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王国的诞生(迪士尼乐园与美国文化)

魔法王国的诞生(迪士尼乐园与美国文化)
作者: (日)能登路雅子|责编:杨轩//胡圣楠|译者:宋爱
出版社: 社科文献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8.40
折扣购买: 魔法王国的诞生(迪士尼乐园与美国文化)
ISBN: 9787520171588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基于电影的构想 如果想要理解迪士尼乐园的本质,一定不能忘记一 个事实:乐园的构造者华特·迪士尼,本职工作是一名 电影制作人。迪士尼乐园是以他 30 年来在电影制作生 涯中学到的“技法”为基础创作的“作品”。将迪士尼 乐园创作成一个立体荧幕的华特·迪士尼,将人们邀请 到他讲述的故事中来,从一个场景穿梭至另一个场景。 美国的科幻作家雷·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 )指出,迪士尼乐园是将电影和戏剧融合在一起的一种 全新的娱乐形态。制作一部电影时,制作人可以要求编 剧、导演、摄像及演员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最终 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个可以充分反映制作人水准的完 整影像作品。这么做的问题是,电影画面与观众之间依 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戏剧则通过不断在观众面前表 演营造出临场感,构建与观众的一体性。但是,戏剧的 演出总是受到某些偶然因素的影响,永远是不完整的, 在多次演出中,可能只有一次能让制作人满意,有时甚 至一次都没有。布拉德伯里认为,能够将电影的完整性 和戏剧的临场感融合在一起的,就是迪士尼乐园。 从这个角度看,迪士尼乐园正是一个不在平面银幕 上,而在立体世界中的舞台,它由活生生的员工扮演各 种各样的角色,这一点跟戏剧的世界是相通的。园内客 人目所能及的地方都是“舞台”,此外则是“后台”,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迪士尼乐园具有剧场的特性。但是, 戏剧的偶然性对华特·迪士尼这个完美主义者来说,是 一个必须回避的严重风险,所以他非常关心如何能让演 出人员的每一次表演都完美。开始规划时丛林里会出现 野生动物,为此后来都换成了机械动物。园内的游乐设 施也都逐渐变成由机械主导的电子化空间,这也反映出 迪士尼对完美、精确、可重复表演的要求。可以说迪士 尼乐园就是将制作电影时所需要的统合控制能力应用到 现实的一个宏大实验。 如果从空中俯视迪士尼乐园,就会发现它被设计成 倒三角形。四周围有城墙,从构造上来讲,从园内是看 不到外面的景色的。这里的围墙,跟电影院的黑暗环境 起到了同样的作用,它是将虚构的世界与日常世界分隔 开来的分界线。 所有美国少年的故乡 往昔美好时光里的中央大街,无论是在迪士尼乐园 里,还是在美国大众的乡愁中,都处于中心位置。它还 能唤醒人们脑海中对乡村小镇外围的纯净自然和绿色田 园风光的回忆。在原野上赤足奔跑的少年,围着少年雀 跃不停的小狗,钓鱼、野营、棒球和调皮的小恶作剧, 小镇上内心温暖的人们,还有初恋……这些正是美国插 画家诺曼·洛克威尔于 1910 年开始,在杂志《星期六 晚报》(Saturday Evening Post)的封面和日历上刊 载了半个世纪的、最美好的少年时代的景象。迪士尼和 洛克威尔祖父辈的作家马克·吐温在自传式小说《汤姆 ·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中也描绘了 这些意象。这些故事的背景舞台就是密苏里州的汉尼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