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桔灯/语文新课标基础必读丛书

小桔灯/语文新课标基础必读丛书
作者: 冰心
出版社: 浙江教育
原售价: 23.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小桔灯/语文新课标基础必读丛书
ISBN: 9787553650791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瑩。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她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她创作的主旋律,代表作《繁星》《春水》《寄小读者》《小桔灯》等,影响了中国几代人。同时,她的译作《先知》《沙与沫》《吉檀迦利》等,也是**的精品。

内容简介

腊八粥 从我能记事的*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 初八,母亲就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 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 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 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 ,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 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院煮来供佛的— —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 通行。因为借这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 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后,她叹一口气说 :“我的母亲是腊八这**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 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 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 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 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九三○年一月七*逝世的,正巧那 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 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 上十八种的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 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近的十年,我们 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子淡 忘了。 今年“腊八”这**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 代几个孩子,围在桌子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 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 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 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 :“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 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 么还找这个麻烦?” 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 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 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 八粥。现在我们为了纪念我们敬爱的***、周爷爷 ,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 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 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 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 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历纸,在一 九七六年一月八*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 八*”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 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表,就是腊八!” 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 剥起花生来。 一九七九年二月三*凌晨。 灯光——为《东方少年》创刊而写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总给人一种温暖,一种慰藉 ,一种希望。因为从家家窗户射出来的光明,是这片 大地上人们醒起的信号,是灿烂阳光的前奏! 我的卧室是朝南的。我的*紧挨着北墙,从枕上 总能看见前面那一座五层楼的宿舍,黑暗中就像一堵 大灰墙似的。 近来睡眠少了,往往在黎明四五点钟醒来,这时 天空沉黑,万籁无声,而我的心潮却挟着百感,汹涌 而来……长夜漫漫,我充分地体会到古人诗中所说的 “秋宵不肯明”的无聊滋味。 这时对面那座楼上忽然有一扇窗户亮了!这一块 长方形的桔红色的灯光,告诉我,我不是一个独醒的 人!我忽然心里感到说不出的快乐。 白天,我在楼下散步的时候,在我们楼前奔走踢 球的男孩子,和在我窗外的松树和梨树之间拴上绳子 跳猴皮筋的女孩子,他们和我招呼时,常常往前面一 指说:“我们的家就在那座楼上,你看那不是我们的 窗户!” 从这扇发光的窗户位置上看去,我认出了那是央 金家的盥洗室。这个用功的小姑娘,一早就起来读书 了。 渐渐地一扇又一扇的窗户,错错落落地都亮了起 来。强强,阿卜都拉他们也都起来了,他们在**充 分地休息之后,正在穿衣、漱洗,精神抖擞地准备每 天清晨的长跑。 这时天空已从深灰色变成了浅灰色,前面的大楼 已现了轮廓,灯光又一盏一盏地放心地灭了。天光中 已出现了鱼肚白色,灿烂的朝阳,不久就要照到窗前 的书案上了。 灯光已经完成了它的“阳光的先行者”的使命, 我也开始了我的宁静愉悦的**。 P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