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讲道理:反击谬误的逻辑学训练(修订精装)

好好讲道理:反击谬误的逻辑学训练(修订精装)
作者: (美) T.爱德华·戴默(T. Edward Damer)
出版社: 山西人民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6.10
折扣购买: 好好讲道理:反击谬误的逻辑学训练(修订精装)
ISBN: 9787203127819

作者简介

T.爱德华·戴默(T.Edward Damer) 弗吉尼亚州埃默里和亨利学院哲学教授。因长期任教于学院,声誉卓著, 1991年,埃默里校友会特为他颁发了 James A. David Faculty Recognition 奖,以表彰他的卓越教学。

内容简介

学点逻辑 又一本讲逻辑的书——真的需要吗?一百多年前,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查尔斯·皮尔斯说,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对论证的技艺足够精通” 。不过,有意思的是,咱们这些“精通论证”的人,很少承认别人也有同样的本领。按皮尔斯的说法,在咱们看来,自己是讲理的,而别人呀,差不多都在胡说八道,所以我们真心实意地觉得,除自个儿之外,世人都需要“学点逻辑”。 不用说,真下了功夫“学点逻辑”的人,必有提高,会比从前推理得更正确,表达得更清晰。这种技艺,有个术语来形容,叫作“批判性思维”。按罗伯特·恩尼斯的定义,“批判性思维”为一个过程,其目标是“对于信什么,做什么,有合理的决定” 。要做到这一点,第一件事就是得学会构建好的论证。——好的论证既然那么重要,为什么还要把时间浪费在研究坏的论证,或像本书这样,研究谬论呢?回答是,一个人要是分不清好的与坏的,怎么能把事情做好呢;论证的类型有荒谬的,有无误的,有本事辨析它们,才有本事搭建好的论证。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是通过与坏论证的比较,才慢慢地知道好论证是什么样的,正如咱们尝过很难喝的酒,听过很糟糕的课,才知道好酒或好老师是什么样的。一个好论证,之所以为好的,全在于它避免了坏论证的那些毛病,正是因为这个,本书的副标题叫作“反击谬误的逻辑学训练”。 本书的结构 这本书的用意,便是引导读者组织完美无缺的论证,以作为信念与行动的出发点。技巧在各章节逐步扩展,开头的第一章,是要努力使读者接受“理性行为的规范”;接下来的三章,重点在于分析好的立论的特质;后面的五章,则讨论良好论证的类型,以及应该避免的已命名谬误;最后一章,是写论证文章的练习。 第一章中提出的十二条准则,在后面的适当地方,都有仔细的分析。要想对有争议的事进行有理智的、公正的、有效的讨论,要想负责任地来组织、评判论证,一个人需要知道的所有规矩,这套准则差不多都包括了。 谈论一个话题时,最难做到的事情之一,是知道到什么时候这讨论该结束了,该决定做什么或信什么了。这里的关键是明识——清楚对一个有理智的人来说,到什么时候论证已经足够充分,该接受那结论了。对此,本书提供一种简单可靠的办法,也就是良好论证的五大规范,同时,它也是作者本人的谬误理论的基石。 对付谬误的大多数办法,在各种理论里是找不到的,它们只简单地列出一些谬误的例子,告诉人们说:“不要这样。”本书则另有主旨。按照我自己的谬误理论,一个谬误,便是对良好论证之五大规范的违反,或者违反了一条,或者违反了不止一条。我把谬误按照它们所违反的标准来分类。这五大规范,针对的分别是:(1)良好论证的结构性要求;(2)论证之前提的相关性;(3)论证之前提的可接受性;(4)相关且可接受的前提对结论支持的充分性;(5)论证对其最有力的批评的反驳,是否有效。 通过致力于建立良好论证的标准,本书帮助读者辨识论证到什么程度便是好的。这些途径并不复杂,也不模糊,此书读完,读者便已获得了可以用之终身的良好技巧,来组织及评判论证。 本书讨论了六十种已命名的谬论,分列入第五章到第九章,按其所违背的准则来归类,每章讲解一个类别。对每一种谬论,都有扩展的讨论,把该谬论到底是如何违反了相应的准则,解说清楚。 大多数情况下,每种谬误,只用一句话来定义。对每个谬误的讨论,都伴随有几个例子,不像许多别的教材,本书中的这些例子,非常实际,非常典型,在当今大量的家庭争吵、校园里的讨论、给编辑的来信中,随处可见。这些例子都涉及真实的话题或普通的场景,只是为了把每种谬误的性质解释得更清楚,但例子有所简化,是从其他话题中抽离出来的。 对每种谬误进行分析之后,是独有的“回击谬论”部分;当该种谬误在实际的争论中出现时,如何建设性地应对,这里给你出主意。但与全书中的其他情形一样,此处的重点在于解决问题,而不在指责对方论证的毛病。 在对每类谬误的讨论之后,同时也在每一章的末尾,有识别各种论证谬误的练习,要求读者不但要说出每种谬误的名字,还要解释某种谬误是如何违反了良好论证的原则的。部分练习的答案和解释,附在全书的最后部分。 好论证的理由 为什么要讲理?为什么希望别人也讲理?有这么几个实际的理由。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好的论证使我们更好地做出自己的决定。亚里士多德早就指出,人是“理性动物”,意思是说,理性构成我们与其他生物之最大区别,理性使我们有特出的能力,来合理地决定信什么和做什么。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我们人类有义务培养、发展自己这一通向“良好生活”的知性能力,不仅如此,还有理由相信,那些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理有据的人,无论是实现目标还是完成计划,成功的机会更大。 第二,遇到艰难的道德选择,好的论证起的作用尤为重要,它不仅帮助我们决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还使我们避开有不良后果的行为。而有缺陷的思辨,把我们领向不那么好的信念,模糊了道德判断力,而往往导致给别人带来很大伤害的行为。既然我们都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负有责任,我们也就有义务把自己的信念和决定奠基于出自良好论证的结论。 第三,好的论证,使我们更愿意只遵从那些我们有充分理由信其为真的、牢固的观念。如果我们要求自己是个讲道理的人,我们就该加强现有的信念,或暴露其不足,以便取舍。 第四,运用好的论证,还能提升我们在社交、工作及个人事务中思考和行动的水准。要想让别人接受你的某个观点,讲道理通常要比吓唬人、讨好人等办法更有效,至少效果更长远些。 最后一点,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争执,平息冲突,把注意力放到道理上来,是个有效的办法。注意到对方论证中的哪怕一丝道理,我们才能替自己找到更好的立场。 当然,我们也知道,尽管我们中间很多人大力推荐合理的生活,世上仍然有许多与此相反的力量,而且很强大。在亚里士多德形容的“理性动物”中间,有好大一批,智力薄弱,屈从于陈规陋习、盲目的意识形态情绪、恐惧、傲慢、自私自利、道德相对主义、无所用心、根深蒂固的偏见、滥用概念却不加考察、一厢情愿、情感纠缠、文过饰非、头脑简单。虽然如此,我们相信,基于前面说过的理由,好的论证,仍然是有效的,不论是在校园,还是在科学实验室,在机场塔台,在医院。如果事关我们自己的利益甚至我们自己的存在,大多数人愿意看到好的论证在起作用;如果我们蒙冤上了法庭,我们肯定希望陪审团那边有良好的论证。 那么,我们的任务便是继续支持好的论证,以更好地指引信念和行为,以使我们更愿意遵循那些真实可靠的观念,以提升社交生活中知性对话的水平,以解决争执,平弭分歧。我们中间的大多数人,在头脑清醒的时候,都相信良好论证带来的益处,不论是从个人方面还是从社会方面来说,都是令人向往的。因此,我们至少也应加入反击谬论的一方来。 本书的目标 本书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对我们日常思考方式中一些最常见的错误的讨论,协助读者成为头脑清楚的人。单纯学会鉴别错误,未必有多少建设性的意义,那么,就当这是我的希望吧——通过甄别不良论证而发展起来的技巧,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论证的习惯。换句话说,明察不好的、讹谬百出的论证,能帮助我们组织好的、完美无缺的论证。 本书的第二个目标,是给出些具体的策略,来反驳他人的错误论证。如果我们诚恳而不以抬杠为目的,就有望在交谈中驳回对方的诡辩,而不必带来不愉快。书中“回击谬论”部分建议的各种策略,都是想方设法让说理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也就是说,把不讲理扭转为讲理。这些策略,也是想方设法让不那么讲理的人去做他们本来应该做的事——宣称某一观点是真的,宣称某一行为是对的?好,请充分证明之。 还有一个益处——我们碰到蛮不讲理的人,会觉得沮丧、束手无策,书中的策略有助于减轻不良论证造成的这种不快。那种受挫的不快,说起来很简单,是来自明知对方是错误的,却又说不出来错在哪里,如果对论证中一些最常见的谬误形式十分熟悉,就再也不用怕有人冲你讲歪理了。本书中的建议,帮助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形时,控制住局面,不仅能够指出对方的错误,而且有本事将论证导引到有益的方向上来。 我们要发现和捍卫关于自己、关于我们的世界的可靠观念,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提高我们在这方面的能力。仔细研习对合理思辨的实际指导,当有助于这一目标。很有可能的是,您从前为自己的想法辩护的某些方式恰是粗糙、有瑕疵的,而本书会将它们暴露出来,没准儿您过几天也将相信,不光除您以外的世人,就连您自己,也需要“学点逻辑”。 ◎本书能够帮助你: 1.在交谈中驳回对方的诡辩 2.提高思维能力,消除实际思维中的逻辑错误 3.使你的推理更正确、表达更清晰 4.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全书采用80克纯质纸,触感细腻光滑,不会变色,不会返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