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美与反美(历史学堂)

亲美与反美(历史学堂)
作者: (日)吉见俊哉|译者:王广涛
出版社: 上海译文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亲美与反美(历史学堂)
ISBN: 9787532792238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吉见俊哉 1957年出生于东京都,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国学院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社会学、文化研究、媒体研究。代表性著作有:《都市剧作:东京闹市的社会史》(河出文库,2008年)、《博览会的政治学》(讲谈社学术文库,2010年)、《视觉城市的地缘政治:凝视中的现代性》(岩波书店,2016 年)、《平成时代》(岩波新书,2019 年)、《大学往何处去:面向未来的设计》(岩波新书,2021 年)、《未完成的东京重建:文化首都构想的失败与战后日本》(中公新书,2021 年)等。 "

内容简介

"【精彩书摘】: ★在东亚的诸多国家中,日本长期以来高度稳定的亲美意识格外引人注目。这被认为是日美安保体制、自民党长期执政以及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结果。诚然,战后的日本经历过1960年代的反基地斗争和安保斗争,经历过日美经济摩擦,并不是在所有时期都那么亲美。即便如此,大多数日本人仍然认为战后日本经济的繁荣得益于美国的庇护,美国那样的富足社会正是日本发展的理想模式。 ★对一部分人而言,占领期间的美国是“解放者”,但对另一部分人而言,美国则是“征服者”。它是欲望的对象,同时也是恐惧的理由,既富有又颓废。 ★在幕末维新期,美国作为“自由圣地”被视为理想化的国家,这时日本知识分子的对美感情毫无疑问是“亲美”。日本确立天皇制国家体制之后,美国不再是日本人首要的关心对象,特别是日本走向帝国主义阶段以及日本移民遭受美国排斥之后,其视美国为太平洋彼岸“敌国”的意识上升。另一方面,20世纪初期的“大正民主”时期,作为“自由之国”的美国再次获得日本的关注,好莱坞电影、爵士乐等大众文化进入日本,知识分子对美国的批判与普罗大众对美国的青睐并行存在。 ★从占领期到1950年代,日本国内“亲美”与“反美”态度的对立日益尖锐化。一方面,占领期的日本民众对以电影、音乐、饮食、家具、住宅等为代表的美式生活充满憧憬。美国是“富足”的象征。战后日本的“民主化”对于日本民众而言,比起政治上的自由,他们更希望获得美国的那种富裕生活。但另一方面,美国遍布于日本各地的基地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暴力抗争又让日本国内对抗性的民族主义情绪抬头。 ★对不同人而言,因阶级、年龄段、性别、地域以及个体偶然性的差异,美国呈现出无数个彼此互异的面貌。 ★关于战后“美国化”的日本以及日本所歌颂的后帝国秩序,其中哪些是不证自明的,哪些是销声匿迹的,需要我们打破“亲美”与“反美”这一对立图式来追问。在此基础上,日本有必要对亚洲、对历史、对多元复合的自我进行认真的反省。" "【编辑推荐】: 从“憎恶”到“拥抱” 从“鬼畜美英”到“麦克阿瑟万岁” 战后日本到底发生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