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洛马尔(精)/卡尔维诺经典

帕洛马尔(精)/卡尔维诺经典
作者: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译者:萧天佑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3.40
折扣购买: 帕洛马尔(精)/卡尔维诺经典
ISBN: 9787544722315

作者简介

伊塔洛·卡尔维诺(1923—1985),意大利当代*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1923年生于古巴,1985年在滨海别墅猝然离世,而与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但其人其作早已在意大利文学界乃至世界文学界产生巨大影响。 卡尔维诺从事文学创作40年,一直尝试着用各种手法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和心灵。他的作品以丰富的手法、奇特的角度构造超乎想象的、富有浓厚童话意味的故事,深为当代作家推崇,并给他们带来深刻影响。“我们的祖先”三部曲、《命运交叉的城堡》、《帕洛马尔》等达到惊人的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意大利童话》*大限度地保持了意大利民间口头故事的原貌,再现了意大利“民族记忆”之深厚积淀。《美国讲稿》是卡尔维诺对自己近40年小说创作实践的丰富经验进行的系统回顾和理论上的总结与阐发。他的作品以特有的方式反映了时代,***了时代。

内容简介

帕洛马尔在海滨 阅读海浪 海水在**,轻轻拍打着沙滩。帕洛马尔先生伫立岸边观浪。他并未沉迷于观察之中,不,他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他要看看海浪的一个浪头。不能说他在观察,因为观察需要相应的性格、相应的心情、相应的外界条件。帕洛马尔先生原则上虽不反对进行观察,但观察所需要的上述三个条件他全都不具备。再说,他不是想看整个海浪,而是只要看海浪的一个浪头,并无其他奢望。为了获得清晰的感觉,他为自己的每一个行为都预先确定好一个有限而明确的目标。 帕洛马尔先生望着一个海浪在远方出现,渐渐壮大,不停地变换形状和颜色,翻滚着向前涌来,*后在岸边粉碎、消失、回流。至此,他也许可以认为已完成了既定目标,可以离开了。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很难把一个浪头与后面的浪头分开,因为后浪仿佛推着它前进,有时却要赶上并超过它;同样,也很难把一个浪头与前面的浪头分开,因为前浪似乎拖着它一同涌向岸边,*后却转过身来反扑向它,以阻止它前进。再从横的方向看一个浪头的幅度,它与海岸同宽,很难确定它一直延伸到哪里,又在哪里被阻截,分裂成速度、形状、强度与方向等均不相同的单独的浪头。 总而言之,如果你对形成一个浪头的各种复杂因素以及同样复杂的各种伴生现象没有概念,那就无法观察到它。这些因素与现象变化无穷,因此每一个浪头都有别于另一个浪头。不过,如果说每一个浪头都与其他浪头一样,不管它们是否相邻或者相继,那也不算错,因为总有一些形式与系列会重复出现,虽然它们在发生的时间与地点方面并无规律可循。既然帕洛马尔先生现在想做的只不过是观看一个浪头,也就是想将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与伴生现象尽览无遗,他的目光就应该集中在海水拍打海岸的动作上,记录下他尚未注意到的现象,一旦发现眼前的景象开始重复,就知道他已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一切,便可大功告成了。 生长在这个混乱而拥挤的世界上,帕洛马尔先生力求减少与外部世界的接触,并且为了不刺激自己那易怒的神经,他尽量控制着自己的感* 波浪滚滚而来,它那隆起的**开始呈现白色。如果它还没有到达岸边,白色的浪花翻滚几下后,便迅速消逝,仿佛被海水吞噬了,并把海水染成白色。这时它又开始隆起,酷似一块白色的地毯铺向岸边,仿佛为了迎候海浪。然而,当你急不可待地期望看到海浪在这块地毯上滚动时,却又看不到了,只看到地毯。很快,白地毯也迅速消逝,变为一片晶莹闪亮的湿漉漉的沙滩。霎时间湿沙滩也随着向后撤,仿佛那干燥而灰暗的海滩挤压着它,并使自己那弯弯曲曲的疆界向前扩张。 同时要注意海浪边缘的V字型波纹,它分为两翼,一翼自右向左朝海岸推进,一翼自左向右朝海岸奔来,它们的分界处或曰汇合点即是这反向的**,它总是处于海浪两翼向前推进的后部,并经*其重叠交错的冲击,直至下一个浪头—*加强劲的浪头,亦将分为两翼的浪头—袭来,驱散前一个浪头,如此周而复始。 《帕洛马尔》是“一部用第三人称写的自传”,卡尔维诺坦言“帕洛马尔的任何经验,都是我的经验”。化身为帕洛马尔的卡尔维诺将他对世界的*后沉思掩映在叙述中,穿透了人生的全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