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三坊七巷(珍藏版)

海上三坊七巷(珍藏版)
作者: 贞尧仔|
出版社: 福建教育
原售价: 53.30
折扣价: 32.00
折扣购买: 海上三坊七巷(珍藏版)
ISBN: 9787533499730

作者简介

贞尧仔,近耳顺之年开始创作散文、歌词等,作品散见于各级各类报刊。歌曲作品《看见》获评为福建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优秀作品。

内容简介

一 因海而生 “闽在海中”,福州自古 是水乡。三坊七巷形出水中 ,神在海上。 先秦典籍《山海经》记 载:“闽在海中,其西北有 山。一日闽中山在海中。” 据考证,先秦时期,福州地 域处在庞大的海湾之中,越 王山(屏山)、九日山(于 山)、乌石山、惠泽山(大 庙山)及周边均是一片水乡 泽国,汉代以后渐次淤积, 浮出陆地。司马迁所著《史 记·东越列传》记载:“汉高 祖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 。王闽中故地,都东冶。” 闽越族傍水而居,城池宫殿 临水而筑。那时,福州鼓楼 区大部分地方都在江河水域 之中。明诗人王恭在《冶城 怀古》诗中所述“无诸建国 古蛮州,城下长江水漫流” ,证实古城之下水茫茫。 “思乡引飞山”之说代代 相传,又从另一个侧面佐证 福州少山峦。古之传说,基 本缘于现实需要。闽越王无 诸深谙“不习水土,必生疾 病”的道理,异地他乡,气 候环境、饮食习惯都发生变 化,面对时空大变化,只有 尽可能做到小环境少变化, 如自带乡土、自做家乡的味 道,以“换水土”,又使他乡 变“故土”,才能让故人习水 土,做到少生病,甚至不生 病。传说当年闽越王无诸, 为解族人离开山峦思乡之情 、不习水土之惑,或杜撰、 或施法,从故乡会稽“飞”来 一座山,就是如今新店桃枝 岭下的升山,即所谓的“飞 来峰”,让乡亲放眼就见故 乡山脉,他乡也成我乡,他 乡我乡是家乡,浓浓乡情伴 着建设家乡,凝心聚力在古 城村(今新店古城遗址公园 )一带安邦。明徐?《游飞 来峰诗》云:“江汇都从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