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人民日报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4.19
折扣购买: 历史的红色纹理(献给新中国的70篇)
ISBN: 9787511561848
石英,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人,少年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内做机要密码电报工作。后考入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先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副总编、《散文》月刊主编、天津作家协会副主席、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等职。现为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石英创作甚丰,且题材广泛,素有“多栖作家”之称。在大学中即有中篇小说《文明地狱》、文学传记《吉鸿昌》等问世;至今创作长盏不衰,可谓著作等身,许多媒体称之为“文学常青树”。 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火漫银滩》、《同在蓝天下》、《离乱之秋》、《密码》、《公开潜伏》、《人性伏击》、《人性磁场》、《真伪人生》、 《追不回来的岁月》等;短篇小说《石英精短小说选》等;散文集《秋水波》、《母爱》、《石英散文选》、《石英美文选》、《当代散文大家丛书石英卷》、《老兵大家丛书石英卷》、《石英军事散文选》、《石英京剧艺术散文》等;诗集《故乡的星星》、《当代正气歌》、《石英精短诗选》、《走向天安门》、《石英红诗选》等;文化艺术随笔有《文史与人生》、《古往今来》、《石英杂文随笔选》、《石英人性文化随笔》等;文艺评论集有《怎样写好散文》、《散文写作的成功之路》、《文心的合鸣》等;各种门类作品七十部,一千五百万字。
闪光的征程(四章) 井冈山——永恒的制高点 井冈山,我去过多次的名山。这座名山极为难得之处 在于:它既是中国的革命圣地,又是风景卓然的旅游胜地 。 但当我来到这里就会自然而然地欣赏它的风景,而景 仰它的非凡历史、感受它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意义则具有 更沉重的分量。 我愈来愈深切地感到:当年毛泽东选取井冈山作为中 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具有何等睿智的眼光!井冈山的 海拔并不算太高,但整个山区横跨两省若干县份,可谓赣 湘之脊;山势绵亘于罗霄山脉中北段,号称“八百里井冈 ”。当敌人咄咄逼人,欲将处于弱势的革命力量扼杀于建 军初期时,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随后与朱德、陈 毅等南昌起义转战千里的一支军队会师)指点井冈,抢占 两军搏斗中的制高点。上了井冈,无异于跨上了千里坐骑 ,便进退自如。比之于敌人,他们的武器当然也处于劣势 ,但硬是以“汉阳造”和梭镖挑破厚重的阴霾。我去遍了 井冈著名的五大哨口,不知怎么竟产生了这样一个感觉: 好似一只巨手叉开五指,有力地叩响了时代的先机! 黄洋界,被视为五大哨口之首。凡来井冈山的游人无 不亲临此地,以感受井冈山的形胜,俯视山下的险峻。人 们常说“自古华山一条路”,其实,井冈山黄洋界下面也 是自古一条路。时间的先后,分秒之差在这里都有意义, 可以说是:先登则生,后上则死。当时,哨口上仅有的一 门迫击炮极具传奇色彩,几发炮弹中有的还是哑弹,仅一 发命中恰好端掉了敌军的指挥部。我总觉得这仅有的一门 迫击炮无异于是一只报晓的金鸡。不在形似,重在神似, 它一声长鸣,便在关键时刻扭转了局势。 数千人乃至上万人的队伍得以发展壮大,首先需要生 存的条件,而吃饭是最起码的一条。靠谁?当然不能离开 群众的支援,但只靠伸手是不行的,每个战斗者也是自谋 食者,而且在那时肯定得官兵一起动手。在这方面,朱德 是一个典范和带头人。他自幼用熟了扁担,并与红米和南 瓜亲和,因此经常要和大伙一道去山下挑。半山上那棵歇 凉的树与朱德的扁担同样有名。这棵树正处于风口,可以 想见那清风自然是天天吸吮着“挑夫”们汗珠的气息。它 当会看见:首长和士兵肩头上都有同样负重的印记。这印 记,如果视为那个特定时期革命军人的“肩章”亦未为不 可。只是这“肩章”不需任何人设计,而是负重者自己赋 予的特定标识。 在毛泽东故居门前的一块台地上,有一方偌大的石头 ,据说毛泽东当年喜欢坐在这里读书,因此今名为“读书 石”。这“读书石”立地很稳,承托着读书人凝重的神思 。假如说革命者产生了饥渴之感,就不仅是需要粮食和水 ,那粗糙的书页上的闪亮文字更能令人奋起。在这里,读 书与著述很难严格区分,实际上,毛泽东在战争实践中创 造的军事原则已在这里开始孕育。从容、镇定、灵活,相 机歼敌,“读书石”也是镇山石。“敌军围困万千重,我 自岿然不动。”至今这读书石还在诉说当年情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