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4.50
折扣购买: 莱布尼茨(伟大的思想家)(精)/悦读人生
ISBN: 9787302525264
"主编:张世英、赵敦华; 著者:英文原版主编克拉克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各著者均为美国大学著名学者。 译者:均为国内大学或研究机构的知名学者 (如罗素研究专家陈启伟、海德格尔研究专家张祥龙、怀特海研究专家李超杰等) "
On Leibniz一千零一个困惑 哥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Gottfried Wihelm Leibniz)不仅是一位学者,而且是一位活动家;不仅是一位职业外交家、矿业工程师和发明家,同时也是一位皇家历史学家和图书馆馆长。作为一名柏拉图学派的门徒,他还是一位举世闻名的哲学家和数学家,同时还是一位训练有素的律师。在上述这些领域中,莱布尼茨在不少方面取得杰出成就。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他极为充实而又活跃的一生。有一版由六卷组成的莱布尼茨著作,证明他确实兴趣广泛: 神学 哲学,包括他在科学方面的工作 数学中国历史和哲学 外交 语言学和词源学论文 这些著作绝不是莱布尼茨的全部作品,人们还在编纂出版他的著作,并且已经出版了 20卷。 莱布尼茨工作范围之广阔可以追溯到他早期的童年时代。他父亲是莱比锡大学的哲学教授。1652年,在莱布尼茨 6岁时,他父亲去世。他母亲致力于抚养和教育这唯一的儿子和他的姐姐。莱布尼茨爱好学习, 8岁时他就阅读了一位寄宿生遗留在他家房间里的两本拉丁文著作。莱布尼茨通过自学所获得的知识深深感动了与他家要好的一位朋友,这个朋友坚持要莱布尼茨的家人答应,一定要让这个孩子在他父亲的图书室里自由驰骋。幼小的莱布尼茨阅读了几乎涉及所有领域的大量知识,他掌握了拉丁文,并且学习了希腊哲学和经院哲学。在后来的生活中,他曾评价自己几乎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人。 在中学学习的最后几年里,通过学习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莱布尼茨开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他对亚里士多德作为知识条理化之手段的范畴特别感兴趣。通过这方面的研究,莱布尼茨发现了关于人类思想的符号系统观念,或者说发现了这样一种观念:通过获得一整套简单概念,所有真理都能得到证明。对这一观念的精心阐述成为莱布尼茨一生的主要工作之一,并且还影响了他的数学、逻辑学和形而上学。 1661年,莱布尼茨 15岁时,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哲学, 后来又选修了法学。他的大学毕业论文题目是《论个体化原则的形而上学争论》(Metaphysical Disputation on the Principle of Individuation)。在这部早期著作中,我们发现“所有个体都被其总体个性化”这一原则,这对莱布尼茨后来进行形而上学研究非常重要。 大约就是在这个时期,莱布尼茨开始接触近代哲学,并且他感到自己必须在近代哲学和经院哲学之间做出选择。漫步在莱比锡市郊的罗森塔尔公园,莱布尼茨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近代机械论哲学,而正是由于这一选择,他决定研究数学。 1666年,莱布尼茨 20岁时,莱比锡大学以他过于年轻为由,拒绝授予他法学博士学位,因此他转到了纽伦堡的阿尔特多夫大学。在这里的第二年,他被授予法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论法律中的一些棘手案例》(On Difficult Cases in Law),发表于 1669年。 大约在这一时期,莱布尼茨决定学习一些炼金术知识。当他发现他难以揭开炼金术之谜时,他就从那些讲述炼金术的著作中找了一大堆极为晦涩难懂的术语。用这些连他自己都不理解的措辞,他给这个秘密团体的首领写了一封信,声称他拥有渊博的炼金术知识。结果,这一诡计很奏效,他被接受加入这一秘密团体,甚至担任了该团体的秘书,并从该团体领取薪水。这件事表明,莱布尼茨对自己的能力抱有充分的自信,这也正 是他整个人生的一个鲜明特征。 美因斯 1667年,莱布尼茨遇到了美因斯选帝侯的首相博因堡男爵(Baron von Boineburg)。年轻的莱布尼茨给男爵留下了极为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以致男爵在选帝侯服务机构中为他觅了一个职位。与此同时,阿尔特多夫大学也给莱布尼茨提供了一个教授席位,但他婉言谢绝了,他转而接受了选帝侯法律顾问助手的职位。此后,莱布尼茨毕其一生为贵族和君主工作。 作为接受这一职位的结果,莱布尼茨撰写了几部法学论著,其中包括《讲授和学习法学的新方法》(A New Method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Jurisprudence)。该书包含许多当时的法律中正在失去的东西。另外,他还起草了一个改革德国法律的草案。德国法律是由各种不同法系的法律所组成的大杂烩,其中有罗马法、习惯法以及德意志各州的法律。为了使法律制度体系化,莱布尼茨希望用几个基本原则来界定所有法律概念。这是从法律上返回到他关于人类思想的符号系统观念的一个梦想。 在这一时期,莱布尼茨开始着手制订普遍知识体系的计划。这一梦想对他所从事的博因堡男爵的图书馆馆长的工作影响颇大。用男爵大量的藏书作样板,莱布尼茨根据学科内容编制了一个书目,这一工作在当时那个时代还是相当新奇的。他还请求许可他为其他主要的图书馆编制同样的目录,但总是受到拒绝。他也曾设想搞一个主要刊物,其中包括所有新的重要图书的摘要,帮助图书馆管理人员选择购买书籍,但是,他提出的两次申请都遭到了拒绝。 1669年,莱布尼茨写了一篇短文,试图解决波兰王位的继承权问题。 1668年,波兰国王退位,几个觊觎王位者想得到王位。莱布尼茨所采取的解决办法是,论证波兰应该变成一个共和政体,并且应该通过选举选出一位觊觎王位者领导这个国家。 大约在这一时期,莱布尼茨写了一篇文章给博因堡,题目是《反对无神论者的自然忏悔录》(Confessions of Nature against Atheists),在其中他试图证明上帝的存在和灵魂的不灭。他在一家小旅馆写成这篇文章,随后寄给博因堡,但没有署名。神学家斯皮策尔( Spitzel)1669年出版了这篇论文,但并不知道作者是谁。莱布尼茨还应博因堡的请求写了一篇《为三位一体论辩护》(Defence of the Trinity)。莱布尼茨是一位天主教徒,而且是重新联合德国天主教和路德宗教会两派的热心促进者。这一促使两派统一的方案成为莱布尼茨毕生从事的重要事业。 1670年,莱布尼茨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哲学著作 —即为意大利人道主义者 M.尼佐留斯( Marius Nizolius)1553年出 版的一部书再版时所写的一个序言和一些注释。尼佐留斯在其 著作中对经院哲学家和亚里士多德进行了抨击,亚里士多德在哲学界占统治地位已达几个世纪之久。在这篇序言中,莱布尼茨指出,他并不从根本上反对自己的经院哲学背景。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这正是他和其他近代哲学家们相区别的特征之一。 1671年,莱布尼茨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自然哲学或物理学著作。这部著作的题目是《物理学新假说》(A New Physical Hypothesis),全书分为两个部分。莱布尼茨把第一部分,即关于运动的一般原理,献给巴黎研究院。而第二部分,即关于运动的具体原理,他则献给伦敦皇家学会,并把这一部分送给这家皇家学会。由于自己兴趣广泛,莱布尼茨热心地参加这些研究会的活动,并因而在后来取得丰硕成果。再后来,莱布尼茨打算组建自己的研究会。 这一时期,知识交流的主要媒介是个人之间的书信往来。莱布尼茨是一位热情的书信写作者,他的庇护人博因堡也是如此。他帮助莱布尼茨与整个欧洲的智士仁人建立了密切联系。用这种方式,莱布尼茨建立起一个与数百人联系的通信网。他保存这些往来信件已成为癖好,有 1500多封信被他保留下来。正是靠这些信件,加上他的私人笔记,我们才获得了有关他的大部分哲学思想。莱布尼茨也试图解决“三十年战争”后法国对德国的威胁问题。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是一个统一国家,也是欧洲大陆的主要力量。与法国截然不同,现在我们所说的德国在当时 却是由数百个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缺乏忠诚的邦国组成。莱布 尼茨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方案来削弱法国经济的增长。他曾提出用由西印度生产的糖做成的廉价朗姆酒去切断法国白兰地的销路。他还为法国提出一个入侵埃及,去打击“异教徒”的计划,以此来分散路易十四对德国的注意力。博因堡赞赏他的计划, 1672年春天派他去巴黎,以便在法国政府面前兜售这些计划。 巴黎 到巴黎后不久,莱布尼茨就与著名的哲学家阿尔诺(Arnaucl)和马勒伯朗士( Malebranche)以及数学家惠更斯(Huygens)交上了朋友。他能够接触到笛卡尔和帕斯卡尔未 曾发表的著作。笛卡尔的某些著作还是通过他所抄录的手抄本 才得以保存下来的。 "马克思、黑格尔、罗素、荣格等78位国外哲学大师的主要思想与精彩作品!了解重要的西方哲学家、感悟哲学大师精髓的上佳之选! 《伟大的思想家》丛书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又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哲学家的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的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 本套丛书每本都用短短的一百来页概述一个哲学家的整个哲学体系,没有让你阅读原著的迷惑,脉络清晰,通俗易懂。 本套丛书虽不能帮你解决困境,但伟大的思想家留下的思索,会给予你慰藉和力量,让哲学理性的光辉照亮人生之路。 张世英、赵敦华主编。张祥龙、刘清平、郝长墀、袁银传、李超杰、方旭东、周伟驰等知名学者鼎力推荐!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校30名师联名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