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6.00
折扣购买: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随时的修养
ISBN: 9787550291737
周作人(1885-1967),中国现代**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著有自编集《艺术与生活》《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三十多种,译有《*本狂言选》《伊索寓言》等。
卖汽水的人 那时在塔院下所见的浮着和的微笑的狡狯似的面 貌,不觉又清清楚楚的再现在我的心眼的前面了。我 立住了,暂时望着他彳亍的走下那长的石阶去的寂寞 的后影。 我的间壁有一个卖汽水的人。在般若堂院子里左 边的一角,有两间房屋,一间作为我的厨房,里边的 一间便是那卖汽水的人住着。 一到夏天,来游西山的人很多,汽水也生意很好 。从汽水厂用一块钱一打去贩来,很贵的卖给客人。 倘若有点认识,或是善于还价的人,一瓶两角钱也就 够了,否则要卖三,四角不等。礼拜*游客多的时候 ,可以卖到十五六元,里差不多有十元的利益。这个 卖汽水的掌柜本来是一个开着煤铺的泥水匠,有到寺 里来作工,忽然想到在这里卖汽水,生意一定不错, 于是开张起来。自己因为店务及工作很忙碌,所以用 了一个伙计替他看守,他不过偶然过来巡阅一回罢了 。 伙计本是没有工钱的,伙食和必要的零用由掌柜 供给。 我到此地来了以后,伙计也换了好几个了,近来 在这里的是一个姓秦的二十岁上下的少年,体格很好 ,微黑的圆脸,略略觉得有点狡狯,但也有天真烂漫 的地方。 卖汽水的地方是在塔下,普通称作塔院。寺的后 边的广场当中,筑起一座几十丈高的方台,上面又竖 着五支石塔,所谓塔院便是这高台的上边。从我的住 房到塔院底下,也须走过五六十级的台阶,但是分作 四五段,所以还可以上去;至于塔院的台阶总有二百 多级,而且很峻急,看了也要目眩,心想这一定是不 行吧,没有一回想到要上去过。塔院下面有许多大树 ,很是凉快,时常同了丰一到那里看石碑,随便散步 。 有,正在碑亭外走着,秦也从底下上来了。一只 长圆形的柳条篮套在左腕上,右手拿着一串连着枝叶 的樱桃似的果实。见了丰一,他突然伸出那只手,大 声说道,“这个送你。”丰一跳着走去,也大声问道 : “这是什么?” “郁李。” “哪里拿来的?” “你不用管。你拿去好了。”他说着,在狡狯似 的脸上现出和的微笑,将果实交给丰一了。他嘴里动 着,好像正吃着这果实。我们拣了一颗红的吃了,有 李子的气味,却是很酸。丰一还想问他什么话,秦已 经跳到台阶底下,说着“一,二,三”,便两三级当 作一步,走了上去,不久就进了塔院个石的穹门,随 即不见了。 这已经是半月以前的事情了。丰一因为学校将要 开学,也回到家里去了。 昨天的上午,掌柜的侄子飘然的来了。他突然对 秦说,要收店了,叫他明天早上回去。这事情太鹘突 ,大家都觉得奇怪,后来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因为掌 柜知道了秦的作弊,派他的侄子来查办的。三四角钱 卖掉的汽水,都登了两角的账,余下的都没收了,存 放在一个和尚那里,这件事情不知道有谁用了电话告 诉了掌柜了。侄子来了之后,不知道又在哪里打听了 许多话,说秦买怎样的好东西吃,半个月里吸了几盒 的香烟,于是证据确凿,终于决定把他赶走了。 秦自然不愿意出去,**的颓唐,说了许多辩解 ,但是没有效。到了早上,平常起的很早的秦还是睡 着,侄子把他叫醒,他说是头痛,不肯起来。然而这 也是无益的了,不到三十分钟的工夫,秦悄然的出了 般若堂去了。 我正在有那大的黑铜的弥勒菩萨坐着的门外散步 。秦从我的前面走过,肩上搭着被囊,一边的手里提 了盛着一点点的*用品的那一只柳条篮。从对面来的 一个寺里的佃户见了他问道, “哪里去呢?” “回北京去!”他用了高兴的声音回答,故意的 想隐藏过他的忧郁的心情。 我觉得**的寂寥。那时在塔院下所见的浮着和 的微笑的狡狯似的面貌,不觉又清清楚楚的再现在我 的心眼的前面了。我立住了,暂时望着他彳亍的走下 那长的石阶去的寂寞的后影。 故乡的野菜 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 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 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 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 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 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 一样,虽然不是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 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 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 *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 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 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 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 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 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 头。”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卖了,但荠菜还 是一种野菜,须得自家去采。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 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西湖游览志》云 :“三月三*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荠花, 桃李羞繁华。”顾禄的《清嘉录》上亦说:“荠菜花 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人 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 *。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但浙东 人却不很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 了。 黄花麦果通称鼠曲*,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 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 ,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小孩们有歌 赞美之云: “黄花麦果韧结结, 关得大门自要吃, 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 清明前后扫墓时,有些人家——大约是保存古风 的人家——用黄花麦果作供,但不作饼状,做成小颗 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作一攒,名曰茧 果,不知是什么意思,或因蚕上山时设祭,也用这种 食品,故有是称,亦未可知。自从十二三岁时外出不 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茧果,近来住在北京 ,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本称作“御形”, 与荠菜同为春天的七*之一,也采来做点心用,状如 艾饺,名曰“*饼”,春分前后多食之,在北京也有 ,但是吃去总是*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 了。 扫墓时候所常吃的还有一种野菜,俗名*紫,通 称紫云英。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 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瀹食,味颇鲜美, 似豌豆苗。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 如铺着华美的地毯,**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 又如*雏,尤为小孩所喜,间有白色的花,相传可以 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本《俳句大辞典》云 :“此*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 熟识。在女人里边,不曾采过紫云英的人,恐未必有 罢。”中国古来没有花环,但紫云英的花球却是小孩 常玩的东西,这一层我还替那些小人们欣幸的。浙东 扫墓用鼓吹,所以少年们常随了乐音去看“上坟船里 的姣姣”;没有钱的人家虽没有鼓吹,但是船头上篷 窗下总露出些紫云英和杜鹃的花束,这也就是上坟船 的确实的证据了。 P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