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藏美(精)

故宫藏美(精)
作者: 朱家溍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31.90
折扣购买: 故宫藏美(精)
ISBN: 9787101096484

作者简介

朱家溍,文物鉴定家、清史专家、戏曲研究家、古代美术史家。自1946年起在故宫工作57年之久,并向国家捐献了大批家藏古代珍稀文物和古籍善本。

内容简介

关于雍正时期十二幅美人画的问题 《紫禁城》1983年第四期(总第二十期)所载《 雍正妃画像》,系黄苗子先生撰文,故宫博物院提供 照片。这十二幅画,故宫博物院很早就公开陈列过。 关于画像的名称问题,最早也是我说过:“可能 画的是雍正的妃。”因为画中墙上有“破尘居士”题 字,并钤“圆明主人”玺等,都说明是雍正的亲笔; 而画中室内外的背景都是写实的画法,并且地道是那 个时代的家具陈设;所绘人物面貌也近似肖像的画法 ,因此我这个估计就被许多同事所认可,并且曾以《 雍正十二妃》的画名出现过。 我记得我还曾经纠正说:“我虽然说可能是雍正 的妃,但看来只是四个女子的面貌,不像十二个女子 的面貌。”黄苗子先生受《紫禁城》双月刊编辑部的 约请,撰文介绍这十二幅画像时,还和我电话联系过 ,他同意我的看法,没写十二妃,把题目写作“雍正 妃画像”。 这十二幅画自从我说过“可能是雍正的妃”,多 年来“可能”二字逐渐被人去掉,演变为就是雍正的 妃。在黄苗子先生撰文和我电话联系时,如果我还坚 持必须说明仅仅是“可能”,那么黄先生一定会重视 我的意见,文章题目也就不会定为《雍正妃画像》, 而我当时没有坚持,现在我先向苗子先生检讨我的错 误。 今年(1986)因为研究清代木器家具的制作,看 到清代内务府档案中木作的记载,其中有一条:“雍 正十年八月二十二日,据圆明园来帖,内称:司库常 保持出由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围屏上拆下美人绢画十二 张,说太监沧州传旨:着垫纸衬平,各配做卷杆。钦 此。本日做得三尺三寸杉木卷杆十二根。”根据这条 档案材料,昔日往事记忆犹新,当年我曾在延禧宫库 房工作时,为这十二幅画编过目。 记得这十二幅画是托裱过的,但没有天杆,没安 画轴,当然也没有轴头,除画心本幅以外,只是四周 有绫边,托裱相当薄软,平整毫无浆性,每幅画有一 根杉木卷杆,比一般画轴要细得多。最近居然我还找 出了当年我自己写的编目笔记,记载的尺寸和上述档 案完全相符。这十二幅画每幅用杉木卷杆卷着,收贮 在库房很多年,除我以外,凡当年在延禧宫库房管理 过书画的同事,一定还有人记得此情形。这十二幅画 正式托裱成轴是近年的事。 当初只是根据画的时代特点和题字,估计有可能 画的是雍正妃,现在新发现了这条档案,已经证明没 有这个可能了。因为根据清代内务府档案记载惯例来 分析,凡“裱作”托裱妃嫔们的画像,都是记载为“ 某妃喜容”“某嫔喜容”“某常在喜容”等等,都是 书以名号的,最概括的写法,也要称之为“主位”。 以这十二幅画而论,如果是雍正之妃,或雍亲王时期 的侧福晋,无论当时她们是活人还是已经死去的,最 低限度当年也曾经是侧福晋,那么到了雍正十年,在 档案上也要概称为“主位”,不能写作“美人绢画十 二张”。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十二幅不是雍正妃 的画像,只是“美人绢画十二张”(图二十、二十一 )而已。 这十二幅画中的题字,很明确是尚为雍亲王时期 的胤祯亲笔,当年贴在圆明园深柳读书堂围屏上的。 画中的家具和陈设都是写实,例如那“黑退光漆”“ 金理钩描油”“有束腰长方桌”“彩漆方桌”“波罗 漆方桌”“斑竹桌椅”“彩漆圆凳”“黄花梨官帽椅 ”“黄花梨多宝格”,桌案和多宝格上陈设的“仿宋 官窑”瓷器、“仿汝窑”瓷器、“郎窑红釉”瓷器, 以及“剔红器”“仿洋漆器”和精致的紫檀架、座等 等,都是康熙至雍正时期家具和陈设最盛行的品种。 对于这十二幅画,现在我有个建议,应另取一个 名称,是否可以叫作《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十二幅 ,或者叫作《深闺静晏图》十二幅。 P80-82

朱家溍作为文史大家,故宫文物鉴定大家,又生长在一个文物收藏的世家,他一生寓目过大批国宝级文物,他凭借自己这一得天独厚的经历以及渊博的文物学养,写就《故宫藏美》一书,详尽谈论了古代书画的流派风格演变和收传次序;古代文物的真赝辨识;古代工艺美术的形成和流派;谈古代戏曲的开端和传承。是一部关于古代文化艺术鉴赏的权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