,有时令吾人忘却中**部 尚有种族歧异、血统歧异之存在。仔细观察,则抽象 的“中国人民”意识消逝,而浮现出一种族不同之印 象。他们的态度、脾气、理解各个不同,显然有痕迹 可寻。假使吾们用一个南方籍贯的指挥官来驾驭北方 籍贯的*队,那时立即可使吾们感觉二者不**之存 在。因为一方面,吾们有北方人民,他们服习于简单 之思想与艰苦之生活,个子结实高大,筋强力壮,性 格诚恳而忭急,喜啖大葱,不辞其臭,爱滑稽,常有 天真烂漫之态,他们在各方面是近于蒙古族的,而且 比较聚居于上海附近之人民,脑筋来得保守,因之他 们对于种族意识之衰颓,如不甚关心者。他们便是河 南拳匪,山东大盗,以及篡争皇位之武人的生产者。 此辈供给中国历代皇朝以不少材料,使中国许多旧小 说之描写战争与侠义者均得应用其人物。 循扬子江而至东**岸,情景便迥然不同,其人 民生活之典型大异。他们习于安逸,文质彬彬,巧作 诈伪,智力发达而体格衰退,爱好幽雅韵事,静而少 动。男子则润泽而矮小,妇女则苗条而纤弱。燕窝莲 子,玉碗金杯,烹调极滋味之美,饮食享丰沃之乐。 懋迁有无,则精明伶俐;执戟荷戈,则退缩不前;诗 文优美,具天赋之长才;临敌不斗,呼妈妈而踣仆。 当清廷末季,中国方屏息于鞑靼民族盘踞之下,挟其 诗文美艺渡江而入仕者,固多江南望族之子孙。 复南下而至广东,则人民又别具一种风格,那里 种族意识之浓郁,显而易见,其人民饮食不愧为一男 子,工作亦不愧为一男子;富事业精神,少挂虑,豪 爽好斗,不顾情面,挥金如土,冒险而进取。又有一 种奇俗,盖广东人犹承*着古代食蛇土民之遗传性, 故嗜食蛇,由此可见广东人含有古代华南居民“百越 ”民族之强度混合血胤。至汉口南北,所谓华中部分 ,居住有狂躁咒骂而好诈之湖北居民,中国向有“天 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俗谚,盖湖北人精明强悍 ,颇有胡椒之辣,犹不够刺激,尚须爆之以油,然后 煞瘾之概,故譬之于神秘之九头鸟。至湖南人则勇武 耐劳苦,湘*固已闻名全国,盖为古时楚国战士之后 裔,具有较为可喜之特性。 因往来贸易而迁徙,与科举时代应试及第之士子 被遣出省服仕之结果,自然而然稍稍促进异种人民之 混合,省与省之差异性乃大见缓和,然大体上仍继续 存在着。盖有一颇堪注意之事实,即北方人长于战斗 ,而南方人长于贸易,历代创业帝王,几从无出自大 江以南者。相传食米之南人,无福拱登龙座,只有让 那啖馍馍的北方人来享*。实际上除却一二例外,如 唐周二代的创业帝王,出自甘肃东北部,故有土耳族 之嫌疑,其余各大皇朝的帝王,盖莫不起自比较阻塞 的山陵地带,靠近陇海铁路,此地带包括东部河南、 南部河北、西部山东和北部安徽。这个开业帝王的产 生地带,倘以陇海铁路为中心点,它的幅径距离不难 测知。汉高祖起于沛县,即现在之徐州;晋室始祖起 于河南;宋室始祖起于南部河北之涿县;明**朱洪 武出生于安徽之凤阳。 直到如今,除了***将*出身于浙江——他的 家族谱系尚待考——大半将帅,多出自河北、山东、 安徽、河南,也以陇海铁路为中心点。山东产生了吴 佩孚、张宗昌、孙传芳、卢永祥;河北产生了齐燮元 、李景林、张之江、鹿锺麟;河南产生了袁世凯;安 徽产生了冯玉祥、段祺瑞。江苏不出大将,而产生了 几位出色的旅馆侍者。五十年前,中国中部湖南省出 了一位曾国藩,这个好像是例外,但是足以证明上述 之定律:因为曾国藩是一位**流学者,同时也是第 一等大将,但他既系出生于长江之南,是以为食米者 而不是啖馍馍者,从而他的命运注定应为贵显大臣, 而不能为中华民族开创一新的皇朝。因为开创帝业这 种工作,需要一种北方典型的粗厉豪放的态度,要具 备一种淳朴而令人可爱的无赖汉之特性,要有爱好战 争,不厌劳动而善于自利的天才——藐视学问与孔教 伦理学,直至大局的南面称皇,那时孔教的尊皇思想 始有用于他,然后大模大样大讲其尊孔之道。 粗暴豪迈之北方,与柔荏驯良之南方,二者之异 点,可以从他们的语言音乐与诗歌观察而得。你可以 把陕西的歌曲跟苏州的歌曲作一对比,立可发觉其* 然不同之差异。一方面陕西歌曲声调铿锵,乐器用击 筑拊嗒板而和歌,音节高而嘹亮,颇类瑞士山中牧歌 ,歌声动则回风起舞,似在山巅,似在旷野,似在沙 丘。另一方面则有那耽安淫逸之苏州的低音歌曲,其 声调呜咽哽嗌,似长叹息,似久困喘哮病者之**, 因其勉强哼嘘而成颤抖之音律。即从寻常对话中,亦 可以察觉明朗清楚之北平官话,其声调轻重之转变分 明,令人愉悦;而苏州妇女之甜蜜柔软之喋喋琐语, 多圆唇元音,抑扬波动,着其重处不用高朗之发声, 而徒拖长其柔悦婉转之缀音以殿于句末。二者之差异 固甚显然。 关于南方与北方语言腔调之不同,曾有一段有趣 故事,据说一次有一位北籍*官,尝南下检阅一连苏 籍之*队,当这位*官大声喝令“开步……走!”的 时候,全体士兵屹立不动,屡次喝令,均属无效,正 无法施行其命令之际,其连长系久居苏州习于苏俗者 ,乃禀请*官准其另自发令,*官准之,连长乃一反 *官之清楚明朗的“开步……走!”的急促腔调,而 出以婉转**之苏州口音,“……开……步……走喹 示……嗳……”果然,全体*队应声而前进了。 诗歌里面,像这样歧异的色彩,表现于第四、第 五、第六世纪者,尤为浓厚。当时北部中国初次经鞑 靼民族之**,汉人之*有教育者相率渡江而南下。 值此时抒情诗方发皇于南朝,而南朝统治阶级,颇多 为抒情诗能手。民间复通行一种体裁别致之恋情小曲 ,名为“子夜歌”。把这种热情的小诗,与北方新兴 的富有朝气的质朴诗作一对比,二者情调之歧异是深 刻而明朗的。吾们且看那时候南朝歌曲的作风怎样: 读曲歌 打杀长鸣*, 弹去乌臼鸟。 愿得连瞑不复曙, 一年都一晓。 子夜歌 路涩无人行, 冒寒往相觅。 若不信侬时, 但看雪上迹。 南宋之际,又有一种韵律长短错综之活泼的抒情 诗,称为“词”。其内容大抵描写妇女之深闺幽怨, 绣闼伤春;或则吟咏黛眉粉颊,素抹浓妆;或则吟咏 红烛朱栏,丝帏锦屏;道相思之苦,热恋之情。“红 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惜弯浅黛,长长 眼”,其幽韵多似此类。人民而习驭于此种恋情诗歌 之萎靡情绪,其被发表豪放质朴简短诗歌情绪之北方 民族所征服,固为自然之结果。北方之诗歌盖直接取 自荒凉北方之景色而不加润色者。下面一首为很好的 例子: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地茫茫,风吹*低见牛羊。 看她一首小诗,倒是魔力非凡。相传一位北朝大 将,竟能藉此短短数句之力,于新败之余,收集余众 ,激励将士,使*心复振,因能重整旗鼓,杀回战场 。下面又一首小诗,为另一北族将领所作,乃咏其新 购之宝刀,其情绪风格,适与南方的恋情诗词成一对 比: 新买五尺刀, 悬著中梁柱。 一*三摩挲, 剧于十五女。 另一首则风格音调*见雄壮: 遥望孟津河, 杨柳郁婆娑; 我是胡家儿, 不解汉儿歌。 健儿须快马, 快马须健儿; 踉必跋黄尘下, 然后别雄雌。 像这样的诗歌——南北两方作品的内容与技巧之 **不同——对于吾人**研究中华民族之构成分子 ,南北二大血统之异同上,有很大贡献,值得吾人之 玩味。吾人于此*可进而了解何以具有二千年磕头历 史,习于户内生活,缺乏普遍运动,而能不追踪埃及 、罗马、希腊之后尘而退化,而崩溃。然则中国果何 以能免此厄运乎? P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