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5.00
折扣购买: 语之可13.万里写入襟怀间(精)
ISBN: 9787521204209
学者、媒体人、文史作家等。
向左转:老舍在美国 李伟 1949年6月,纽约,老舍对石垣绫子说:“中国*****可以掌握好、治理好全中国……我仍是中国的作家,光在美国写不出什么东西的。不和中国民众共同生活,耳畔消失了华语的乡音,那么我写不出真正的文学作品。”他*后说:“中国已经有希望了。我要尽快回到中国去。” “放青儿” 1945年8月,抗*战争胜利。流亡于重庆的文化人也开始陆续回家。但老舍一家仍客居重庆的北碚,他无家可回。? 来重庆前,他的家在山东济南,早已被**飞机炸毁。母亲也在战争期间病逝于北京。老舍是自由职业者,不愿回到南京去,说那儿没他的事。虽极想回北京,但去了也无事可干。于是,利用难得稳定的时间,他决定留在重庆,继续写《四世同堂》的第三部——《饥荒》。另外,作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实际负责人(总务部主任),他需要处理“文协”的善后事宜。? 老舍并不从“文协”拿薪水,一家生活全靠卖文为生。他很穷,居无定所。无论酷暑寒冬,总是在那个缺少阳光的小房间里,*复一*埋头写作。老友罗荣培来了,他请客吃饭,就要去当掉身上的袍子。因为营养**,他患上了贫血,经常头晕而无法工作。香烟都只能单支地买。? 好友宁承恩后来在回忆文章中描述了老舍的窘况:“他的小说卖出去的时候法币还值点钱,两三年后币值跌落不堪,等法币到了老舍手中,那些法币就买不了几碗面。老舍一辈子穷。他说世界上‘*伟大的一个字——饭——给我时间与饭我能够写出较好的东西,不信咱们就试试’。但是几十年没人能接*他的挑战。” 这一年的10月,在*大多数会员的要求下,“文协”决定改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继续存在下去,老舍暂时还无法卸任。“文协”成立于1938年3月,在武汉,当时冯玉祥将*和周恩来共同推举老舍任总务部主任,负责*常工作。“文协”是当时*大的全国性文艺组织,会员囊括了左中右各类文人。为了协调国共之争,协会不设**和副**,因而老舍也是实际的负责人。老舍之所以走上前台,一方面在于他的知名度与文学地位,*重要的,则是其无*、无派的自由主义身份。? 在战后的重庆,老舍一面写小说,一面继续以文化界**的身份阻止内战,推动和平、**建国。他与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三十多位文化人一道,在《陪都文艺界致政治协商会议各会员书》上签字,要求结束一*专制,废止*化教育,取消豢养特务政策。同时,他还联络会同众多作家,通过赛珍珠向美国作家发出公开信,请求他们尽力阻止美国卷入中**战。? 就在致信赛珍珠后不久,1946年1月,老舍收到了美国***的邀请,赴美讲学一年。同行的还有剧作家曹禺。? 老舍与曹禺所参加的项目,全称“**教育和文化交流计划”,归美国***负责,其肇始于1940年,*初面对的只是拉美**。“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加强中国抗战援助,**于西半球以外,特辟对华关系项目,在教育、公共健康、卫生、农业和工程学诸领域,给学界人士以切实支持。 1942年9月,汉学家费正清代表美国**,经印度和昆明抵达重庆,直接介入对华文化关系规划。他认为: 中国人会像*本人曾做过的那样,接*我们的科学技术。……当然,要把中国变成跟美国一样,并不是我们的目标,而且也不可能。但我们的目标,是要在美中两国之间建造一个共同的立场。 ? 正是为了“共同的立场”,1943—1947年,共有二十六位中国知识分子,分四批*邀赴美。前三批参加者主要是知名大学教授,比如金岳霖、费孝通、陈序经、杨振声、林同济、梅贻宝、严济慈、陶孟和等。唯独*后一批,也就是1946—1947年的入选者,不光有张孝骞、侯宝璋和赵九章等五位学者,另外还有三位文艺家,即老舍、曹禺和叶浅予,他们分别代表中国的小说、戏剧和美术界。? 文艺家*邀请,也是费正清的主意。他说:“美国人在系统地阐述我们美国文化的价值准则,即我们现在称之为**生活方式上,一直落后于形势的要求。”就在美国向老舍发出邀请前,苏联已经邀请了郭沫若、丁西林等左翼知识分子访问苏联。所以,美国对老舍的邀请也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 老舍的自由主义身份使他获得了美国**的关注,他是**的“自由主义”作家。他曾公开多次表示过:“我不是***,也不是***,谁真正抗战,我就跟谁走,我就是一个抗战派。”法国研究者保尔·巴迪写道:“战前中国的作家中拒*听命于*派的并不很多,但老舍是其中之一,他竭力捍卫自由的价值:如人类的尊严,民族的独立和个人的自由。”当时,美国步苏联后尘,面对的只能是中间派,其中*有影响的就是老舍。 选择老舍很可能也是出于费正清的偏爱。老舍之子舒乙,曾经*斯坦福大学之邀访问美国,探寻老舍在美国的足迹。他在美国主要图书馆中,找到了大量老舍的书籍。1949年以前的老版本,美国收藏了一百三十三种。其中哈佛燕京图书馆中就收藏有大量抗战时期的老舍书籍,不少是在重庆用土纸印刷,这些书都出自费正清之手,上面有他捐赠的标志,是他当年由重庆收集带回美国的。还有一些是老舍的赠书,署有老舍的签名,也就是说,费正清在华期间专门研究过老舍,熟悉他的作品。? 在费正清的专著《美国与中国》中,他介绍中国文学,**十一部译成英文的中国著作,有长篇小说,也有短篇小说选集,其中老舍著作所占比例,远在他人之上。五部古典文学中,《**梅》的艾吉敦译本,是老舍在伦敦当老师时,帮助翻译而成。六部现代文学作品中,和赛珍珠的《大地》并列的,就是《骆驼祥子》。王际真编译的《当代中国小说选》里,所收老舍作品也*多,包括五个短篇。以余英时的观点看,费正清这部书,是“一部销行很广、影响很大的著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差不多成了美国一般知识阶层认识中国的一本入门书”。因而也可以说,老舍能进入美国文坛,费正清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实,在老舍赴美前一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已翻译成英文,由雷诺·希区柯克公司(ReynalHitchcockCo.)在美国出版,被选为“每月畅销书”。老舍虽在**穷困不堪,但在美国已经有了很高的声望。? 《骆驼祥子》的翻译者是伊凡·金(EvanKing),原名罗伯特·S.沃德(RobertS.Ward),曾在美国驻华领事馆工作。他在翻译过程中,却违背了老舍的意图,把悲剧的结尾改成了大团圆,祥子和小福子都活了下来。翻译者还杜撰了一些新的情节,在小说结尾,临刑的清华女生,一路高呼着“出版自由”“打倒秘密警察”“反对奸诈政客出卖正义”“驱除***败”和“***”等口号。在这部盗译的《骆驼祥子》中,美国人似乎从中感*到了“美国**”的意味,将老舍幻想为“自己人”。但遗憾的是,无论费正清还是其他***官员,都辨识不出这些进步女生,还有她的口号,并不属于老舍,而是出自翻译者,也是他们的外交官同事沃德之手,其目的在于逢迎本国读者的趣味。而当时老舍也并不了解自己的作品已被篡改。? 就老舍而言,他对这次美国之行充满了期望。在临行前他对《上海文化》杂志的朋友王敬康谈起此行的目的:“**,希望能积极沟通中美两国的文化,以促进邦谊。其次,希望好莱坞在采取他的小说摄成电影时,他希望收集一笔款子,能对**文化人做一点有益的工作。”在老舍出发前,出版商雷诺·希区柯克已经答应支付《骆驼祥子》的版税,同时已有电影公司考虑将其搬上银幕。? 另一方面,老舍内心深处对于美国的**制度十分期待,他也希望中国能真正走上**之路。? 近年来,马里兰美国**档案馆发现了老舍呈送给美方的“访问计划书”。在这份计划书中,老舍赞扬了美国的**制度,他认为中国虽有上千年文明,“却在**制度方面,仍是一个刚刚蹒跚学步幼童的民族”。所以,“在艰辛的**复兴和建设中,我相信,我们需要付出很多,但需要吸纳的则*多……我衷心期望,能把在美国学到的一切,传递给我的同胞,对促进两国互相理解,略尽绵薄之力”。? ☆历史中的名人书写具有厚重底蕴和吸引眼球的双重价值,不失为当下公共生活的一个宝贵注脚。 ☆“文史之旨趣,家国之气象” ☆兼具史料性、思想性、文学性 ☆以文艺美浸润身心用思想力澄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