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心灵减负篇)

断舍离(心灵减负篇)
作者: (日)山下英子//中村究|译者:孙律
出版社: 中国友谊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18.63
折扣购买: 断舍离(心灵减负篇)
ISBN: 9787505734739

作者简介

生于宫崎县,毕业于久留米大学医学部。日本精神神经学会注册精神科主治医生、厚生劳动省注册精神保健指定医生、日本缓和医疗协会精神肿胀指导医生、宫崎县精神科医生协会理事。于2006年开办主治心理、内科、精神科的中村诊所。 山下英子,生于东京,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从2000年起,以杂物管理咨询师的身份在日本各地举行断舍离讲座,引起日本NHK、TBS、东京电视台、《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各大媒体竞相采访,令断舍离讲座成为社会流行话题,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全民断舍离的热潮。

内容简介

为心灵做减法,最简单的生活之道 心灵加减法 有些抑郁症患者在邂逅“断舍离’’后回归身心 俱健的状态,或是心情平复,或是重燃斗志。这也 说明断舍离多少是有用的,虽然它并不对所有的抑郁 症都有效果。 “断舍离是关于整理的吧?这和抑郁症有什么关 系?”或许会有人抱有这样的疑问,在此有必要对断 舍离稍加介绍。 断舍离通过舍弃和收拾来整理内心,是让人生变 得健康快乐的良方。 它源自瑜伽劝人放下执念的“断行”“舍行” “离行”。 与寻常的整理术明显不同,它立足于“此时”“ 此 刻”“自己”,着眼于过剩的物品,以自己与物品是 否还有关联为基准,从“彻底’’舍弃当前对自己已 经 无用的物品起步。 通常来说,家中杂乱无章往往源于物品太多,有 心整理却束手无策。面对乱局,当务之急是减少物品 。 由此一来,大扫除也变得容易多了吧。 “这是眼下我所需要的吗?” “这件物品必须放在这里吗?” “放在这里感觉会好吗?” “舍”的行动一旦展开,便可重新审视自身与物 品的关系,逐一做出选择。为了“生活”“自身”和 “人生”的井然有序,这样的训练必不可少。 此外,西服、鞋子、旧书、父母和朋友送的礼物 等虽然已被收拾干净,但什么地方放了什么物品还是 一头雾水。整理的结果就是和物品没有建立关联,彼 此陷于“停滞”状态,还会引起“堆积”的问题。 断舍离的目标是消除闭塞和停滞,营造更为轻松 自在的空间。 因此,如果存在整理后仍不能发挥作用的物品, 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吧。顾虑有朝一日还会用到,物 品被塞入柜子,再无出场机会,最终还是毫无用武之 地,只能占着空间、赖着不走。 把物品收拾整齐即可,断舍离的本意并非如此。 首先,把自己觉得“不需要、不舒服、不开心” 的东西扔掉,只留下必要的物品。由此,隐藏在物品 中的各种心结自然浮出水面,例如沉溺于过去的辉煌 、 在意他人的目光、自卑心理等。 舍弃物品,通过这类取舍选择,你可以直面 内心,找出潜意识中的“束缚”和“惯性思维”。 被禁锢的思维方式、习以为常的陋习、父母 的谆谆教诲……这类潜意识的羁绊如果影响太大, 就会把自己折磨得越来越难受。 举例来说,我们或者拼命过头,难免头脑发 热地觉得“非这么做不可”,或者过于在意他人 的目光:“如果拒绝,会被对方嫌弃吧?” 依赖心理过强,自身便难以选择。 如此一来,自信心荡然无存,或许还会陷入 自我否定的低迷状态,觉得自己对于这个世界就 是多余的。 性格与生俱来,现状难以改变,唯有意识到 自身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和价值取向,我们才可 迈出解脱的第一步。 然后,舍弃物品,把“心中的沉渣和束缚” 一并扔掉,可以找回原来的自己。 具有抑郁倾向的人容易把一切往坏的方面想, 只要一丝不安落在心头,便会荡起层层涟漪,直 至内心翻江倒海。一旦稍有不顺,仿佛全局皆损, 心情顿时大坏。 …… P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