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黄麻家书

山黄麻家书
作者: 刘克襄|绘画:刘克襄
出版社: 上海译文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80
折扣购买: 山黄麻家书
ISBN: 9787532772018

作者简介

刘克襄(1957一) 热爱自然,喜欢涂鸦,喜欢诗,喜欢到处走走看看。博学多闻,多才多艺,写过诗和小说,也写过**旅行研究与报道。 熟识他的朋友都叫他“鸟人”,年少时憧憬于棒球、桥牌国手;在海*当兵时,疯狂迷上了鸟与鲸鱼。而今,他是**山林的旅人与诗人,长期从事自然观察旅行、拍摄与绘画、书写。 代表作有《望远镜里的精灵》《野趣童年》《山黄麻家书》《十五颗小行星》《11元的铁道旅行》《风乌皮诺查》《消失中的亚热带》《自然旅情》《快乐绿背包》等。

内容简介

知本溪之旅 台东知本以温泉和森林游乐区闻名遐迩,节假* 有数以万计的游客前往。春天时,爸爸只身在台东旅 行。朋友说没有去知本,不算来过台东,于是,招待 我下榻知本溪岸的东台饭店。 隔天清晨,参加一场座谈会前,我偷空到山崖下 的知本溪散步,欣赏附近溪岸的自然景观。阒静、幽 深的溪水与洁白、浑圆的卵石相互辉映下,蜿蜒的知 本溪看来明亮而优雅。岸边又有浓郁的原始森林烘托 ,*使它迤逦**湾阔叶林特有的粗犷与壮丽。 我走到一座防沙坝前,不意发现溪岸旁有一道鱼 梯。以前的水坝或防沙坝多半无生态观,兴建后犹如 人体的血管遭到堵塞,血液无法正常流动,严重性自 可想象。筑坝必须考虑鱼梯的存在,溪水始能畅通无 碍。洄游性的鱼虾抵达水坝,无法前进时,才有机会 从侧旁的鱼梯继续泅泳,回到上游的家乡,或者下抵 河口产卵。 缘于这个认知,*本人占据**时期,在溪流筑 坝时往往会考虑到加设鱼梯。**人开始懂得兴建鱼 梯,却是晚近六七年环保意识兴起才有的观念。 在这个偏远的乡野,能够见到鱼梯,我有着莫名 的感动。特地爬上水坝墙,阅读建筑的碑文,原来是 林务局于1988年竣工的。 但我发现,不知是洪水的冲刷还是游客乱丢垃圾 的关系,鱼梯出口的地方,被鹅卵石与许多宝特瓶塞 住了。由鱼梯流出来的溪水,*后宛若地下水渗出, 鱼虾根本没有上溯或下行的机会。整条知本溪的鱼虾 来到此,恐怕都因了这一小小的不幸灾害,无法完成 未竟的旅程,溪流本身也不能维续既有的溪流生态。 春天正是繁殖期,鱼虾往来特别活络。不知这个 堵塞的情形有多久了。端看手表,离开会还有一个小 时,干脆挽起衣裤,锻炼一**力,将一颗颗重达二 三十公斤的鹅卵石挪开。同时,把夹塞在鹅卵石间的 宝特瓶、铝罐与塑胶袋捡拾干净。不久,终于清理出 一条水流汩汩的小沟渠。溪水从鱼梯奔出的哗哗声, 也清楚而畅快地流过我的胸臆。 想到自己来到异乡,意外地,让一条陌生的小溪 流重新恢复生命的活力。那天之后的旅行,一直保持 愉快的心情。 回到台北,看见阿一出门来接我,我也兴奋地抱 起他,高举过肩。过去在野外旅行,看多了自然山川 的破坏,面对你们,我始终怀有微妙的愧疚感。这回 才稍感释怀,隐然觉得终于做了些有益的事,具体地 保留下一份小小的财产给你们。冬山河之旅 在兰阳地区,爸爸和何华仁叔叔*喜欢旅行的一 个地方,应该是冬山河与兰阳溪在河**汇、冲刷出 来的那一片冲积平原。 这块平原相当开阔,六七年前我们来时,还是一 块荒凉的废地。不只有野兔与鼹鼠的踪迹,还有棕三 趾鹑、短耳鹗等其他地区较少见的鸟类。天空则不时 有红隼鼓翼,如风筝般静止,滑翔于天空,准备掠捕 其他小动物。 现在横陈于阿一眼前的,却是一块几近被开垦殆 尽的大地。种满了地瓜、洋葱等旱地的农作物。废耕 的田逐一消失,动物也少了许多,每次一定发现的红 隼,也不在天空滑行。 不过,阿一还是能在那边尽情地跑步,因为那儿 没有车子往来,摔倒了,*多也只是沾一身泥巴而已 。 有只乌秋站在一辆停放在田埂的脚踏车上。看到 阿一跑过去,居然陪飞了一阵。接着,不知为何,很 不高兴地飞到另一个枝头怪叫,向阿一发了一顿脾气 ,大概阿一碍了它觅食吧。 这是乡下的乌秋,栖息环境就是农民的耕作之地 。如果是台北的,恐怕就不会如此亲切。在台北,乌 秋们都站在高高的电线杆上,偶尔飞下来吃虫,不会 跟你这样贴近的。 后来,我们穿过林投丛走到海边。海水正满潮。 一只鱼鹰在海面抓鱼,全身潜入水里好几回,结果都 扑空而返,意外地把旁边休息的苍鹭吓得引颈竖立, 不安了许久。后来,那只可怜的鱼鹰疲惫地没入对岸 的荒地去。据说,它整个冬季都在这儿过活。 一般人看到乌秋和鱼鹰的动作,大概以为鸟类在 野外自由自在飞行,一定很快乐。但我和何叔叔,两 位长期观鸟的人都以为,乌秋和鱼鹰在这里其实活得 很辛苦,跟这儿的农民一样。P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