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兰州大学
原售价: 75.00
折扣价: 53.25
折扣购买: 我从1977年走来
ISBN: 9787311063665
一、本科就读于兰州大 学 1963年7月,我参加高 考,被兰州大学录取。当 时心情之激动,难以言表 。因为,当时我是本县考 入全国重点大学的第一位 高中生,受到社会各界的 关注,我暗下决心,一定 要努力学习,为老区人民 争光,为国家效力。1963 年8月29日,火车抵达兰州 ,受到兰大新生接待站高 年级同学的热情接待。当 时确有大家庭温暖的感觉 。报到之后,我被安排在 拐角楼2013宿舍,8人间 ,一住就是五年。本科期 间,感悟深刻的有几件事 : 第一,新生入学教育, 是在文科楼北头一楼阶梯 教室。说实在的,兰州大 学经济系培养什么样的人 才?上哪些课?将来干什 么?我是一头雾水。经过 入学教育,系领导薛之时 书记做了系统讲解,介绍 了系里主要的老师,对新 生提出了具体要求,解决 了我的疑惑。参观了图书 馆等设施,还组织高年级 学生介绍学习经验,本班 开展讨论等。新生入学教 育,对新生了解专业和学 校概况,热爱专业,坚定 信心,不可或缺。所以, 基于这种认识,后来在我 的高校教学生涯中,十分 重视对懵懂的大学新生进 行人学教育,不走过场。 第二,兰大经济系的教 材,除公共课外,专业课 和专业基础课基本是任课 老师自己编写的油印教材 。印象深刻的教材有刘天 怡先生的《外国经济史》 ,魏永理先生的《中国近 代经济史》等。没有统一 教材,应是高等教育不同 于基础教育的标志之一, 既有利于百家争鸣,繁荣 学术研究,又有利于开阔 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 。 第三,哲学社会科学重 视社会实践活动。我读本 科期间,兰大每年安排一 次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 活动,如到工厂、农村参 加劳动和调研活动。“文革” 前我分别参加了永登县龙 泉公社福山大队修整土地 、锄草、烧砖等劳动,以 及兰州新华印刷厂装订车 间的劳动;1965年冬天, 我参加了榆中县来紫堡公 社骆驼巷大队的社会主义 教育运动,为期半年,“文 革”初期的1966年6月底回 到学校。这些实践活动, 对了解社会基层之现实, 工农之艰辛,培养学生劳 动观点,开拓专业视野, 思考社会问题,陶冶情操 ,大有裨益。 第四,没有官场气,少 有行政化。我读本科期间 ,兰州大学校系领导听课 形成了制度,江隆基校长 每周都听课,且在听课时 间不安排学校会议。保证 时间听课,便于考核教师 ,发现问题,听取学生意 见,促进教学相长,形成 了浓郁的教学氛围,使学 校成为区别于行政部门的 学术殿堂。 在教学中,主要课都安 排学生自习时任课老师现 场辅导答疑,我们的班主 任兼辅导员是任课老师张 忠修先生,张先生为人谦 和,品行端方,教学严谨 ,大学期间,他一直是我 班的辅导员,和同学打成 一片,为人做事,堪为师 表。还有一个例子,一天 下午晚饭后,我和同班同 学赵继怀在马路上散步, 讨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 派都是“纸老虎”,那么,原 子弹是不是“纸老虎”?双方 正在争执,江校长迎面缓 步走过来,我俩上前请教 江校长,原子弹是不是“纸 老虎”?江校长和蔼地说:“ 不能笼统地说,要辩证地 看原子弹是纸老虎还是真 老虎问题。”一语指点了迷 津。以上些许感悟,从一 些方面反映出,兰州大学 是学术殿堂,不是行政机 关,没有官场气,学校的 办学思想、教学管理制度 、教材建设及教师的教学 严谨、辅导答疑等环环相 扣。这恐怕是兰州大学本 科教学质量属于全国高校 上乘的一些原因吧。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