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拂夜奔(精)

红拂夜奔(精)
作者: 王小波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5.00
折扣购买: 红拂夜奔(精)
ISBN: 9787530216583

作者简介

王小波(1952—1997),1952年生于北京。1968年到云南插队。后在山东转插,做过民办教师。1973年在北京当工人。 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本科,1986年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曾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在当代中国作家中,从没有人像他那样获得数不清的赞誉和追捧,从没有人像他那样有无数青年自愿充当其“门下走狗”。他的小说为读者贡献了现代汉语小说前所未有的阅读快感,他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别样的世界;他的杂文,幽默中充满智性,为读者打开一条通向智慧、理性的道路,被一代代年轻人奉为精神偶像。 他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亦是一位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代表作有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小说《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其中《黄金时代》《未来世界》分别获第13届、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蕞佳编剧奖。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在本章里一再提到一个名称“领导上”。在一本 历史小说里出现这种称呼,多少有些古怪。作者的本 意是要说明,“领导”这种身份是古而有之。 一 李靖、红拂、虬髯公世称风尘三侠,隋朝末年, 他们三人都在洛阳城里住过。大隋朝的人说,洛阳城 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城市;但唐朝的人又说,长安是 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城市;宋朝的人说,汴梁是古往今 来最伟大的城市,所以很难搞清到底哪里是古往今来 最伟大的城市。洛阳城是泥土筑成的,土是用远处运 来的最纯净的黄土,放到笼屉里蒸软后,掺上小孩子 屙的屎(这些孩子除了豆面什么都不吃,除了屙屎什 么都不干,所以能够屙出最纯净的屎),放进模板筑 成城墙,过上一百年,那城就会变成豆青色,可以历 千年而不倒。过上一千年,那城墙就会呈古铜色,可 以历万年而不倒。过上一万年,那城就会变成黑色, 永远不倒。这都是陈年老屎的作用。李靖、红拂、虬 髯公住在城里时,城墙还呈豆青色。这说明城还年轻 。可惜不等那城墙变成古铜色,它就倒了,城里的人 也荡然无存,所以很难搞清城墙会不会变成黑色,也 搞不清它会不会永远不倒。洛阳城墙筑好之后,渐渐 长满了常春藤。有一些好事的家伙派人把藤子从墙上 扯下去,墙上就剩下了细小的藤蔓,好像四脚蛇断掉 的尾巴。与此同时,被扯下墙的常春藤在地上继续生 长,只是团成了团。有些叶子枯萎凋落,有些叶子却 蓬勃向荣。这些藤子在地下,就像一堆堆的垃圾,而 立着的城墙却被断裂的藤蔓染上了花纹,好像一匹晾 在空中的蜡染布。然后又有些人觉得有花纹的城墙不 好看,又派了一些人出来,举着绑了刀片的竹竿,把 花纹都刮掉了。久而久之,城墙上就被刮出了好多白 斑,好像脸上长了癣。我不明白既然一堵墙已经修了 出来,为什么不能让它好好待着——人活着受罪,干 吗让墙也受罪呢? 李靖他们住在洛阳城里时,这里到处是泥水。人 们从城外运来黄土,掺上麻絮,放在模板里筑,就盖 成了房子。等到房子不够住时,就盖起楼房,把小巷 投进深深的阴影里。洛阳的大街都是泥的河流。那时 候的雨水多,包铁的木车轮子碾起地来又厉害,所以 街上就没有干的时候。泥巴在大街上被碾得东倒西歪 ,形成一道又一道的小山脊,顶上在阳光下干裂了, 底下还是一堆烂泥,足以陷到你的膝盖。那些泥巴就 这样在大街上陈列着,好像鳄鱼的脊梁。当时的人们 要过街,就要借助一种叫拐的东西。那是一对带有歪 杈的树棍,出门时扛在肩上,走到街边上,就站到杈 上,踩起高跷来。当时的老百姓都有这一手,就像现 在的老百姓都会骑自行车一样。谁也不知道将来的老 百姓还会练出什么本事来—假如需要,也许像昆虫一 样长出六条腿。当然,各人的道行有深有浅。有人踩 在三尺短拐上蹒跚而行,也有人踩在丈八长拐上,凌 空而过。比较窄的街段上,有些人借助撑杆一跃而过 。在泥水中间,又有无数猪崽子在游荡。老百姓和猪 就这样在街上构成了立体画面。除此之外,还有给老 弱病残乘坐的牛车,有两个实心的木头轮子,由一头 老水牛拉着,吱吱扭扭,东歪西倒。从城东到城西, 要走整整半天。假如它在路中间散了架,乘车的都要 成泥猪疥狗。不是老百姓的人坐在八匹马拉的轿车里 呼啸而过时,泥水能溅到路边的店铺里面。正如今日 有些豪华轿车跟在你自行车后猛按喇叭,嫌你聋得还 不够快。老百姓总是恨非老百姓,这是原因之一。( 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