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道韵(木直斋书文集)

禅心道韵(木直斋书文集)
作者: 赵汉阳
出版社: 西泠印社
原售价: 10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禅心道韵(木直斋书文集)
ISBN: 9787550826243

作者简介

赵汉阳,字天河,别署木直斋主人。1969年出生,浙江新昌人。美术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文化产业管理“三本”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主要学术成果: 2002年,在《美术报》发表《巧用实物形状制作工艺贴画》: 2003年,在《美术报》发表《把玩“墨色”趣味临摹》: 2003年,在《中国中小学美术》发表《刻纸画》: 2004年,在《中国美术教育》发表《“三性四步”水墨画教学体系的实践和研究》: 2008年,在《中国美术年刊》发表《儿童美术教育误区剖析》: 2009年,在《少儿美术》发表《同质异型一案三备——一次教研活动的启示》: 2010年,在《中国美术年刊》发表《“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研究》 2013年,在《少儿美术》发表《“电光声色”忧与喜——基于多媒体“负”作用的若干思考》: 2015年,在《少儿美术》发表《美丽的“点·线·面”——低年级学生“纯元素”造型探索课例》: 2015年,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出世入世·随想录》。

内容简介

石头希迁之下,历天皇道悟、龙潭崇信至德山宣鉴。 德山宣鉴,俗姓周,简州(今四川简阳市西北)人。 少出家,初精究律学,贯通性相诸经,常讲《金刚经》, 时称周金刚。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六祖以后, 禅宗以之印心。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对慧能 之变革是这样评价的: 达摩原以《楞伽经》能显示无相之虚宗,故以授学者 。其后此宗禅师亦皆依此典说法。然世人能得意者少,滞 文者多。是以此宗后裔每失无相之本义,而复于心上着相 。至四世之后,此经遂亦变成名相。于是哲人之慧一变而 为经师之学,因而去达摩之宗愈远。《金刚般若》者言简 意深。意深者谓其赅括虚宗之妙旨。言简者则解释自由而 可不拘于文字。故大鉴禅师舍《楞伽》而取《金刚》,亦 是学问演进之自然趋势。由此言之,则六祖谓为革命,亦 可称为中兴。革命者只在其指斥北宗经师名相之学。而中 兴者上追达摩,力求“领宗得意”,而发扬“南天竺一乘 宗”本来之精神也。 话说这位周金刚听说南方禅门也以《金刚经》为教本 ,而且居然法席兴盛,很不服气:“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 ,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 性成佛,我当搂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 他刚到湖南澧阳境内,便受到了一个卖饼婆子的诘难 。 宣鉴饥饿,向婆子买饼做“点心”。 婆子指着宣鉴的担子问:“和尚讲的什么经?” “《金刚经》。”宣鉴回答。 婆子说:“我有一个问题,你如果答得出来,我就施 予你点心。如果回答不出,你就挑着这些经书到别处去吧 !《金刚经》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 心不可得’,不知道上座您要点哪个心?” 出乎意料,一个极其寻常的乡野妇女,竞提出如此让 人不易说得清楚的问题。他懒得与婆子饶舌,当然也说没 有买到饼做“点心”。 到了龙潭,他仇视“南方魔子”的心情又上来了,走 进崇信的法堂,便高声喊道:“久闻龙潭大名,一旦来到 此地,潭又不见,龙又不现。” 端坐在法堂禅座上的崇信只是欠了一下身子,冷冷地 说法了一句:“可你已亲自到了龙潭。”宣鉴竟然被这一 句简单的回答给“镇”住了。既然已经到了龙潭,身在龙 潭之中,却熟视无睹,还找个什么呢? 宣鉴还有什么话好说呢?对乡野村妇的诘难,还可以 推说是胡言乱语,但现在他不服不行了。于是,他便住了 下来,开始参习“南顿”。 倒掉瓶中的脏水,才能装进美酒——圣人与凡夫就差 “放下我执”这一步。 在崇信禅师犀利的机锋面前,宣鉴放下了傲慢,终于 青出于蓝——开启云门、法眼的宗源。 德山宣鉴禅师主张“无心无事”,随缘任性,经常用 棒喝来猛截学人的情思理究,“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