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乡音乡情(殷耀散文自选集)

乡土乡音乡情(殷耀散文自选集)
作者: 殷耀|责编:林郁郁
出版社: 新华
原售价: 89.00
折扣价: 56.10
折扣购买: 乡土乡音乡情(殷耀散文自选集)
ISBN: 9787516648896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总是难忘怀念父亲 转眼间父亲走了已经一年多了。 俄罗斯谚语说“坟墓生荒草而湮没,忧痛随岁月以渐 逝”,哪里能够呢,老人家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脑海,好 像昨天的事情。 回忆倒没有太多悲哀,眼前闪现*多的是父亲那温暖 如阳光的笑脸。朱颜辞镜花辞树,美好的人和事毕竟*终 会归于寂灭的,这是规律。何况父亲的晚年是幸福的,儿 子媳妇、女儿女婿都很孝顺,还有孙女、孙子绕膝承欢, 逗他开心,享寿84年,人生亦足矣。 但父亲小的时候很苦。3岁的时候爷爷去世,到后来父 亲都记不住爷爷长啥样,也记不清他的岁数。那么小就失 去父爱,吃过的苦难以想象。父亲常和我忆苦思甜,7岁就 和守寡的奶奶从离托克托县城很近的苗家壕村搬到了团结 村,给人家放牛羊、打短工。起初住在搭建的简陋窝棚里 ,没有柴烧,就跟在地主牛群后边捡牛粪,晚上和奶奶把 牛粪在炉灶边烤干,储存起来能当柴取暖。 艰辛和苦难历练过的父亲特别能吃苦,父亲是村里有 名的“受苦人”。耕种耙锄、碾簸扬场………没有他不会 的农活,修渠打坝、掏壕担土…….再重的农活都压不垮他 那度弱的身躯。父亲常自豪地和我聊起年轻的时候步行到 呼和浩特再到武川去给人家拔麦子的事情,为的是挣一点 吃的。父亲还不止一次说起到呼市打工掏壕的故事,为了 多挣几角钱,**要掏出担走好几方子土。每谈到精彩处 父亲眉飞色舞,我会赶紧附和:“老爸,你真厉害!” 男儿能吃千般苦,吃苦受累使父亲变得心灵手巧。他 是村里有名的能工巧匠,除了干农活外,上梁盘炕、杀猪 宰羊、打猎捕鸟、烧窑制砖、嫁接果树、做粉条、做豆腐 …小的时候我特别崇拜父亲,觉得世界上没有父亲不会做 的手艺。我的童年撒落在了生产队的粉条豆腐坊、砖窑果 园和打麦场,这些都是父亲露过手艺的地方。记得我四五 岁的时候,每到冬季杀猪宰羊的时节,父亲要忙一个腊月 ,东家请西家叫,顺便把我抱上,我也能沾光吃一个腊月 的杀猪菜。 那个年代的农村,再加上外来户根基浅,尽管父亲吃 苦耐劳、心灵手巧,但光景一直过得烂包。打我记事起, 我们家就一直过着穷光景,特别穷。有两件事记忆犹新: 我很小的时候,夏天没有新衣服穿,父亲在地里瞅农闲时 打了好几天草籽,在供销社卖掉后换了一块布,给我做了 一件米花色的衬衫;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别的同学都买了 《新华字典》,但我没能买得起。两个月后的**放学后 ,父亲和母亲指着柜上的梳头匣子神秘地笑着,我打开一 看,是我梦寐以求的《新华字典》。为了这本定价1元的字 典,父母又辛苦地攒了两个月。 从我记事开始,贫穷就像幽灵一样折磨着父亲,作为 一家之主他得为这个家操心。包产到户的前一年,家里顿 顿只能吃玉米饼,有一次母亲看着我们兄妹三人吃玉米饼 流泪了,父亲发誓要我们能吃上小麦面。恰好第二年包产 到户,父亲像关爱我们一样关爱着庄稼,从那年以后我们 再没为吃白面而发愁,还吃上了以前我们没见过的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