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怀旧

北平怀旧
作者: 齐如山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北平怀旧
ISBN: 9787200128802

作者简介

齐如山(1875—1962),名宗康,在戏曲创作与戏曲理论研究等领域建树颇丰。1912年在北京经常为梅兰芳的表演及剧本提出修改意见。1916年以後的二十多年来,与李世戡等人协助梅兰芳创编新剧。梅兰芳几次出国演出,齐都协助策划,并随同出访日本与美国。1931年与梅兰芳、余叔岩等人组成北平国剧学会,并建立国剧传习所,从事戏曲教育,收集、展览、研究戏曲文物。编辑出版了《戏剧丛刊》《国剧画报》,搜集了许多珍贵戏曲史料。

内容简介

以下妃、嫔、皇太子、皇子等都有准的数目。吃 饭的时候都是各人吃各人的,不但各做各吃,连买菜 的时候都是由御膳房买来,把肉菜等原料分给各宫, 每日某人应分多少,如猪肉几斤、豆腐几块、鸡蛋多 少个、白菜若干斤,等等,都有详细的规定,每日照 单往各宫分送。按一家人吃饭都是各人吃各人的,这 话乍听或者有人不相信,但是请想,宫中的规矩当然 都是每人单住一宫,每人应有太监若干,宫女若干, 都有规定。若人太多了,也实在不能住到一起。此宫 到彼宫,远者有二三里之遥,近者连出门、进门、转 弯,等等,也不在一里地之内,过几个院落,风风雨 雨,也真难在一起吃饭;再者二人不能同住一宫,规 定也相当严重,所以皇帝的儿子到了岁数,离开母亲 ,就得单住,更有老辈的妃嫔,比方在光绪年间,同 治、咸丰,甚至道光的妃嫔都有存在的,这些人更不 能住在一起,所以都得各住各吃。就说皇帝的一百零 八样,不必说一个人吃不了,就是都端到桌上也非凉 不可。但他们另有办法,吃饭前就都把菜做好,盛在 黄砂碗内,摆在一大铁板上,碗上都有盖,盖上再放 一大铁板,下边上边都有炭火,烤的碗中总扑哧扑哧 冒泡,听到一声“传膳”——外边日开饭,宫中日传 膳——则把大铁板掀至旁边,把所有的菜由砂碗中倒 到细瓷碗内,因为人多,倒菜的倒菜,擦碗的擦碗, 有几分钟就可把所有的菜端到桌上去,当然也有些样 留以现炒之菜。按这种办法本算不错,但是口味不会 太高妙的。这还不要紧,最不舒服的是只许一个人独 吃,虽皇帝也是一样,不能再找别人。比方皇帝想找 皇后或心爱的妃子来陪着他吃饭,那是很不容易的。 不是不可以,而是相当费事,他得预先告知敬事房, 敬事房者乃伺候皇帝的太监办公的处所,敬事房把此 事登录簿记,然后传知皇后或妃嫔之敬事房(每宫都 有敬事房),该敬事房禀知皇后或妃嫔,一切事情也 得登记,皇后或妃嫔这才妆饰打扮,预备一切,到时 候传知舆夫预备肩舆,才乘舆到皇帝宫中。进门先得 叩头,侍膳人座前又得一叩首。这种礼节不但妃嫔见 皇帝如此,就是皇帝陪皇太后吃饭也是如此,赏第一 杯酒第一样菜时,也都得叩头,以后就可以随便吃, 但吃完了还得叩头谢宴。请看这有多么麻烦,吃饭之 前已经费了许多的手续,吃饭的时候又得郑重其事, 旁边一大群太监、宫女伺候,想说一句爱情话都不能 说,这样的规矩就是把心爱的找来,又有什么意思呢 ?但这是皇帝家的体制,不能随便,所以皇帝也就不 找人来陪了,但若在骊宫中吃饭,则可随便得多,此 层容后边再谈。 再谈到起居。皇帝于办公之外,闲暇之时自然可 以传妃嫔来谈天消遣,但也相当麻烦,和传来侍膳也 差不了多少,也得走敬事房的公事手续。皇帝若亲身 到各宫中似较省事,然事后敬事房也得补行记录,而 且也得预先派人口头传知,因为皇帝进门,她们还得 迎接,皇后则在房屋门外,妃嫔则须在宫院门内跪接